分享

关于《无声告白》与作者伍绮诗,以及书里没有告诉你的12件事

 周道至顺 2017-04-01

就是她!征服欧美文坛的华裔作家!


2014年底,美国亚马逊从当年出版的数万本图书中选出100本年度最佳图书,在年终评选的年度最佳图书榜单上,华裔女作家伍绮诗凭借处女作《无声告白》力压斯蒂芬·金、村上春树等99位大牌名家,获得第1名。


消息一出,立刻激起中外媒体的好奇心:这位年轻的华裔作家是谁?为何出道作品即可获此殊荣?美国读者终于被中国故事给征服了吗?


近日,这本万众瞩目的小说中文版由读客图书首次引进出版。6月29日出版方在官方微信号发出书讯后,不到5个小时点击量就高达2.5万。


《无声告白》是一本什么书?



我们终此一生

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

找到真正的自己

即使我们熟知身边有这类故事,也从来没在美国小说中见过,起码,在伍绮诗之前,没有谁处理过这类故事。这部小说写的是成为“异类”的那种负担与压力,这种负担与压力,通常会摧毁一个人,而不是塑造一个人。


——《纽约时报》


关于《无声告白》与作者伍绮诗

以及书里没有告诉你的12件事



1.《无声告白》的故事灵感来自伍绮诗丈夫讲的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有一部分来自我丈夫告诉我的一则轶事:他小的时候,有个同学把自己的妹妹推进了湖里。她最后得救了,但“女孩落进水里”这个意象我一直都忘不了。我开始思考:她掉到水里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她和哥哥的关系是怎样的——落水前和落水后?如果她没有被救上来,她的家庭会发生什么事?

随着小说的酝酿,故事演变成完全不同的东西:女主人公比她的原型年龄更大,她的家庭充满各种秘密,家庭成员活在痛苦之中。下笔的时候,每当故事和人物的发展给我带来惊喜,我一般都能意识到,他们就好像拥有了自己的生命一样。过去总是在塑造现在,所以,父母的故事和挣扎——由他们的性别角色、种族和成长经历引起——开始与莉迪亚的人生纠缠在一起。她哥哥和妹妹对她的复杂感情变得更加清晰。而且,还有个不时出现的邻居家的男孩,他似乎对莉迪亚一家存有奇怪的敌意——也不乏奇怪的兴趣。我跟随这些情节的发展,观察它们如何全部连接到一起。

2.《无声告白》的第一句——“莉迪亚死了。”——是最后一稿时才确定的。

最后一稿的时候,开头这句话才定下来,前面的几版草稿都是这样开头的:“他们一开始不知道莉迪亚去了哪里”——调子完全不同,一个是揭示真相,另一个隐瞒真相。但我觉得,读者一上来就需要真相。否则,重点会变成莉迪亚是死是活,而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发生——是小说的重点。我喜欢直率的开头,有种一下子摊牌的感觉。

3.得知《无声告白》在美国被企鹅出版社签下,伍绮诗挂断电话后做的第一件事,是跑去幼儿园接儿子。

我的幸运令人难以置信。这本书被拿去竞拍,所以,当有出版商投标,我会得到通知。经纪人打电话告诉我企鹅出版社中标的时候,我恰好在家。我很想告诉你,当时我就冲了出去,并且庆祝了一整夜,但实际上,我只是挂掉电话,然后跑到幼儿园接儿子了(而且去得有点晚!)。老实说,家里有个小孩有助于我在那个疯狂的时期保持冷静。我知道了这个天大的好消息,但眼前还有个两岁的小家伙需要喂饭和哄着睡觉——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能让你脚踏实地的。短时间内我也找不到保姆,所以,我和丈夫就只是叫了外卖,晚上吃了蛋糕。还是挺令人兴奋的,不是吗?

4.《无声告白》里的三个孩子,其实汉娜最像作者本人。

我十分同情莉迪亚,因为我也曾是十几岁的女孩;内斯的科学头脑取材于我,还有他对太空的迷恋,我童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梦想成为一名宇航员;但我对汉娜情有独钟。和她一样,我是最小的孩子(比前面的孩子小很多),我花了很多时间倾听别人的谈话,努力将比我年长者的生活从话语中拼凑出来。我收集别人不要的东西,但它们对我而言非常重要,几乎是一种用来崇拜的图腾。说实话,我现在还这么干。小时候,我就爱找个舒适的角落藏起来——桌子底下、窗帘后面的窗台上、壁橱里。我觉得,汉娜可能最符合我的性格。

5.伍绮诗也和《无声告白》里的主人公们一样,被人歧视过。

我记得,在夏克海茨,我们是受欢迎的——尽管那里并没有许多亚洲人。当地社区正因为对种族关系有着非常清楚的认识,所以才让人感觉相对宽容和豁达。因此,作为华裔美国人,我并没有太多遭到歧视或者被排除在外的经历。话虽这样说,但不是每个地方都和夏克海茨那样宽容,夏克海茨也并没有驱除一切外部影响的魔法结界。可悲的事实是,这本小说中每一个种族歧视的情节,都或多或少地在我、我的家庭或者我认识的人身上发生过,从朝着詹姆斯的车扔石头的小女孩,到把眼睛扳成一条缝模仿中国人的女人……我要遗憾地说,我并不需要做太多的调查就能重现出这样的形象。

其实,我认识的少数族裔里,没有从未经历过任何一种形式的歧视的人。我姐姐告诉我,我们家搬到匹兹堡的时候(在我出生前不久),邻居家的小孩就往我们家的信箱里扔过鞭炮。一次,在陶尔城市郊,有个男人过来对我姑姑和我说话,朝我们吐唾沫,尖叫:“滚回越南、朝鲜,从哪来的滚回哪去。”这些都是极端的例子,幸运的是,它们在我的生活中已不多见。但很多歧视以更微妙的方式出现:人们觉得你英语好或者没有口音是个奇迹,他们会问:“你从哪里来?不——你真正从哪里来?”这些类型的所谓“隐性冒犯”和更明显的歧视一样,也会让你觉得自己遭到同等程度的排斥。

6.伍绮诗觉得,《无声告白》里她自己最喜欢的是玛丽琳和詹姆斯见面的那一段,最难写的是夫妻俩面对女儿死亡的章节。

我很喜欢写玛丽琳和詹姆斯见面的章节——爱情故事使人愉快——还有1966年莉迪亚和内斯小时候的部分。研究如何用细节充实这些虚构的世界给我带来纯粹的喜悦,比如看双子座九号火箭发射的新闻报道、读老菜谱(玛丽琳的烹饪书原型是我妈妈自己的贝蒂·克罗克烹饪书)。最难写的部分,对我来说,是玛丽琳和詹姆斯应对女儿的死亡的章节——在我儿子出生之后变得更难了。描写父母失去孩子,在情感上变得非常棘手,我几乎完全代入了:有时我会直接放下笔,溜进儿子的房间,只为了看一会儿他睡觉。

7.伍绮诗把写作《无声告白》时对20世纪70年代做的研究都贴在了Pinterest的主页上了。

「1976年我还没出生——我成长于80年代的美国郊区小镇。我并不确定是当时的镇子还是我的家庭稍微落后于时代,但70年代的设定对我来说并不陌生。我拿我小时候家里的物品填充故事的场景:使用旋转拨号盘和螺旋线的电话,有时需要用一摞硬币压住唱针的电唱机,汽车上有变速杆和点烟器,关车窗需要手摇。连书里描述的一些衣服也是根据我从我姐姐那里得到的旧衣服写的,我家没有扔东西的习惯。

研究早年间——1966年和1996年之前——的设定时,我得到了很多乐趣:我在YouTube上看过“双子座9号”火箭发射的新闻报道,读过老菜谱——玛丽琳的烹饪书原型是我妈妈自己的贝蒂·克罗克烹饪书,我还阅读了50年代拉德克利夫学院的女生的生活记录,等等。我把研究成果贴在了Pinterest的页面上,如果读者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8.伍绮诗的父母教育过她:“你需要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你的种族”。

我的父母对这类问题的看法是:“你需要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你的种族”。我觉得他们十分清楚我们属于异类这个事实,人们会根据我的行为假定我的整个族群是怎样的。因此,父母自然会想“你需要在学校好好表现,否则别人可能对中国人有不好的看法”,或者,“你应该待人和善,否则别人会觉得中国人粗鲁。”这些话听起来似乎挺蠢,但成见就是这样形成的。

9.伍绮诗最喜欢的书是《微物之神》。

阿伦达蒂·罗伊的《微物之神》是我一直非常喜欢的书之一,我每年都会全书重读或者只读其中的一部分。我喜欢、高度推荐并且希望模仿的其他书有:托尼·莫里森的《宠儿》、安·帕奇特的《美声唱法》、伊丽莎白·斯特劳特的《艾米和伊莎贝尔》。还有一些经典,我已经读了无数遍:《杀死一只知更鸟》《麦田里的守望者》《了不起的盖茨比》《太阳照常升起》《基督山伯爵》。对我来说,它们是相当于安抚食品的文学食粮。

10.伍绮诗最近的写作习惯,是来一杯很酽的伯爵茶。

我是个对每段感情都很投入的人,所以对待写作也是这样:先抱定一种方式写下去,灵感枯竭了就换别的方式。有一段时间,我必须嚼着瑞典小鱼软糖、喝着樱桃可乐才能写出东西来。最近我的习惯是来一杯很酽的伯爵茶,除此之外也没有什么秘诀。无非是坐下来,重新读读我前一天写好的东西,然后让故事继续下去。

11.伍绮诗也和《无声告白》里的内斯一样,一度想成为宇航员。

我一直很喜欢写作,但以前不觉得可以把写作当成职业。当然,小的时候,我不知道现实为何物,先是想当古生物学家,后来又想成为宇航员。长大后,我变得更加(略微)务实,想做记者、编辑或者英语教授,但我一直将写作视为“副业”。我很幸运,许多老师都鼓励我——首先是戴安娜·德里克,我在伍德伯里小学的五年级老师。她激励我们要创造性地写,还称赞了我的作品。但最关键的是,她把写作视为重要的东西来对待。

整个初中和高中,我一直在写故事、诗歌和戏剧。(坦白地说,写得很糟糕——但我认为练习必不可少。)我与人合编过高中的文学杂志《义素》,坚持了两年,参加了创意写作课和戏剧创作课。高三那年,我写了一出戏,竟然在玛丽琳-比安奇儿童戏剧创作节中被搬上了多多马剧院的舞台。所以,我已经写了很长时间。但说实话,直到最近——攻下硕士学位之后——我才相信自己可以专职写作。

12.伍绮诗正在写一部新的长篇小说,和《无声告白》的主题存在前后承接的关系。

我总会写点短篇小说,此外,我已经开始了另一部长篇,现在我不希望过多谈论这本新书,它的背景设置在我的家乡——俄亥俄州夏克海茨,属于克利夫兰郊区。对孩子而言,夏克海茨是个可爱的成长地,以不同种族混居闻名——但这里也非常重视外表,而且仍然存在阶级、种族和特权问题。新书的故事情节将和我的第一部小说完全不同,但两本书的主题之间绝对存在前后承接的关系。



卖书狂魔熊猫君


用满地打滚的方式,推荐好得要死的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