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声告白》

 腾程万里 2022-06-13 发布于广东

诚如“有书”导读中所说:“这不是一部纯粹的成长故事,它杂糅了种族、性别、家庭、个人追寻自我价值、青春危机、爱情等诸多主题。”
一、不同肤色的种族悲哀
本书中的父亲詹姆斯作为二代华裔,在作者所设置的故事年代下处于一个华裔仍受到很大蔑视和异样眼光的时期。而他与妻子玛丽琳,两人由于不同种族差异的成长经历所导致的价值追求分歧,也正是他们婚姻家庭不幸的根源所在。
从大环境下来说,詹姆斯和玛丽琳的结合使得整个家庭由于血缘继承、孩子的容貌肖似父亲而必将承受被社会视为“异类”之苦。
玛丽琳的母亲对这桩婚姻的反对、如一家人外出旅游时被打量的尴尬、再如几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如父亲一样宿命轮回般的被孤立……这些生活中的琐碎细节,却是整个大环境以有色眼光看待这一种族群体的缩影,这残酷现实由社会时代的因素促成,悲哀却又绝不可避免。
从小家庭中的个人角度来说,正是由于出身而成为“异类”、深受歧视之苦,詹姆斯对于“能融入环境”的极度渴望以隐性方式投射在他对婚姻和家庭的态度中。
玛丽琳外表的“融入”使得詹姆斯从妻子身上得到了心灵慰藉,而他对于儿女的全部期望更是能够摆脱被孤立的命运、广交朋友和正常恋爱。恰恰相反的是,玛丽琳却毕生追求“与众不同”,詹姆斯由于种族外表差异而导致的超脱人群的“不同”正是他最初吸引玛丽琳的根本原因。
种族冲突不可能完全消弭,而其缓解也绝非一日之功。除了国家的强大之外,整体国民素质和文化水平的提升也是为我们赢得更多国际尊重的关键因素。但在“种族”这一社会课题之下,导致莉迪亚个体悲剧的原因却是一时无法解决的。这需要时代和社会、需要数代人的共同努力。
二、人生轻舟由谁掌舵
通过全书可以看到,造成莉迪亚人生悲剧的根本原因在于与生俱来无法摆脱的种族血缘,而造成悲剧发生的直接原因却是父母对她的过度期许。
在如今的教育问题中,父母对子女过度的爱造成悲剧已经日益引发人们的思考。这种“爱”有很多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过度溺爱,这类爱是容易被觉察也是如今最引发批评的。
但本书却揭示了另一种不易被觉察、且常常被视为天经地义的过度之爱,即父母的过度期许。这样的期许通常是因为父母自身的个人理想未曾或难以实现,在无意识中便通过教育转嫁到了子女身上,以“爱”为名和“为你好”为由使人无法反驳。
在本书最后,我们都知道了莉迪亚确实是自杀而亡。但全书的结尾,却并未仅仅停留在莉迪亚的死去上。
尽管这本书由一个悲剧开头,却并未以悲情的语言结束。伍绮诗以温情的笔风,将故事中每个人的将来慢慢铺陈开去——就好像所有的苦痛终将过去,所有的生活即使无奈都仍会继续,失去了莉迪亚的一家人,仍将互相扶持、磕磕绊绊,一路向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