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两条“熟悉”的铁路曾决定了中国近代史

 我的书摘0898 2017-04-02

目前我国铁路营运里程已达到了12.4万公里,其中京广线高铁和京沪线高铁无疑是最繁忙的两条南北大动脉。6个小时,北京高铁到上海;10多个小时,北京高铁到广州。

现代化的高铁彻底改变了我们生活节奏,果粉儿们可知道,京广线的前身——京汉线(卢汉线)铁路,京沪线的前身——津浦线铁路,这两条铁路曾经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版图,并几乎决定了中国近代史的走向。

这两条“熟悉”的铁路曾决定了中国近代史

历史背景

京广线的前身京汉线,也叫卢汉线、平汉线铁路,是指北京至长江北岸的汉口,卢汉指永定河畔的卢沟桥至汉口。后来,北京改成北平以后,便被称为平汉线。京沪线的前身津浦线,也叫津镇线,指天津至南京长江北岸的浦口。

清末甲午战争失败之后,有识之士不仅彻底认清了清廷的腐败,也认识到了在中国推进西方的现代化和实业救国图存已迫在眉睫。而当时的列强和中国人中的精英分子都认识到第一等大务就是在中国修铁路,而首要的两条铁路就是连接中国南北大动脉的京汉线和津浦线。

这两条“熟悉”的铁路曾决定了中国近代史

建成通车

在此前后,晚晴政府已修了若干铁路,比如我们熟知的詹天佑的京张铁路、石太铁路等等,但再没有任何一条铁路的重要性超越京汉线和津浦线。

1898年,在张之洞、盛怀宣的支持主持下,京汉线南北开工,于1906年4月1日竣工通车。与此同时,江苏实业家张謇也动议修建连接天津至镇江的津镇线,但由于安徽、江苏等省的士绅阶层群情高涨,于是,该规划线路从徐州西南移线,改经安徽蚌埠、滁州,直达南京北岸的浦口。1908年7月,北线(山东南部以北)开工,1909年1月(山东南部以南)南线开工,1911年9月津浦线南北合拢通车。

改变了沿线城市命运

京汉线、津浦线万幸之中在辛亥革命前夜分别有幸贯通。他们自贯通之日起,便开始影响并决定着中国的近代史,以及中国的商业地理版图所经省域城市、经济的变迁。

这两条“熟悉”的铁路曾决定了中国近代史

中国中部的南北大动脉——京汉线

京汉线连接长江以北的湖北、翻越大别山、桐柏山的武胜关、鸡公山,经过淮河、黄河两岸的河南行省、再北过黄河、漳河进入直隶省(今河北省大部),最后抵达北京(卢沟桥)。

而当时的河南省府是开封,直隶省的省府是保定。可以说,没有京汉线之前,古都开封从明清时代起,便是当之无愧的河南政治经济中心,更不用说宋辽金时代的国都辉煌时期了。

京汉线的开通,使得过去名不见经传的新兴铁路城市:郑州、石家庄,乃至当下的知名城市驻马店等京广线城市横空出世。比如石家庄在京汉线建成之初,仅仅是一个村庄车站,远远不如北面的历史名城龙兴之地正定县。机缘巧合,由于京汉线需越过滹沱河,在此与西行翻越太行山娘子关的石(石家庄)太(太原)线相交,便诞生了交通枢纽石家庄。而连接京汉、陇海线交叉的郑州亦然。

而开封、保定则日益没落,丧失自己一省经济政治中心的地位。直到今天,这些影响依然存在。

这两条“熟悉”的铁路曾决定了中国近代史

延续京杭大运河的传统交通要道——津浦线

津浦线自北向南,沿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段(卫河),经天津、河北沧州、山东德州,越黄河,过济南、济宁、台儿庄、徐州,一路南下进入安徽蚌埠、滁州,抵达南京长江北岸浦口。

与京杭大运河线路有区别的分别是北段,大运河西经临清、聊城,而津浦线东经济南;南段,过了徐州,大运河东经宿迁、淮安直下扬州。由于重点城市济南、徐州与两者都经过,使得大运河与津浦线几乎殊途同归。

《读史方舆纪要》中这样讲述山东的南北交通的重要性,“能为京师患者,莫如山东,积天下之大命也,渠漕中贯泛山东,江南四百万粟皆区道焉。”从天津卫自北向南,沧州、徐州均是南北交通漕运重地。而大运河漕运与津浦线铁路也影响了沿线城市的民风与城市性格。

这两条“熟悉”的铁路曾决定了中国近代史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承载了太多历史

京汉线、津浦线形成的中国经济发展版图其影响至今不绝。而在历史上,京汉线、津浦线的作用还远远不止是改变了中国北方的经济版图和城市的兴衰命运,还在重要历史关头决定了历史的走向。

中国共产党走上历史舞台就和京汉铁路发生了若干密切关系。从建党之初在北京卢沟桥畔的长辛店铁路段培训发动京汉铁路工人劳工,到发动京汉铁路大罢工策应北伐,京汉铁路从诞生就参与了整个中国近现代史。甚至毛主席一生都不愿做飞机,晚年更是喜欢坐着专列出行,他自己说的原因是:做火车想走走,想停停。

而津浦线上的各大城市也是个个都有历史都有故事,且不说台儿庄,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的徐州、蚌埠,就是鲁南微山湖的枣庄都极具历史传奇。除了被夸大的铁道游击队,和津浦路相关的还有民国时期震惊中外的临城劫车案。

这两条“熟悉”的铁路曾决定了中国近代史

与津浦线几乎并行南下的京杭大运河在今天实际已更多地成为一条旅游线路,而津浦线乃至京汉线也演变成日行千里的京广高铁、京沪高铁。

只是,高铁呼啸,绿皮车时代的窗外风光、人情风土、历史旧事,已经完全让渡于速度和效率,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现代化带来的遗憾。

这两条“熟悉”的铁路曾决定了中国近代史

图片、文字来自网络

微信公众号“红果记忆”同步更新

欢迎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