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蔡丽双书法的文化现象

 娜视花开 2017-04-03

蔡丽双书法的文化现象

 

杨青云

 

有一种人特别爱写字,她的字干静、雅致,柔美却又不失风骨,字形流畅又在秀逸法度上见出潇洒而不失放诞,平易畅达中透出毫无拘碍的血肉丰满之张力, 润而不肥, 稳中不俗, 有古筝的轻灵雅韵,却又有舞剑酣畅淋漓的挺拔傲世之态.在欣赏了蔡丽双“灵秀体”书法 ,书家把“灵秀”韵味呈现的“韵”和“力”与“意”和“法” 不仅俱全而且大美,从灵动的行笔中往往透出一股朴拙的金石气息,给人的感觉是一种富有鲜活生命力的不激不厉、欹正相生,圆润中常见古意,方正中微带沉雄的灵秀书体。有论家把蔡丽双的书法特色和风格与她的外表柔弱,似不染纤尘闲庭漫步的风神作比说: 联想起观赏蔡博士操练八仙剑时的感觉,既有勇猛矫健气吞霄汉的刚烈之气,又有灵动飘逸、神游幻境般的柔美清雅,具有刚柔相济的优雅、从容、大气,将书法之道的灵动飘逸演绎得恰如其分。
    蔡丽双以文学写作和书法的方式交叉行进在一个小女子的唯美、至真、至诚大写的字字珠玑,她的学术生涯上升到横跨社会学、哲学与当代诗学等多个领域。其实,蔡丽双现象早被当下学界所引用,因其蔡丽双特殊的文化现象被誉为新的文学可能性的“灵秀”韵味.那么她这种“灵秀”体书法和在书道理论中辛苦地求活路、从“灵秀”而生又一律化为书道的厚重沉稳、刚健雄浑和帖学清隽流美绰约的特点,又摒弃和避除了故作怪奇、不近人情的浅俗与不足,最终化成具有蔡丽双自己独特“蔡体”的书法寓言: 就凭观、闻、兴、墨的河流浸泡已久,让我看到蔡博士题写的“范曾研究会”混合着“贵和尚中”这种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以书法这种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展现出书法的艺术语言相合相生,从而使我们得到最大精神享受的风骨清刚,宛如云月浑然一体.用这样的评议来形容“蔡体”的风格特色和笔墨精神,却道出了文是道,字是器的书道真相.在这里我把“蔡体书法”做到的文字合一、诗书合一,并又道器合一隐喻于她的书道大美中,个体在这个书海大洋中能不断创新,那么,就注定她内在存在的“书如其人”、“字如其人”即言此理的原因所在.

蔡丽双经常发问:一种艺术语言的通道替代另一种创新有何其艰难,一想到还在墨海与诗的包围中前行,就有点心血来潮。在什么样的时间内,书法才成为蔡丽双诗人一种真实存在?一种事物肯定会生发另一种事物延展的生存意义.蔡丽双的书法,只是在时间和空间中延展着刚艮者倔强无润,温柔者伤于软缓,矜敛者弊于拘束,脱易者失于规矩,躁勇者过于剽迫,迟重者终于蹇钝,轻琐者染于俗吏……从她的倔强温柔中可以看到书家的文化视野,因而,我们在研究和赏析蔡丽双书法艺术的同时,应当联系她诗与书的实践来发现蕴藏在书法中的精神,这样才能更好地为“蔡体”作出文化意义上的解读。使我感觉到中国书法的多元声音太过强大,同时也忽略了传统书法本身所具有嬗变的可能性。

当一个优秀书法家在阻隔这种嬗变的可能性东西,拦住历史的河流,挖一条新的书法河流,达到清刚劲健,筋骨分明,遒劲流丽。据说蔡丽双一直沿用:“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可以说这一书法精神也是蔡体书道的书学精神. 蔡丽双从事书法20多年来,她勤勉治学并以学书有道,以女性之手成就的“灵秀体”却具有超越一般男性书家的刚健雄浑之气,尤其所窥涉者甚广,她致力于魏晋二王的书风神韵。蔡博士的博学和个人高尚的人品和修养使得她的书法在饱满奔放、隽秀浑厚、俊拔清新、雄肆凝重的面貌之外,还富有许多常人所不具所难具的精神大我可谓“字如龙负出,韵是凤衔来”的流畅和高雅,令人倾倒和陶醉。

蔡丽双说,她喜爱书法完全是为诗歌加上翅膀,让诗与书法结合,才是一个女性飞翔得更辽远稳健……因此,我每次在欣赏蔡丽双书法时她或清俊,或秀雅,或飘逸,或厚重,或大气……或是气势雄浑、大气开张、质朴厚重,展现了独特的艺术才情和人文修养。蔡丽双多爱吸收经典营养,并与当代书坛乃至艺术界的一流才俊交流,思想和智慧不断得到碰撞,艺术视野得以扩展和提升。她的书法作品的确无愧于这个时代,丰富了当代书法审美的性别意识,使得蔡体书法成为一门自觉的艺术之后,写字的审美目的盖过了实用目的,但书法作品上的字马上转换了一种视觉审美: 蔡体书法,在书法艺术和日常书写两个方面扮演一身二任的角色,使得欣赏书法艺术的人又多了一种走近蔡丽双的理由, 在自己所创造的世界里用书法与诗来观照。在蔡丽双创作诗词书法的时候,她的精神达到了一种随心所欲的境地,笔墨的表达就是心灵流露的自然现象,同时,在她进入书法创作时又非常随意,表现出的是蔡丽双最个人的本来面貌,是一种文人风流的与语如兰。让中国传统中最优秀的书法文化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净化人们心灵、美化人们精神。历史证明,任何一个国家伟大文明的繁荣时期,都是因为女性和男性一样享有较平等的权利。男女智力结构的差别绝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书法绝不是男性的专利。女性的形象思维及对人内心世界的关注能力,都还优于男性;在以情感为生命的艺术创作中,常较男性更具有潜力。从这个角度上说蔡丽双的书法现象, 在法度具备出神入化的写意中使淋漓酣畅的激情、高古超迈的凝重相得益彰。在书家的醉意书香里积淀着皓首穷书法和秃笔成人的书坛佳话,才会“有时兴酣发神机,抽毫点墨纵横飞。风声吼烈随手起,龙蛇迸落空壁飞”……

现在还有几人写字能达到与古人相比乱真?古人的字之所以写得好,除了才情重要的是心境好,一个人的心境达静可能使极少的人,他们从此心境浩淼,精神与天地相往来. 蔡丽双更多的时间性情安静又多思善虑,没有过多地染上圈子里的习气,这都是她的书法显得纯净理智,平和中又显出稳健的态度,因而对于作人或作书作诗的学问,自然会有一种缜密严谨的作风,这折射在书法上,表现出的就是规整雍容的气韵。实际上蔡丽双的书法看似信手而为,生于无意,但细细研究却是“从心所欲不逾矩”. 对于蔡丽双来说她是有豪华志向的学者型书法家,她要成就更大的文化事业,能写出自己的独特风格当然是最好一种精神享受. 蔡丽双的书法字不作狂怪奇侧之态,是公认的具有理性、稳重、平和大美的书法,既是如此她还要学会尊古、法古、融古,要把静态的书体写成具有动势的感觉,锋透纸背,领悟到笔墨神韵的特点是勤与细。通常人们分析成功人士,喜欢强调其才气独立,而具体到蔡丽双的勤与细则赏不胜赏,在书家笔与墨的灵动中,她的情感如优美的音乐一起流淌,流向更高的远方……

 

杨青雲:笔名三道快枪。河南邓州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韶关市批评家协会理事。2014年主持的范曾研究项目被北京市有关单位评为优秀人才。为多家书画媒体机构和中央级报刊聘为高级研究员、副主编、专栏评论家等,其主要著作有《二月河评传》《范曾论》《范曾新传》《杨克新论》《马新朝新论》《忽培元浅论》《骆英诗学论纲》《深圳天堂的凹陷才是底层的底》《杨青雲论稿》《樱花结》长篇小说等。现为《范曾研究》杂志执行总编。范曾研究会会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