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我们的大脑找找Bug

 树悲风 2017-04-03

隐喻的一个好处是让我们能够使用一个领域熟悉的词语到另一个我们觉得不那么熟悉的领域。当我们将大脑比作我们当下最复杂的人造物-计算机软件时,我们对于Brain 和 Bug 这两个单词的组成就不会觉得再觉得那么耸人听闻了。今天谈论的这本书的副标题是我们大脑的缺陷是怎样影响了我们的生活的,作者是迪恩·博南诺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神经生物学系及心理与脑研究所的教授。作者关于这本书还有一个同名网站,有许多和这本书有关的干货-http://www./index.html,比如作者列出了大脑出错的一些demo case,大牛写的关于这本书的书评等。


看过“最强大脑” 这个节目的都会对我们大脑的可塑性发出惊叹,而这本书所讲的大脑的核心Bug 就是大脑的可塑性有时会导致其出现Bug。将大脑比作计算机软件,不是说作者忽略了人的大脑和计算机硬盘的结构与运转有着天壤之别,而是指出有些功能在远古进化来的时候曾经有实惠的作用,现在过时了就成为bug,正如千年虫,本来是用来节省资源的设置,却在情况改变后造成了大问题。这本书的内容类似《思考,快于慢》,以及曾经论述过的Kuldge (进化的 '乱乱脑'是怎么让你不完美的 ) 以及 股市疯了,小心你的蜥蜴式大脑思维但是语言更为幽默,举的例子也更接地气,更浅近易懂。


无论是记忆还是推理,无论是恐惧反应还是延迟享受,大脑的运作模式始终是neurons that fire together, wire together.这意味着我们的大脑会在不相关的事情中寻找关联,再加上大脑不喜欢闲着的神经元,每一个神经元都试图拥有更广泛的连接,这即导致子里信息是利用互联储存(associative storage of knowledge),读取和写入的过程都改变了神经元之间突触的相互作用,这些过程彼此之间并不独立而是相互影响的。这无疑会导致很多错误的证词,尤其是孩子那未成熟的大脑。


大脑的另一个Bug是对时间的感知,在当时和事后往往大不相同。人们在延迟满足是总是感受到阻力,对穷人或者缺少时间的人尤其是这样的,这在《稀缺》这本书有详细的描述 (参考 心智上的贫穷--什么是时间稀缺,注意力稀缺,关注稀缺以及该如何面对),但是在延迟满足上,受过教育的人并不比孩子或者亚马逊的原始人表现的更好。大脑在面临一连串事件时,会在从外界获取不足或者扭曲的时候会自己编造一些值插入,在从前,这些插入的部分大部分时候是对的,小部分时候不对也无关紧要。但是当今社会跟远古,不一样的地方越来越多,变化大速度快,人们编造的记忆也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关于恐惧的一章和关于迷信的一章,可以用来解释当下的诸多乱象。也可以用来讨论历史,尤其是中国历史中种种顽疾。最近读刀尔登的文字,总觉得他点评历史,能直指问题本身。例如“自居为弱者的人,堕落最快。起初只是忿激不平,下一步就允许自己做各样的坏事,因为他觉得,反正自己是受了委屈的一方, 做什么都有情可原。 他自己纵容自己,便以为别人也 同情他,而不知外界的舆论,和他那个小天 地中的并不一样。这说的固然没错,但这只是在描述想象,如果能结合当代心理学和神经科学,针对这个现象,用恐惧和迷信的机制,来给出其成因,不止能帮助读者联想起类似的现象,还可以帮助当下的人来自我检讨有没有类似的现象或者心理机制。


遗憾的是,这本书虽然引用了诸多严肃设计的心理学实验,但心理学实验的可重复性一向不够高,作者也没有提供更多的后续实证数据,来论证说描述的现象是否普遍(跨文化,跨年龄),其影响的程度是否明显。加上这是2011年的一本书,书中的研究虽然目前没有被完全推翻,但也多少会有些修改了。不过这并不影响这本书本身的价值,当然现代社会利用这些bugs来做不利于你的事情的人,越来越多。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本书(有声书加电子版的下载地址)。


扩展阅读

《运动开展大脑》这本书那里有趣,那里有用

关于大脑的十二条定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