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毕I式吻合的过去现在与将来

 wxyi2017 2017-04-03

    楼上这位帅哥就是Christian Albert Theodor Billroth(1829~1894)。这个普鲁士人不仅颜值出众,还拥有着过人的才华——作为第一个做胃大部切除治疗胃癌的先行者,闲着没事还当兵玩玩普法战争,做音乐家搞搞音乐会。沿用至今的毕I式、毕II式(1881年B-I 1885年B-II)正是以他的名字命名,并被后人沿用至今。在这之后,人们走进了Billroth推开的这扇大门,胃癌的手术治疗进入了各种“切”与“接”的纷争年代。



(缅怀的分割线) 



    所谓分久必合,随着一代代经验的积累和总结,胃癌的手术治疗也逐步规范化、统一化。笔者进入临床时胃癌治疗已经迈入了D2清扫+器械吻合的时代,当年Billroth的I式长啥样我们都没机会见到了,但可以介绍一下目前公认的B-I:其实就是切除胃远端的大部分(1/2~4/5),再把剩下的胃和十二指肠重新接过(又是各种接法)。



(变革的分割线)


 

    到了2002年,“微创”浪潮不出所料地把胃癌的手术治疗又推向了一个高峰。这里必须提到一位来自岛国的术者Kanaya——又一个天才,他“拍拍脑袋”发明了在全腹腔镜下进行的B-I式三角吻合(Delta-shaped gastroduodenostomy)。原来B-I还能用直线切割吻合器,简直刷新三观!

 

    2012年,福建协和医院的黄昌明教授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并且他率领团队总结完善并改良了Kanaya的B-I式三角吻合。虽然起步晚了将近10年,但是经过不懈努力和赶超,时至今日,中国的全腹腔镜胃癌手术技术已然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属于我们的分割线)



    紧接着在2013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蒿汉坤教授团队成功开展了全上海首例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B-I式三角吻合,胃癌全腔镜技术正式扎根魔都。可以说是Delta带领我们迈入了全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大门!

    根据我们的经验,该术式具有以下优点:只有一个吻合口,操作简单(对有经验的术者而言);手术时间短、患者创伤小,术后吻合更接近正常生理状态(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一般患者术后4~5天即能出院)。局限是这一手术比较“挑病人”,其仅适用于胃窦特定部位较小的偏早期肿瘤(需术者综合判断)。


 

    我们觉得理想的手术应该是:更少的创伤、更快的恢复、更理想的术后功能保留同时更少的经济负担。我们也一直“拍拍脑袋”,改进着现有的方法,希望有一天我们也能创造一些术式造福患者!


参考文献:

  1.  Kanaya S, et al.  Delta-shaped anastomosis in totally laparoscopic Billroth I gastrectomy: new technique of intraabdominal gastroduodenostomy. J Am Coll Surg, 2002.

  2. Kanaya S, et al. The delta-shaped anastomosis in laparoscopic distal gastrectomy: analysis of initial 100 consecutive procedures of  intracorporeal gastroduodenostomy. ??Gastric Cancer, 2011.

  3. 黄昌明 . 三角吻合技术在全腹腔镜下胃远端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中国胃肠外科,2013.

  4. Changming Huang, et al. A Modified Delta-shaped Gastroduodenostomy in Totally Laparoscopic Distal Gastrectomy for Gastric Cancer: A Safe and Feasible Technique. PLoS ONE, 2014.


绘图 @CosMos4DTruth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