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精确-实证:Ⅲ (5)滞邪:分气滞、气逆两类。气滞主要是肝气郁结。气逆有三:肺气上逆、胃气上逆、肝气上逆。 滞邪分两类:一个气滞、一个气逆。 *气滞就是肝气郁结。临床辩肝气郁结很简单,就是胸脘胁腹胀满作痛。这四个部位,胸脘胁腹账满作痛,加上情志异常和脉弦,就能定位肝气郁结。也就是滞邪里面的气滞。这里面主要的药就是柴胡,气滞离不开柴胡,但气滞这个关键还是要看舌苔。 我原来在广安门医院内科的时候,有个青海的老医生,他是青海的眼科医生,就要到了快要60了,知道眼科不行了,手术也做不了了,西医也快没戏了,就学中医来了。当时我在广安门医院内科,跟我进修来了。这个呢,每个礼拜四就是下午,给他们教学门诊。平常就自己看病,他就看了一个病人,这个病人40几岁的女性,就因和婆媳关系不好,就是典型的胸脘胁腹胀满,没痛,就是胀满胀得很厉害,他一看我讲过这肝气郁结呀,先用了逍遥散。那么用了逍遥散肝气不是逍遥了吗?就不胀了、不痛了、不满了。开了三服药,吃完以后呢,病人觉得胀得更厉害了,像两个小罐在两胁顶着她。他说:“这就麻烦了。”那用什么呢?改用四逆散。也疏肝理气呀,又吃三付,病人嗓子也堵了。这老先生着急了,一看可能药量不够,他就把能想到的疏肝理气药全都用了,一共用了不是20个药就是21个药,病人吃了,出气都出不来了。他没办法了,三次药以后,跑到我门诊来了。我一看呢,这个人脉也弦,一点不假,他疏忽了舌苔,苔是薄腻的,薄腻呀!这样的话,当然厚腻的就不行,他厚腻呢?用疏肝理气肯定会有效,稍微有点腻,但总的苔是薄的。我就给她开了个补中益气汤,大吃一惊。我带实习,进修医生多呀,5-6个进修医生,都特着急,说:“沈老师已经胀得出不了气了,补中益气用了那更麻烦了,更出不来了。”我说:“你先别着急。”一下子给她开了七付。第三个礼拜自己来了。说:“沈教授,神了,一身轻松,一点不胀了。”学生就问我;“什么道理呀?”我说:“你们都疏忽了,《内径》至真要大论,《内径》至真要大论大家知道,有几个反治,通因通用,涩因涩用,寒因寒用,热因热用。这就是《内经》老祖先教我们的啦。舌苔不腻,她这个胀不是实胀,是虚胀。虚因虚用啊!虚胀用补中益气汤一补,涩因涩用,所以气滞的病,一定要看舌苔,苔腻的那肯定疏肝理气行,苔薄的或者不腻的或者薄腻的,就要想到不一定实胀,不一定肝气郁结,也可能中气不足。”气滞在临床上特别多见啊,疏肝理气是个好办法。这是滞邪的第一个。 第二个气逆,有三个脏腑能够气逆。 (1)肺气上逆:它的主要症状就是咳喘。治疗咳喘一定要问有痰无痰,这个是关键。肺系系统,咳、喘、痰、炎、热五大症状,咳嗽、喘、有痰、有炎症、发热。关键就痰,肺系病你不祛痰效果不好。痰一去,其它咳喘炎热都迎刃而解。当然祛痰要分清寒热,这里很关键,分寒热绝对不是颜色,反复讲,是质量,痰的质。稀薄的甭管白的黄的,那是肺寒,用温肺的药;稠粘的甭管是黄的白的是肺热,要清肺。肺系病,祛痰的名方就是三子养亲汤。知道吗?这个名称我就不写了,因为大家都很有基础啊。三子养亲汤,关键的就一个药。肺寒的用白芥子,肺热的就不能用白芥子,要改成葶苈子,葶苈子呀。这个我讲了肺气上逆夹着痰,分清寒热,用三子养亲汤,关键一个用白芥子,一个用葶苈子。我不讲分量,都10g。特殊的分量,我能告诉你。但是呢,中医的份量很重要,中医的专利有三条。 第一条,就组方。组方的思路这相当重要。比如这上午给大家讲了糖尿病,理论用药是清热养阴,我们用药是补气养阴。这个组方相当重要,是不是? 第二,它的配伍相当重要。你同样一个补中益气汤,对不对?过去上学的时候,57年进大学,就背汤头,汤头歌诀背了好多,360几个汤头歌诀背得滚瓜烂熟,正面反面都能熟。毕业了以后,63年毕业了,事情多了,由于结婚以后,脑子想的多了,随着年龄大,记性不好了,再拿汤头歌诀你就倒了霉了,三个月毕业以后汤头歌诀我全都忘了。比如藿香正气汤,就记住了藿香正气大腹苏,汤头歌诀的第一句话记住了。藿香没错,大腹皮,苏叶没错,后面三句全忘了,你怎么开方?后来一看,年龄大了,再说都好多这帮老前辈,年龄大了,你死记汤头就麻烦了。一个丢三拉四就丢了法;二一个你不知道加减。所以方剂一定要记住他的特点,组方特点,才能加减,不要死记硬背。你比如补中益气这个方子,是补气又升提,对不对?补气用什么药?所有的健脾补气药在补中益气汤都能用,当然它离不开党参、白术,是不是? 第1个组方特点,就是补中,就健脾补中,用补气药。 第2,就是升提。非但补中,而且升提。升提用什么药?升麻,柴胡。 第3,用了气和血的关系。气和血的关系,加了当归,另外血为气之母,补气药加上养血药,疗效就明显提高。 第4,往上升了就不能往下降了。不是矛盾了吗?所以凡是健脾的药,淡渗的药,补中益气汤不用。比如生薏苡仁、云苓,补中益气汤就不用。为什么?矛盾呀!即用柴胡、升麻再升,又用淡渗利水的药在降,那效果肯定不行。 第5,它就补而不滞。补而不滞,用了陈皮。你这么拆开来,5个组方特点,你补中益气忘不了,而且可灵活加减。 你比如补中益气汤治疗糖尿病,这是个好药啊!但你补气里面不用党参啊!你把党参改成生黄芪,那就明显的降血糖啊!药理就是降血糖呀。补中益气的当归养血,你不用当归了,用什么?用生地了。生地也是养血,但生地的药理明显的降血糖啊!是不是?你补中益气汤补而不滞,你不用陈皮了,你倒过来用木香啊!木香的药理有明显的降血糖啊!这样你补中益气5个组方特点没丢,灵活一加,这疗效就明显提高了。你讲的按汤头歌诀来一背,丢一句话,丢了好几味药,你也不知道加减,所以方剂是古人的一个组方特点,告诉你组方样板,不是死的。你即知道它是样板,你即和它一样的,自己组方,可千个百个,这样板。所以我主张这方剂呀,只要50个方剂就够了。50个方剂,中药是个基础,方剂这个样板,给它学它组方特点灵活变化,变化无穷。中药可是个基础啊,你中药不熟,那怎么开方子呀?但中药又难了,我们学过中药学,功能、主治、归经。哎呀!给你搞麻烦了!你背的很熟,你不一定临床能用,所以我又搞了一个实用的办法,也是几个特点。 比如麻黄能平喘,止喘这是好药。 第一,但是它用的蜜麻黄。为什么?蜜麻黄就把支气管扩张了,把里面的分泌物吸收了,不就平喘了吗? 第二,麻黄又能退肿,退肿用水麻黄,水制麻黄,对不对?说:“开鬼门洁净腑”,一宣肺,水排出去了。 第三,麻黄是发汗的重剂,发汗啊!它和桂枝合用发汗就更厉害了,辛温解表,麻黄一发汗,风寒去掉。 三个记住了,临床水肿就想到水麻黄,见到喘就想到蜜麻黄。对不对?见到风寒就用生麻黄,就能用了。你甭管它功能、主治、归经,都没用了,跟临床直接结合。但麻黄你要记住一个,它的副作用就是抑制心脏,升高血压。这样你就好多病的时候,你比如越婢汤,好多年龄大的用越婢汤,他肿,心脏不好,用了麻黄开鬼门洁净腑,但是呢,抑制心脏,对心血管有病的就不行了。 治疗肾病综合症,肾病综合症,古人讲用越婢汤或越婢加术汤,效果很好。因为肾病综合症三个主症。 第1,浮肿很厉害,尤其面部浮肿。 第2,血压升高。对不对? 第3,尿蛋白,小便就有蛋白尿呀,这三个主症西医就讲就组成了肾病综合症。 你用越婢汤或越婢加术汤,肿很快退了,是不是?蛋白也可以消,唯一的问题,血压高了,血压更高了。因为麻黄的副作用升高血压,这个临床就要变了,同样开鬼门洁净腑,不用麻黄了,用什么?用桔梗。灵活变化,桔梗宣肺不会升高血压,更不会抑制心脏,同样宣肺,同样开鬼门,同样洁净腑,利尿。所以中药就这么来记,直接对着临床。别老跟着功能、主治、性味、归经,转了老半天没用,你还不会用,就直接针对临床,这样学中药100个中药就够了。所以我讲中医的方剂不要死背,中医的基础要好,和临床结合。所以肺气上逆,咳喘要考虑痰。假如没有咳喘的痰,我们中医讲,这个就叫肾不纳气。肾不纳气呀!你这个时候治疗重点不在清肺、平肺、降肺,给纳气,纳气平喘,纳肾。纳肾的关键药就两个药,一个是补骨脂,一个是肉苁蓉。但是北京的药工告诉我,北京的肉苁蓉都是假的,肉苁蓉沙漠人参啊!是好东西啊,所以北京都是假的。你们各地不是假的可用。假如肉苁蓉不行,用什么呢?就用川牛膝来代,川牛膝15g,来代替肉苁蓉。有真的你更应该用肉苁蓉。这第一个气逆,肺气上逆。 (2)胃气上逆:那就是呃逆,打嗝。对吧?呃逆。西医讲的呃逆有两种:一种是周围性的,那就在胃;一种是中枢性的,就在大脑。在胃的好治,在大脑的可不好治,都俱危险。中枢性的呃逆呀,弄不好横膈不动了,病人就窒息了。胃性的好治,周围性的好治。治呃逆,咱们的名方叫旋覆代赭汤、橘皮竹茹汤你们试试,治疗胃的呃逆效果也不好,对不对?中枢性的呃逆更不行,止不住。这个时候用什么药呢?第一个就生的赭石。赭石有两种:一个是生的,一个是制的。这个时候一定要用生赭石。第二个要用什么呢?用灶心土,灶心土啊!中医很能保护啊!说灶心土病人吃了一把土,心里打鼓,哎!说的巧妙,中医起名叫伏龙肝,好,给我吃龙肝了,伏在龙上的肝,心里作用也挺高兴,这味药好,其实就是一把土。这个中医保护很厉害呀!就好多虫类药,当然中医用虫类要分歧很大,我们家里头比如说治痛经,可能韩博给你们讲了,原来用虫类有,止痛效果相当好。它用什么呢?用蚕砂、两头尖、五灵脂。这对各种疼痛尤其痛经效果相当好。当你说蚕砂病人还不知道,你说了两头尖,就老鼠屎,处方写老鼠屎,那病人绝对恶心,尽可能痛我也不吃屎,对不对?这两头尖我现在基本上不用了。为什么?耗子传播好多病,它屎是个粪便排出物,但是蚕砂和五灵脂,完全可以用,蚕没有什么多大问题呀,我估计蝙蝠也不会有多大问题,但你用这种药一定要包煎。不包了,你不包一煮化开了,病人就算保护了,他喝的也是粪汤,所以一定要包煎,这两个药止痛效果特别好。中医的保护作用很多,蚯蚓叫地龙,其实还是蚯蚓,一叫地龙病人很高兴,又龙肝又地龙,这个病肯定好。这个讲的胃气上逆的呃逆,用伏龙肝和生赭石。脑性的,中枢性的很危险,这个用橘皮竹茹汤、旋覆代赭汤更不行。脑性的用什么药呢?第一灵磁石,磁石就是吸铁石。这个我看过的病都用30g,像伏龙肝也30g,灵磁石也30g。第二脑性的就用胆南星10g。这是第二个气逆。 (3)肝气上逆:肝气上逆的表现就是眩晕。治疗肝气郁结,就用中医的升降理论,一升一降。升药用量少,用5g;降药用量大,用15g。它配这个升药,就是川芎和川牛膝。也就川芎用5g,川牛膝用15g。这里讲的滞证,一个气滞,一个气逆,这在临床上非常多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