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大师李乾构治脾五法:健脾化湿、温补脾阳、补脾升陷!

 养生达人5BRR 2017-04-05

导入语:

脾是我们身体的重要器官,负责帮助我们消化食物,和运化水湿。但是用于现代人饮食不节和生活不规律,导致很多人的脾出了问题。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国家级名老中医、脾胃专家李乾构先生的治脾十五法中的前五法。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所有中医药方需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仅供行业内部人士及中医爱好者学习、交流使用。

国医大师李乾构治脾五法:健脾化湿、温补脾阳、补脾升陷!

1. 补气健脾法

主要适用于脾气亏虚证或脾气不足证或中气不足证或脾不健运证。

主症:腹胀便溏。

次症:食欲不振,脘腹痞满,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象细弱。

诊断:凡具备主症和任意二项次症即可诊断为脾气虚弱证。

辨证:脾气虚弱,运化失司。

治法:补气和中,健脾助运。

方药:自拟补气健脾汤为主方。

党参10克,炒白术10克,茯苓15克,炙甘草5克,

陈皮10克,砂仁5克,黄芪15克,焦三仙30克。

中成药可选用香砂六君子丸或香砂养胃丸,每次服用6克,每日服2~3次,温开水送服。

2. 健脾化湿法

主要适用于脾虚湿困证或湿困脾阳证或湿阻中焦证。

主症:胃脘痞闷。

次症:口粘纳呆,脘腹隐痛,肢体沉重,浮肿便溏,舌苔白腻,脉细濡缓。

诊断:凡具备主症和任意二项次症即可诊断为脾虚湿困证。

辨证:湿困脾土,运化失职。

治法:健脾助运,芳香化湿。

方药:自拟健脾化湿汤为主方。

党参15克,焦白术10克,茯苓15克,六一散10克,

炒苡米15克,藿香10克,茵陈15克,白豆蔻6克。

中成药可选用茵陈五苓丸,每次1丸,温开水送服,一日2~3次。

国医大师李乾构治脾五法:健脾化湿、温补脾阳、补脾升陷!

3. 健脾清化法

主要适用于脾虚湿热证或脾胃湿热证或湿热中阻证。

主症:脘痞灼热。

次症:口苦口粘,便溏溺赤,肢体困重,黄疸身热,舌苔黄腻,脉细濡数。

诊断:凡具备主症和任意二项即可诊断为脾虚湿热证。

辨证:湿热中阻,脾失健运。

治法:健脾助运,清化湿热。

方药:自拟健脾清化汤为主方。

太子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六一散10克,

茵陈10克,栀子10克,大黄5克,鸡内金6克。

中成药可选用香薷丸,用茵陈煎水送服,每次2丸,每日3次。

4. 温补脾阳法

主要适用于脾胃阳虚证或脾阳不足证或中阳不振证或脾胃虚寒证。

主症:脘腹凉痛。

次症:纳少吐涎,下利清谷,畏寒肢冷,倦怠喜暖,舌淡体胖,脉沉细迟。

诊断:凡具备主症和任意二项次症即可诊断为脾胃阳虚证。

辨证:脾胃阳虚,水谷不化。

治法:温补中阳,健脾助运。

方药:自拟温补脾阳汤为主方。

党参10克,炒白术10克,干姜8克,炙甘草8克,

炮附子10克,肉桂3克,黄芪15克,焦三仙45克。

中成药可选用附桂理中丸,每次用开水送服1丸,每日3次。

国医大师李乾构治脾五法:健脾化湿、温补脾阳、补脾升陷!

5. 补脾升陷法

主要适用于中气下陷证或脾气下陷证或气虚下陷证。

主症:内脏下垂。

次症:面黄消瘦,腹部重坠,气短声低,倦怠乏力,舌淡齿痕,脉细无力。

诊断:凡具备主症和任意二项次症即可诊断脾虚气陷证。

辨证:脾虚气陷,健运失职。

治法:补益脾气,升提举陷。

方药:自拟补脾升陷汤为主方。

党参15克,黄芪30克,白术10克,炙甘草5克,

陈皮10克升麻5克,柴胡5克,当归10克,。

中成药可选用补中益气丸,每次用温开水送服10克,每日3次。

作者:李乾构,国家级名老中医、北京中医医院脾胃病专家、BTV《养生堂》重要嘉宾。本文出自李老代表著作《大国医——脾要轻补,胃要娇养》,一书说透脾胃养生的秘诀!

国医大师李乾构治脾五法:健脾化湿、温补脾阳、补脾升陷!

名医传承

本文发自我们的公众号壹号专家(微信公众号:壹号专家健康说),关注我们,收获更多中医秘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