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银行圈炸了,金饭碗已彻底砸碎!关于银行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黄肥虎 2017-04-05

的确现在有很多关于银行效益差、已经连续三年裁员的报道,身边一些银行的朋友也叫苦不迭。对于这些我们今天不予评价,只是想通过一线职员对银行这几年变化的深切感受,来看银行这几年到底发生了什么?想要继续吃银行这碗饭的话,应该怎么办?


金融八卦女纯原创计划正式启动,每日陪你度过,带给你更有料、更有趣、更值钱、更有态度的原创内容。

文:金融八卦女主创、曾任职某四大行


最近几年,网络上关于银行业的报道层出不穷。或许是为了产出读者更喜闻乐见的内容,媒体往往喜欢引用大量的数据来论证一个夺人眼球的论点:银行金饭碗已彻底砸碎!通常,这一类文章结合现实,有理有据,完全符合主流的价值观,让人信服。


可说来说去,吃瓜群众最关心的,最后还是逃不开钱这个字。谈钱不伤感情,简单粗暴有效,媒体已经牢牢抓住了读者的心理。可我认为,不看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地谈论钱,就是耍流氓。


今天提笔写这一篇文章,并不是要反驳媒体的观点,而是站在一个圈内人的角度,真实记录下广大一线职员对这几年变化的深切感受。


不吹不黑,从起因、经过、结果三个阶段解读银行,只为透过现象看本质。


Chapter  One:原因篇


银行,本质是一家经营性企业,那它的目标肯定是要盈利的,从而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近年来,银行利润增速放缓和不良贷款率持续攀升是不争的事实。


一方面,银行受到经济大环境的影响,表现疲软;另一方面,社会环境在“互联网+”时代的冲击下,许多事物的方式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受此影响,银行依靠过去的传统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要发展,那就要创新,这一口号也符合国家提出的战略要求,于是就被管理层提上了议事日程。


可是,如何创新发展呢?


领导的传统经营理念,概括起来就四个字:开源节流。简简单单,却内涵深厚。


过去银行都是靠息差吃饭,说白了就是2%的利率收钱进来,4%的利率放钱出去,银行形成合法的资金池,通过市场间的转手,实现资源的错配。光靠着息差收入,银行就赚得盆满钵满。可是,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逐渐成熟和以互联网金融理财为代表的出现,广大群众的理财意识被彻底唤醒了,理财方式也随之改变,从而导致银行已不再是老百姓的最优选择。


如何化解困局?


开源。


在保持现有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寻找新的增长点。于是,就有了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那什么是中间业务?


对于广大一线职员来说,行里领导每月下发的大大小小指标就是中间业务;对于广大老百姓来说,每次去银行时银行职员强烈推荐的各种各样产品就是中间业务。


大到信用贷款、基金、黄金、保险,小到手机银行、信用卡、账单分期,只要存在银行谋利的空间,就能够产生利润。


说完了开源,那就继续讨论节流。


中国人的省钱观念是出了名的源远流长。对于领导来说,在传统业务往线上迁移的背景下,节省成本最直接的办法莫过于控制人工成本和场地费用。于是就有了新闻报道里常提到的,银行放缓扩张规模,缩减人员招聘数量,控制网点数量。之所以这样做,既符合“互联网+”时代的潮流理念,也能够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Chapter Two:过程篇


管理者有了目标,那下面的员工就得实际行动啊!而这一过程往往是最为痛苦的。


银行体系就如同金字塔一般,所有压力从塔尖一级一级往下传导扩散,最终重重地压在了每一位一线职工身上。对于领导而言,这一场变革创新是新形式下的转型升级;而对于广大一线职工来说,这一场变革创新意味着活还在、人少了、指标却更重了。


一场变革往往是艰难多变的。


刚开始,行里启动了一项“减高增低”计划,减少高柜(现金区)人员,增加低柜(理财区)人员,目标就是将有限的人员从不赚钱的现金业务中剥离,投入到赚钱的营销业务中,实现同等人员产出效益最大化。


短短几个月之后,计划就发生了改变,改革的步伐又进一步加快了。行里的计划改为“减高”计划,减少高柜(现金区)人员的方案不变,但多余的人员不再新开柜面,转而负责协助客户通过自助机器完成业务和日常的外出营销。


这是什么一个概念呢?


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庞大的一线操作工已经不符合新形式下企业的发展方向,使用的成本、服务的效率、风险的防范等等方面,人工已经落后于机器了。为了替代人工的不足,行里加大了对于智能机具的投放力度,大力推进自助机具的使用率,并设置了离柜业务的考核指标来督促监督一线的执行情况,力争在不久的将来能够让客户适应这一变化,培养客户自助习惯,主动享受更便捷的服务体验,从而减轻对于人工的依赖程度。


从战略层面来看,方向是对的,顺势还可以淘汰掉一部分低端的客户。



一线网点,常常会有人临柜取款2万元以下整百现金,新形势下,这一类业务在内部不成文的规定中是不能通过柜面办理的,必须通过自助机具完成。然而,也常有客户不买账,打电话投诉,导致网点夹在上级行和客户之间两面为难。


也有遇到那些老眼昏花的、双手残疾的客户前来办理类似业务的,又该怎么办?一至两个现金柜,势必是等候许久。如果再遇到这样不成文的规定,相信你能够体会他们的感受。但这里我并不是想强调柜面的重要性,只是更多地希望从人文角度去关心那些人,而不是一味去强调那些冷冰冰的指标。银行的大门或许是为富人开的,但我相信每一个银行人都应该保持做人的底线。


偏题了,赶紧打住,还是言归正传。


说完了的节流,再谈谈开源。


正如刚才所说,多余的人员可以辅助客户使用自助机具,但对银行本身而言,并未产生更多实质的经济效益。所以,一段时间后,行里改革的步伐又前进了一步,鼓励职员更多的走出去,而不是过去的迎进来。


为了推广某项产品,为了完成某项指标,为了迎合上级领导的意思,多余的人要么安排在网点电话营销,要么安排到市场上跑业务,一切出发点都是以营销为主,行动上更加aggressive,最终是为了提升网点中收。


想起了去年某网点负责人私下大吐苦水:以后银行和保险公司越来越像了,我们都是业务员了。只不过人家只管卖保险,而我们还要负责基金、黄金、信用卡……


一线网点,未来的发展模式就是一家金融便利店,而里面的职员无非就是店长、促销员、收银员这些角色,大家各司其职,满足来往客户以及周边居民的日常金融需求,最终实现营业利润的最大化。


Chapter Three:结果篇


去年,总行有些部门缺人,便提出了社会招聘的需求,领导给出的答复是:实行“减高”计划后,行里本就多出那么多人。既然人员有剩余,为什么还要再去招人增加成本呢?


最后被领导给否决了。


在混这一行之前,就有过来人曾经说过,银行指标是永远也完不成的。这几年市场的大环境不好,银行也受此影响,但分配下来的指标却从未减少。考虑到增长的指标和平缓爬坡的收入线,有人不堪重压选择了离职,有人考虑了性价比后选择跳到其他银行,离开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但更多的人还是选择了留下。


或许,已是抽不出身了。


关于以后的路,行里的领导都已经为大家想好了。当然不会只靠辞退职工,而是培养转型营销岗。未来的银行网点还会保留一定数量的柜面人员(社区网点除外),这是必须的,但这一工作将会是更苦更累更没钱的dirty work。你若想赚钱,则必须为银行创造收入,这碗饭你必须自己去挣!


这个市场很大,也很残酷。如果你没有准备好或者不想面对未来的转型,或许大浪淘沙之前趁早离开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如果你选择了留下,那就请你抓紧时间准备起来,从现在开始积累一定的资源,为以后打下基础、铺好后路。


请抓牢你手中的饭碗,因为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