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炳厚《中药不传之秘在于用量》笔记

 安歌_ 2017-04-05


中午读《北京中医名家巡讲实录》中张炳厚先生《中药不传之秘在于用量》一文,是讲座的录音稿,改动不大,个别错字,值得注意的观点有:


1.肾病肿的厉害,茯苓用到80-150g,对于重病来说,比如利尿药,不必加四个或者五个的,那样的作用倒缓,辨证之后认准了一个药或者两个药,用量特别大,取得的效果就会非常好。从方剂来讲,药味少,药量大,作用就好,作用就比较及时。方子大,药就比较乱,就没有药味少、用量大的效果好,但是比较平稳,不易出现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2.半夏治疗妊娠呕吐效果很好,而且没有流产之弊。“有故无殒,亦无陨也。”说白了,就是有邪无弊。


3.苦寒药里唯有黄连是坚胃肠的,它对胃肠不但没有泻下作用,还有强脾胃的作用。


4.红花活全身之血,桃仁是活局部之血。大黄蛰虫丸治干血痨,用桃仁而不用红花。


5.治肾病的时候失眠明显,就加炒枣仁60g,出现阴囊潮湿的,用海金沙30g,肩背痛,就重用片姜黄,用到30、40g。它不是君药,就用一味药解决个别兼症发病比较明显的,这样的药也需要用重量。


6.我的流派是:肾龟地,气黄芪,类方、虫蚁更惊奇。


7.疼痛三两三:当归一两,川芎一两,金银花一两,炒山甲三钱,三七粉三分。


8.陈士铎《辨证录》导火汤治肚子痛,夜间发热明显,用玄参一两,生地15g,车前子10g,甘草10g。


9.师成方,泥其法,不拘其量,不拘其药,不泥其量。


10.我经常对我的学生说“人间生怪病,中医有奇方”。背的方子多了,不管你遇到什么病,总会有一个方子的治疗效果好。那几味药,看起来很平常,但是组合在一起就会有特别的疗效,这就是中医的特点。所以说必须要用方,用方就必须要背。中医治疗是以方子为治疗单位。


11.麻黄用量为10-30g,治咳10g,治喘的用量大,可以用20g、25g。黄痰的热喘我用麻黄也是照样20g、25g、30g。刘渡舟老师跟我讲的,治喘必须加上人参、蛤蚧、沉香、煅磁石,特别是老病,必须要加。杏仁咳嗽用20g。


12.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总平安。


13.治腰膝腰腿疼,我用熟地配细辛,细辛不发散,只要是腰腿疼痛的,我经常用到15g以上。细辛治眉棱骨疼痛特别有效,我也用到15g以上。


14.麻杏石甘汤文献上没有这样叫的,应该叫麻杏甘石汤,王庆国他说还是我叫的对,就叫麻杏甘石汤。刘渡舟老师教我用麻杏甘石汤,麻黄和石膏的比例是1:(3~5),按照这个比例不发散,麻黄也不会热。


15.心慌的同时如果感到胃的地方心空的就是气虚,如果感到心烦的就是阴虚,阴虚有火才会烦,有时候两个都有,那就是气阴两虚差不多。炙甘草汤治疗心慌,心悸或者惊悸,不管房性早搏还是室性早搏,效果都非常好,原方不必有什么加减。甘草最少用一两。


16.止疼作用蜈蚣强,解痉作用全蝎强。小白花蛇治疼痛优于别的虫药。露蜂房散结效果特别好,治妇科乳腺炎、乳腺增生我基本都要用它。


17.治口苦,第一个用连翘,指胃火而言;第二个竹茹,清肝热,清心包热。


18.清肾的方子有三个,一个是大补阴丸,一个是健步虎潜丸,一个是知柏地黄丸。


19.关节积液当然得利湿,汉防己最好用。


20.我根刘渡舟老师实习的时候,发现他切完脉后,老是喜欢用食指再切一下尺脉。时间久了我发现他也爱用附子,他每摸尺脉的时候都得用15g以上,但他不用30g。后来我就问他为什么切尺脉,他说他是在考虑是否用附子。刘老用附子有三个道理,我直到现在都在遵循着:第一,从症状来讲,必须是形寒肢冷;第二,从舌苔上来讲,白苔也好黄苔也好,必须要有津液,干苔不可用;第三,从脉象上来讲,尺脉不能长不能大,相火旺的不能用,这就是症和舌诊、脉诊三个大方面,所以这么用,就没什么副作用了。


张炳厚先生有一本书叫《神医怪杰张炳厚》,名号响当当,做过北京中医药管理局的局长。2016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听过他一次讲座,讲他跟随刘渡舟老学习的故事,如边下棋边讲中医,传授良方“开胃进食汤”等。一口北京腔。听许多人讲,在北京的中医圈里,算是有点本事的,但具体到每一个观点上,还要靠实践来验证。淘宝上又买下张讲中药和医案的两本书。


2017-2-2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