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宝玉的“神仙姐姐”是何方神圣

 wodedoc910 2017-04-05
 《红楼梦》作者那支出神入化的笔,写得最活灵活现的就是主人公贾宝玉的那些“姐姐妹妹”。作者让贾宝玉对女儿平等相待,相亲相爱,对大观园中的贵族小姐乃至丫鬟侍婢,一律以“姐姐妹妹”相称。这也罢了,值不得大惊小怪,但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将所遇到的那位仙姑,也称之为“神仙姐姐”,就有点令人匪夷所思了。请看书中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境故事中的描述:
贾宝玉的“神仙姐姐”是何方神圣

那宝玉(在秦可卿卧室)刚合上眼,便惚惚的睡去,犹似秦氏在前,遂悠悠荡荡,随了秦氏,至一所在。但见朱栏白石,绿树清溪,真是人迹希逢,飞尘不到……正胡思之间,忽听山后有人作歌曰:“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宝玉听了是女子的声音,歌声未息,早见那边走出一个人来……宝玉见是一个仙姑,喜的忙来作揖问道:“神仙姐姐不知从那里来,如今要往那里去?也不知这是何处,望乞携带携带。”

这个“神仙姐姐”长的超级漂亮:“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尽管宝玉乍见之下,“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但宝玉心中明镜似的知道她不是人间美女,而是一位天仙;但凡神仙,没有万年也有千岁,如何可被十几岁小孩伢子宝玉呼之为“姐姐”?

中国人对神仙历来都是尊敬的,对女神尤其敬畏有加,历代文学作品中对女神的称呼,如“观音菩萨”、“九天玄女娘娘”、“黎山老母”、“何仙姑”等等,从来就没有人称呼为“神仙姐姐”。就在这句“神仙姐姐”称呼的下面,脂研斋批道:“千古未闻之奇称,写来竟成千古未闻之奇语,故是千古未有之奇文。”奇就奇在天国的仙姑与人间的宝玉,竟是“神仙姐姐”这样平等亲切的关系。

遍查古今小说,只有金庸武侠名著《天龙八部》中的人物王语嫣,曾被段誉昵称为“神仙姊姊”。起因是段誉失足落下山崖石洞,发现一尊宫装美女石像,立刻惊为天人,称之为“神仙姊姊”。后因所爱之王语嫣的长相极似洞中石像,爱屋及乌也呼之为“神仙姊姊”。金庸是当代作家,其“神仙姊姊”的称呼是否从《红楼梦》中借鉴而来,毋庸多议。古典小说中“神仙姐姐”仅《红楼梦》一家,别无分店。

要想解开《红楼梦》“神仙姐姐”称呼之谜,大概还要从这位“神仙姐姐”自身说起。书中被宝玉呼之为“神仙姐姐”的的这位美女是谁呢?让我们先看看这位“神仙姐姐”出场时自己的交代吧:吾居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乃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警幻仙姑”是也: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因近来风流冤孽缠绵于此处,是以前来访察机会,布散相思。

原来宝玉所称的这个“神仙姐姐”,便是太虚幻境的“警幻仙姑”。《红楼梦》书中这段警幻仙姑出场时的自我告白,其实已经清清楚楚地告诉了我们,这位“神仙姐姐”出于何地,来自何方,是何人之形象幻化而成。首先,我们来看看她的居处:“吾居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在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中,这个“离恨天、灌愁海”别无出处,只在洪昇的《长生殿》传奇中出现过。

《长生殿》第五十出《重圆》,描写经牛女双星证合,李隆基和杨玉环在月宫仙境重逢:“天将离恨补,海把怨愁填,千秋万古证奇缘。”这应该就是警幻仙姑居处“离恨天、灌愁海”的直接出处了。“离恨天”这个概念并非《长生殿》作者的发明,而是借用的佛经中“忉利天”,故《长生殿》作者云:“情根历劫无生死,看到底终相共。尘缘倥偬,忉利有天情更永。”《红楼梦》的“情根历劫”亦源于此。

其次,我们分析一下警幻仙姑自道的职责:“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这个职责是《长生殿》中证合李杨爱情的牛女双星赋予的。《长生殿》第二十二出《盟誓》,描写李隆基和杨贵妃七夕夜盟誓:愿生生世世永为夫妻。牛女双星受了感动,决意为之绾合:“愿生生世世情真至也,合令他长作人间风月司。”这个“长作人间风月司”,便是赋予警幻仙姑“司人间之风情月债”职责吧?

“吾乃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警幻仙姑是也”。“放春山遣香洞”来源于唐明皇的“放春宫”和杨玉环的诗“罗袖动香香不已”;“警幻”之义则来源于《长生殿·自序》所云:“双星作合,生忉利天,情缘总归虚幻。”其创作宗旨是“乐极哀来,垂戒来世。”“垂戒来世”就是“警”,“情缘虚幻”就是“幻”。《长生殿》的创作宗旨就在“警幻”,《长生殿》中“长作人间风月司”者,就应该秉持“警幻仙姑”职能。

《长生殿》中牛女双星将“长作人间风月司”的职能赋予了杨贵妃,《红楼梦》中让警幻仙姑“司人间之风情月债”,那么这个警幻仙姑显然就是从杨贵妃幻化而来的。俗语云:三十三天,离恨天最高;四百四病,相思病最苦。《红楼梦》作者让《长生殿》中来自“离恨天”、“风月司”的情圣杨贵妃幻化为警幻仙姑,“因近来风流冤孽,缠绵于此处,是以前来访察机会,布散相思。”不是再确切不过了么?

警幻仙姑是古今情场“真情到底”的魁首杨贵妃所幻化,那么宝玉为什么一见面就将她称为“神仙姐姐”呢?须知《长生殿》中的杨贵妃,其前身乃是“蓬莱仙子”;马嵬埋玉后,其魂灵又羽化成仙,回归蓬莱仙山太真院。正如《长生殿》评点者吴舒凫所云:杨贵妃在“马嵬以前,人也;冥追以后,鬼也;尸解以后,仙也。”最后“重圆”:“清虚殿,集群真,列绮筵。桂花中一对神仙,占风流千秋万年”。

如果说“神仙姐姐”就是杨贵妃幻化,那么其执掌的“太虚幻境”也就应该幻化自杨贵妃所居之“蓬莱仙境”。对此最早的描写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红楼梦》描写宝玉进入太虚幻境:“但见朱栏白石,绿树清溪,真是人迹希逢,飞尘不到。”脂批道:“一篇蓬莱赋”,可谓一语提醒梦中人!

蓬莱仙境恰便是《长生殿》中蓬莱仙子杨贵妃的居处。让我们看看《长生殿·觅魂》一出描写的蓬莱仙境吧:“那里有蕙圃芝田,白鹿玄猿。琪树翩翩,瑶草芊芊。碧瓦雕櫋,月馆云轩。楼阁蜿蜒,门闼勾连。隔断尘喧,合住神仙。”白居易与洪昇的描写,不正是“神仙姐姐”居住的蓬莱幻境么?《红楼梦》太虚幻境与《长生殿》蓬莱仙境的因袭关系,一眼如故。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是从哪里进入“太虚幻境”的呢?是从秦可卿那香艳的卧室内,睡梦中进入太虚幻境的。书中交代,宝玉因困倦要午睡,又不肯在挂着“燃藜图”的房间内去睡,秦可卿便将其带到自己的卧房中。卧房中摆满了赵飞燕、武则天、杨贵妃等帝妃所用的饰物,极为香艳妖冶。秦氏笑道:“我这屋子大约神仙也可以住得了。”看,宝玉就是在“神仙可以住得”的地方进入红楼一梦的。

秦可卿卧室中最有代表性的陈设,乃是“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其联云: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历史上唐伯虎(明才子唐寅)并未画过此图,秦太虚(宋学士秦观)也没写过此联,那么《红楼梦》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描写呢?原来,此图、此联都同一件历史典故有关,这就是“贵妃醉酒”、“海棠春睡”的著名典故。

史载唐明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日:“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长生殿》作者在《春睡》一出中,直接使用秦太虚的《海棠春》词,来描述贵妃醉酒后娇憨沉睡的形态:“流莺窗外啼声巧,睡未足,把人惊觉。翠被晓寒轻,宝篆沉烟袅。宿酲未醒宫娥报,道别院笙歌会早。试问海棠花,昨夜开多少?”

看,《长生殿》中所使用秦太虚的一首《海棠春》,就这样成了《红楼梦》中秦可卿卧室“海棠春睡图”与“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一图一联的共同出处;这就难怪宝玉“刚至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袭人而来。宝玉觉得眼饧骨软,连说好香!”。秦观学士之号“太虚”因此也成了“太虚幻境”取名的来源,因为宝玉就是在秦太虚《海棠春》的意境中梦入太虚幻境,才见到“神仙姐姐”的么。

《红楼梦》中不仅天上太虚境的描写出自《长生殿》,人间大观园的创作也同杨贵妃不脱干系。书中交代大观园是为接待元妃省亲所建,在描写元妃省亲场面时,作者极尽生花妙笔,表述大观园中繁华奢侈、流光溢彩的场面后,用两句诗作了归结:这正是“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看,这里既是“神仙府”,又是“妃子家”,这不就是“神仙姐姐”居住的地方,也是人间的太虚幻境么!

书中明确交代,元春是宝玉的姐姐,那么这个元妃与宝玉在太虚幻境所呼之“神仙姐姐”也有关联么?答案是肯定的。我们还是从宝玉在太虚幻境所见的元春判词说起吧。书中第五回写宝玉梦游太虚幻境,首先见到宫门上有一副对联:“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显然,作者通过宝玉的“红楼一梦”,要人们领略的乃是《长生殿》的“古今之情”,杨贵妃的“风月之债”。

宝玉在太虚幻境所见的“册子”中,关于元妃的“判词”是这样写的:“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二十年来辨是非”,“二十年”代表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辩是非”?辩的又是什么是非?百年红学无解,从《长生殿》的视角解释则是清清楚楚的:李隆基与杨贵妃的帝妃爱情生活,从开元二十四年(736)到天宝十五载(756),前后经历了整整二十年时间。

“衔玉而生”的杨玉环,从“杨家有女初长成”的十八岁入宫,到“生守前盟不暂忘”的长生盟誓,再到“宛转蛾眉马前死”的三十八岁“埋玉”,整整“二十年来”生死不渝的帝妃爱情!从唐代的《长恨歌》“此恨绵绵无绝期”,到清初的《长生殿》“此誓绵绵无绝期”,惹出千百年来风流文人口中笔下多少“是非”?《红楼梦》作者所要“辩”的二十年“是非”,就是李杨爱情故事的是是非非。

作者要通过《长生殿》创作,表现“占了情场、弥了朝纲”,“情悔”能改天地心的纯情主题,洗刷千百年来关于“杨妃淫滥”、“红颜祸水”的论调,展示出一对生生死死坚守“前盟”的帝妃鸳鸯情侣,并通过“天将离恨补,海把怨愁填”,在“风月司”里“补恨填愁”,寻蓬莱仙境“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直到“双星”作合、月宫重圆,“桂花里一对神仙”,以此去歌颂生死不渝的“儿女真情”。

“二十年来辩是非”这个大前提已确立,其它三句判词的意思就都好解了,说的就是杨贵妃悲剧人生的三个阶段。“榴花开处照宫闱”,说的是杨贵妃初入宫闱时的情景。“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李隆基陪同杨贵妃,年年都要到华清池来度蜜月。因杨贵妃喜吃石榴,喜赏石榴花,喜穿石榴裙,因此玄宗在华清池种了许多石榴树。石榴裙映石榴花,这就是“榴花开处照宫闱”的本意吧。

史载,一天唐玄宗在石榴树下指挥排练“大唐迎使曲”,李三郎要杨贵妃伴舞,杨贵妃要在场观看的百官拜见方肯起舞,于是玄宗马上令百官齐齐跪拜、山呼千岁。典故“跪倒在石榴裙下”即由此得来。今西安市临潼区华清池内五间厅下还有一株树龄1300余年的石榴树,树高十余米,枝繁叶茂,每到花季,榴花似火,相传为杨贵妃亲手所植,被列为西安市古树名木。

“三春争及初春景”,说的是杨贵妃“三千宠爱在一身”、最受宠幸时杨家的荣华盛景。杨贵妃有三个姐姐,也被唐玄宗迎入京师,赐封为虢国夫人、韩国夫人和秦国夫人。并承恩泽,出入宫掖,满门贵盛,势倾朝野。游幸华清池时,杨氏五家,各自为队,队自异饰,仿佛云锦集霞,百花焕发。所经之处,沿途遗失丢弃的首饰珠宝玉器很多,香风飘达数十里。安禄山便曾拾到一支金簪,连称“好造化”。

《长生殿》第五出【禊游】,就是描写农历三月初三,唐明皇携杨贵妃及三国夫人:乘“朱轮、碾破芳堤,遗珥坠簪,落花相衬”的繁华景象。其实,脂砚斋批语中透露的《红楼梦》原书被删去的《遗簪》、《更衣》情节,就是《长生殿》中【禊游】、【舞盘】等出的内容,因过于明显透出《长生殿》情节,不符合隐去时间地点的需要,被作者自己删去了。【禊游】一出,正是“三春争及初春景”最佳注脚。

最后就是“虎兕相逢大梦归”这句,写的是安史之乱发生,马嵬坡兵变,杨贵妃“宛转蛾眉马前死”的结局。安禄山虎狼之师攻破潼关,唐玄宗携杨贵妃等西逃避乱,正所谓“虎兕相逢”之时。逃至“马嵬坡”时遭遇护军哗变,诛杀杨国忠后,还请“赐贵妃死以塞天下怨”。“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合流。”一代艳妃,就这样“大梦归”了,正所谓“虎兕相逢大梦归”!

贾宝玉的一句“神仙姐姐”,就把《红楼梦》中太虚幻境、大观园、警幻仙姑、元妃串了起来,并且全部在《长生殿》中找到了文化来源。《红楼梦》书中几乎所有的结构性用词,如“衔玉而生”、“木石前盟”、“白首双星”、“人间风月司”等等,几乎都出自《长生殿》。这说明了什么?只能说明《红楼梦》与《长生殿》是同一作者所为,《红楼梦》创作是《长生殿》旧瓶装新酒,是用戏剧手法写成的小说。

传统红学对《红楼梦》书名有这样那样的诠释,多认为“红楼梦”乃是“富室闺阁梦”。其实“红楼”一词,最早乃是唐睿宗歌台舞榭的特指。《长生殿》剧中接过了唐睿宗的“红楼”,把它化用为唐玄宗皇宫内的舞榭歌台。事见《长生殿·偷曲》一折:杨贵妃谱定霓裳羽衣曲,传谱与李龟年,连夜教演梨园弟子。书生李謩在宫墙外窃听并以铁笛奉和。演出结束,但见“人散曲终红楼静,半墙残月摇花影。”

在我国古典文学界,唐玄宗的“梨园”后来演化为戏剧的代称,“梨园子弟”演化成从事戏曲艺术者(俗称戏子)的代称,唐明皇也被戏剧界尊为梨园祖师,“红楼”一词相应从原来意义上的舞榭歌台,转化为对戏剧演出场所(戏楼)的代称。“旗亭市上红楼里,群指先生折角巾”,便是人们对《长生殿》作者的赞誉。因此,“红楼梦”一词,本义就是指“梨园梦”,指《长生殿》作者的“杨妃梦”。

《长生殿》的作者是康熙年间杭州的风流才子洪昇,《长生殿》创作纯按白居易《长恨歌》和《长恨歌传》而为,将《长恨歌》的“海上仙山”改写为“蓬莱仙境”,将表字“太真”杨玉环的居所命名为“太真院”。到了《红楼梦》中,又将“蓬莱仙境”幻化为“太虚幻境”,并将执掌风月司的“太真”幻化为警幻仙姑,让宝玉称之为“神仙姐姐”,可谓水到渠成。

洪昇笔下的“太虚幻境”,倒未必是按照山东蓬莱的那个海上仙山创作的,而是取义于故乡孤山的“蓬莱仙境”。自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把孤山描写为“蓬莱宫在水中央”后,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就一直把孤山称为“蓬莱仙境”。《红楼梦》借元妃省亲写康熙南巡,康熙南巡在杭州时的“外行宫”就在孤山,就在蓬莱仙境。所以书中宝玉题咏大观园时,众清客主张题名“蓬莱仙境”,宝玉却故意沉默不语。

《红楼梦》两大女主人公宝钗和黛玉,共用图画、判词和曲子,构成“钗黛合一”镜像,其实就合一于太虚幻境中“兼美”也就是杨贵妃的形象。书中宝玉、宝钗、黛玉三人的名字,都取之于“天宝明皇,玉环妃子”。唐明皇初得杨贵妃曾曰:“朕得杨贵妃,如得至宝也”,亲制《得宝歌》,并建“得宝楼”。唐明皇天宝年间“得宝”玉妃,岂非“宝玉”?《红楼梦》作者故弄狡狯,非读《长生殿》不得破解。

贯穿全剧的李杨二人定情信物“金钗钿合”,既是《长生殿》故事的经纬线,也是《红楼梦》宝、钗、黛三者之间的感情线,对此无法做出其它解释。吴舒凫评点《长生殿》曾曰:“该剧以钗盒为经,以盟言为纬,而借天孙织女之机梭以织成之,呜呼巧矣。”《红楼梦》何尝不是以金玉良缘为经,以木石前盟为纬,而借警幻仙姑的机梭以织成之?判断《红楼梦》的著作权,还有比这更铁的铁证么!

《红楼梦》小说是以《长生殿》作品基本架构(钗盒为经,前盟为纬)编织,以《长生殿》作品人物意境(天宝明皇,玉环妃子,衔玉而生,蓬莱仙境,月宫仙境)牵引,以昆曲创作理念和手法(意淫,情本,梦幻)写作,以暴露《长生殿》案件(风月宝鉴)为切入点,以作者自己和姐妹们的悲剧人生(天伦之变,蕉园诗社)为基本素材,创作出的一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感人故事。

杨贵妃这个“长作人间风月司”的神仙,并非传统神话中的神仙,而是白居易、洪昇等文人笔下虚构出来的神仙。对这样一位可亲、可爱、可敬的“仙姑”,用什么“九天玄女”、“黎山老母”之类称呼,亲近感全失,是不合适的;只有亲亲热热地叫一声“神仙姐姐”,大概没有比这更合适的称呼了。洪昇的毕生精力全部灌注在歌颂杨贵妃的“儿女真情”,这一句“神仙姐姐”,乃是他发自内心的神来之笔!

《红楼梦》是《长生殿》旧瓶装新酒,作品立意,故事架构,人物形象,主要概念,都来自《长生殿》。这样创作出来的《红楼梦》故事,非洪昇自己所为,任何其他人(包括曹雪芹)都是做不到的;就算遣词用语可以模仿,文学意境也无法抄袭。这样一句动情的“神仙姐姐”,只有洪昇可以叫,其他什么人都叫不出口!(文:土默热)
微博:@我是三甲第四名,欢迎关注本博客及微信公众号:有史有终或y-s-y-z(故史开始,游移终止,静心阅读,笑谈古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