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霍斐然《周易系辞正解》5-----小成图基础

 水木年华138 2017-04-05

 第九章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此节古本在第十一章之首,宋儒以为错简,移置于此。通过研究,原是古人特意分置,别有要义,因此十数,不厌其烦天一地二,天三地四,以至于天九地十者,此乃易数之纲,其用分两途,一为极数知来谓之占的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之用,一为“参天两地而倚数、“参伍以变,错综其数”的预测判断用数法。与普通河图洛书之说不同,故别置他处以避混为一谈之嫌。此亦失传之秘,大道无私,矢心自悟。此与世传河图一与六合,二与七合,三与八合,四与九合,五与十合之五行系统大不相同。天地数则是“‘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依次相成,而非如河图间五而合之不同。

    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此节是天地数之“参伍错综”与“河图数”生成数之分析完全不同,这是很鲜明的。“河图数”之应用,只在落实于阴阳五行上即完了,根本不管天数与地数之总合,与天地数之总合。也不管卦象与数之间的统一问题,这是其基本的区别。这里“五位相得而各有合”一句,似乎有其奥秘,它是说明“伍位”,而不是“五数”,既为“相得”而又“各有合”,得是得“数”,还是“得位?”即是讲的“五位相得”,那就应该是得“位”,而得“数”当又是另一问题,何谓“得位?”不就是奇数居奇位,偶数居偶位吗!而又说“各有合”,而不是相加之总数所用之“和。”今列图说明如下:


    
五位相得者,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奇数得奇位,偶数得偶位,自然之次也。五位相合者,一三五七九,二四六八十,奇数与奇数并列,偶数与偶数并列,即五奇数列在一起,五偶数列在一起,故又进一步指出天数(奇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说明从排列中统计之得数如此。具体应用时,以“参天两地而倚数”之法落实,见后详述。“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以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者,赞颂天地数乃易数之宗,极尽天地之奥秘,鬼神亦莫能外也。王弼曰:“演天地之数所赖者五十也”可知,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乃大衍数之根。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大衍之数五十,各有解说,将简单明确的道理反而说得莫名其妙。其实大,即是大数,即是“天地之数五十有五”的大数,弃其尾数,只用“五十”,古人善用“去尾法”,在大衍数中已有体现。“衍”字从“行”从“水”,水有三态,液固气三变,大衍数三变成一爻,因以用“衍”,何故“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其一如何,正文未交待。韩伯康引王弼曰:“演天地之数所赖者,五十也,其用四十有九,则其一不用也,不用而用以之通,非数而数以之成,斯易之太极也。四十有九,数之极也,夫无不可以无明,必因于有,故常于有无之极而必明其所由之宗也。”据朱熹筮仪,此一者,即“取其一策,反于椟中”者,也即王弼“不用而用以之通,非数而数以之成”之说。实为每筮一卦必备天地之数五十五策,每筮一爻用大衍之数五十策,反一策于椟中而不用,非无用也,不作分卦揲扐之用,也不重用,而是反于椟中作记已筮一爻记数之用。筮一爻则反一策于椟中,筮全六爻,则椟中六策全,天地之数亦用尽,不能多筮一爻,多则椟中无策可反,不能少筮一爻,少则天地数未尽,不能多也不能少,其设计之精密简要,足见古人之智慧。

    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

    即将大衍之数五十策取起,反一策于椟中后,将这四十九策随手分为两起,叫做:“分而为二”,王夫之说:“分而无心”,其实并非是“分而无心”,而是“有意分开”,只不是主观定数,随其自然的偶得而已。大衍数摄取信息之机,就在于这个“分”字中。筮策,物也,以数而明之,意念,神也,以动作而体现之,心物相合,即“天生神物,圣人则之。”所谓:“制而用之谓之法”,以数契心物而有大衍数分挂揲扐之用。

    以四十九策,随手分开,分而为二,必然二者不可能均称,再挂一以象三,既取象于天地人三才,又为二数均称设计了后补条件(吴保德发现:挂一是记“变”),简单的筮法,颇具微妙的内容。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一分为二之后,又揲之以四,即四策一揲四策一揲地先将左手之策揲完,最后一揲不论已足四策,或不足四策,或一策,或二策,或三策,或四策,总之是最后一揲皆取出归于扐。扐,为左手无名指间。奇即尾揲,或称“余数”,是四除之余,则尾揲四策者则不应归扐,因无余数可言。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四时即春夏秋冬也。尾揲即四时之余为闰月之意。

    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前文是左手揲之以四而后归奇于扐以象闰,是已置第一闰之象。右手再揲之以四归奇于扐仍象闰,既然左手归扐象初闰,自然右手归扐为“再闰”,这是鲜明的比喻,那“五岁”二字是再闰的必然时间,已经落实在“再闰”之中,就不必再牵强附会了。“再扐而后挂”中,“后挂”指什么事?诸书颇欠明白的解释,“挂”字前面用了“挂一”,这个“挂”字即是挂起来,即是将“挂一”之策,“归奇于扐之策”,归在另一处,与揲之以四之正策分别搁置,叫做“后挂。”以上只是第一变结束,将余策挂起来,即拿开,留下正策,再进行第二变,要三变才得出一爻,要十八变才能得出一卦。《系辞》原文仅有一变之说明,其余两变仍是“分挂揲扐”之式的重复而已!另详拙著《周易大衍之数释疑》。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

    大衍筮法,每三变得一爻,其结果只有四种。一,为老阴之数六,即三变结果得正策六揲,每揲四策,共二十四策。二,为老阳之数九,即三变结果得正策九揲,每揲四策,共三十六策。四,为少阳之数七,即三变结果得正策八揲,每揲四策,共三十二策。

    一般符号,老阳为“O”,表示阳爻动爻。
    
老阴为“×”,表示阴爻动爻。
    
少阳为“—”,表示阳爻静爻。
    
少阴为“- -”,表示阴爻静爻。
    
因此,乾卦六爻,每爻36×6=216策。
    
坤卦六爻,每爻24×6=144策。

    乾坤两卦相加,共360策,“当期之日。”由是可知,360策即指周天360度。而“当期之日”的“日”字应作“太阳”解。期,即等待,是说周天360度等待太阳去运行,走过空间360度,需要365.242216日,一般粗略计为365.25日,实际每一回归年日数为三百六十五日五时四十八分四十六妙。若以360策作一年360日解,则差数五时十八分四十六秒,疑非原意。

    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二篇,指,《易经》上下篇,六十四卦,阳爻192×36,得6912策,阴爻192×24等于4608策,共计11520策,代表万物之数。这是根据大衍筮法老阴老阳之策计算列出的。明显的是,少阴少阳之数不见于《系辞》中。

    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

    四营有两说:一说为筮法中“分、挂、揲、扐”为四营,一说为筮法记爻六、七、八、九,为四营。因“分、挂、揲、扐”仅一变之过程,尚未成爻,还有两次“合策”动作结合“分、挂、揲、扐”才成一爻,焉能仅以此“分、挂、揲、扐”即能成“易”。若以筮法六、七、八、九为“四营而成易”之解亦非合理,因不可能每次皆涉及此四数。唯揲之以四作“四营”解为合理。营者魂也,揲之以四是大衍数法之核心方式。(详见拙著《周易大衍数释疑》)

    一爻通过三变,六爻通过十八变,大衍筮法,实际是用“大衍之数五十,极尽天地之数五十五,而成功一个六爻卦体,包括有动爻,或无动爻,以及动任何爻在内,这就是一个太极。”太极是象数之渊,并非空洞名词,包括六十四卦之总变化,极尽4096卦在内,实为占筮家高度提炼总结出来的这个“太极”一词。

    八卦而小成。

    “八卦而小成”之句,是在“十有八变而成卦”之后写出的。可当知先有六爻卦体之后,然后才能“八卦而小成。”由是当知“小成”与“大衍”相对。即用大衍筮成一个六爻卦体,然后用“小成图”将浓缩的六爻卦体展开放大,荡成八卦,即是“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由是推知,《周易》是先有六十四卦,后有八卦,八卦是在解易时从整体分割而成,是解释六十四卦所得出的概率。如果《周易》是先有八卦,然后发展而为六十四卦,当由简至繁,先写八卦在前,后写六十四卦,然何不见八卦的单影?由是可知古人是以整体立论的,一有全有,不可能是两截合成,只能是一体分截。如人之身,也是一有全有,不可能生脚生头生手生藏腑来合成。只能先有整体,然后解剖分析一样,故易之整体之整体即是“太极”,而“小成图”又是太极之展开。今以图示之“履之晋”如下:
    -----   -----
    -----   -- --
    -----   -----
    -- --   -- --
    -----   -- --
    -----   -- --
     
      

    前面是“履之晋”的小成图,是将本卦与之卦,按先为阳后为阴,上为阳下为阴,左为阳右为阴,前为阳后为阴的空间程序展开而成。是为“天盘”,与其“地盘”重合,其下自有“地盘”,隐去未予写出。

    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此赞颂“小成图”,触类引伸,可以尽天下之能事,并非一般可比。

    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祐神矣。

    此更进一步赞颂此法,可以显示“道神德行”,可以应用酬酢,可以助长神妙。是“祐神”而不是“神祐。”由是可知,“八卦而小成”的功能作用真是非同凡响!

    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此赞誉天地盘演易,天象主变,地形主化,天地盘结合主变化,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则知变化之道也。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也。

    大衍数一章,很重要,透露了古代易学筮法之用。马王堆出土文物《帛书周易》却缺此一章,但是,其中天一地二至天九地十一节全存,爻题九六与通行本无异,由是可知,《帛书周易》是抛弃大衍筮法,用天地数成卦也中小成起卦法,以帛书周易卦序排列为证。(另详拙著《周易大衍数释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