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以下内容,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教育权威,为方便阅读已经加了背景色,谢谢亲们的指导与支持!) 首先,说说我对幼儿体育游戏的认识: 我认为:体育游戏是在“教与学”的基础上,利用游戏的形式对某项动作技能进行熟悉和巩固的过程,能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促进各项学习品质全面发展。
因为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内容,“教师教和孩子学”也需要在这样游戏氛围中进行,要想达到“有效教学”,在幼儿阶段,游戏是必经之路。 我的理解是: 体育游戏与体育课的区别在于,体育游戏重在“体验与积累”的过程,体育课重在“唤醒与传授”的过程。 我经常上两种形式的体育教学活动: 第一种是“先唤醒再体验” 包括:唤醒——传授——体验——积累——提升(再唤醒)——传授——体验——积累——提升,,,,。 第二种是“先体验再唤醒” 包括:体验——积累——唤醒——传授——提升(再体验)——积累——唤醒——传授——提升,,,,。
两种类型的活动其实就是一个大循环的两个过程,至于到底谁先谁后,哪一种类型的教学活动更好,无需辩论,我们只能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做出选择,也就是“因此施教”,只有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在日常的户外体育活动中,当孩子掌握了基本的动作姿态和技能之后,无疑“体能”是我们最为关注的重点,因为“体能”是“姿态和技能”的基础保证,在体能练习中必然会依靠动作姿态与基本技能来实现,任何动作的完成也必须有体能来支持。 1、在早操活动中,多是指向于——在良好动作姿态下体能的获得。 2、在体育教学中,多是指向于——在基本动作技能下体能的获得。 3、在体育游戏中,多是指向于——技能与姿态综合运用下体能的获得。 例如:孩子可以不知疲倦的扮演解放军,助跑翻越围墙。喜欢助跑爬上高高的大垫子。喜欢从高高的垫子上抓着绳子溜下来。 这些都是需要动用孩子身上所储备的“体能、技能、姿态以及学习品质、心理品质”来帮助他获得成功,这也使得这些小英雄有了“用武”之地,这样的乐趣只有孩子们最清楚,这也是体育游戏的奥妙之处。 所以,体育活动,并不是让孩子学会了某项技能,某个动作就行了,而是有了这个能力,我可以做什么?逃生自救、机智行动、勇敢尝试,还是合作团结?体育教育有着特殊的意义。 那就是唤醒,因为幼儿毕业后,很多曾经的技能和姿态都会很快还给我们,留在他身上的只剩下“体质、习惯和学习品质等”,而体育游戏恰恰都包含了这些。
接下来以篮球游戏为例: 介绍一下我自己常用的篮球游戏设计方法,希望能给大家一点提示和借鉴。 第一步:首先要了解到一个篮球游戏里有什么? 篮球游戏里包含了哪些元素和步骤,要注意什么?案例参考:
从以上游戏玩法中,我们了解到一般的篮球游戏,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步骤和要求: 1、技能动作的确定 2、情景角色的选取 3、组织形式的预设 4、体能运动量的注重 5、行动目的性要明确 6、玩法路线科学合理 7、休整调整阶段适宜 8、结果评价判断准确 第二步:制作一个简易的模板,确定简易的内容要求。 备注:大家可以按照自己平常的创编思路进行内容顺序的划分,以上是作者最习惯的创编方式,仅供参考。 第三步:进行快速的创编与汇总 游戏名称:赶小猪的游戏 参考案例: 小结: 1、有了这样一个模板,在创编游戏的时候,就相当于将创编游戏的五大原则融入其中,已经包含了“锻炼性、趣味性、安全性、科学性、发展性”五个基本原则的具体做法。 2、在此基础上,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在模板中体现出来,便于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设计风格。 3、用了以后,会发现创编一个游戏是如此的简单,再久一点,这个模板就会印在大脑里,各种类型的体育游戏也会连绵不绝的呈现在你面前,因此,非常适合一线新教师的日常使用。 4、模板就像是人的206块骨头,基本形状都差不多,关键是一个都不能少,少了就不是正常的人。至于人长成什么样,大了以后,都是各有特点。 心得体会: 每个人的做事方法不同,行动特点也不同,别人的方法虽好,对自己而言,不一定就适合。了解别人的方法,最大意义不是模仿,而是唤醒内心的教育正能量。 质疑并不是去反对,而是有理有据的去研究和探索,逐渐验证自己的观点或完善后的策略。 在幼教的路上,别人的路无法复制,别人的观念难以理解,因为你是你,他是他,走过的路不同,即便有相同的经历,也未必有相同的观念。 但是,我们都有《指南》《纲要》《规程》来引领,这才能走上“殊途同归”之路,在探索的路上,教无定法,解决日常教育中的“痛点”,才是一线教师最应该做的。 要解决“痛点”问题,就必须要有针对性,即“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利用看似最为简单的方法,使得这个“简单的模板蕴含着巨大的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