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所以被称为华夏,是因为文化之盛,最显著的文化特征就是衣冠制度,正如《春秋左传正义》中所载:“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意即因中国是礼仪之邦,故称“夏”,“夏”有高雅的意思;中国人的服饰很美,故作“华”。 明万历帝冕服 同为汉字文化圈的越南深受汉文化影响,自称华夏,也继承中国的衣冠文化。越南历代传统服饰汉服影响很深,因为越人自己就把自己视为汉民,视为中华。 当满清占有中华剃发易服,越南黎阮两朝都禁止学习穿满清服饰和样式,保留传承五千年的华夏衣冠汉服,着交领和宽袖大衣以及留发髻。如《钦定越史通鉴纲目》就记载了后黎朝正和十七年(1696年),黎熙宗下诏:“ 自清帝入中国、剃发短衣、一守满洲故习。宋明衣冠礼俗为之荡然。北商往来日久、国人亦有效之者。乃严饬北人籍我国者、言语衣服、一遵国俗。 …… 沿边之民、亦不得效其声音衣服、违者罪之。 ” 越南人装扮 越南最后一个朝代阮朝的制度受明清两朝影响,大体上衣冠制度继承中国五千年文化,继承纯正汉文化,但是当他们到中国进贡时候,却被中国普通百姓奚落为戏服。 ![]() 越南启定皇帝穿冕服祭天 越南末代王朝时阮朝使臣在满清时期来中国朝贡慨叹到自己身穿华夏衣冠在中国,遭遇到中国人的奚落,称:“使部来京,穿戴品服,识者亦有窃羡华风,然其不智者,多群然笑异,见幞头网巾衣带,便皆指为倡优样格。” 进贡的安南国王 只有当时同为华夏文化的朝鲜王朝能理解越南是继承了大明华夏衣冠,称:“朝鲜陈奏兼奏请使李裕元见阮朝使团,觉其“冠带制度如我国,团领、胸背、犀牛带、网巾之属俱大同小异”。 穿汉服进贡的安南国使臣 同时期的朝鲜王朝向满清进贡,见到身穿华夏衣冠的越南也有如此感叹:“余入燕都,见安南国使臣。冠带制度如我国,其团领、胸褙、犀带、网巾之属俱大同小异。纱帽如我东乐工所着,而前后饰金花。其人短小,赢黑,善文能书。书尚晋体。官有学士、寺卿等职,为倣中国而然也。噫!一自用夷変夏之后,弁发红帽遍满中土,汉官威仪无地可睹。今见安南人,其衣冠文物犹传皇明旧制。” 更有朝鲜燕行副使闵应洙回国汇报时,曾对仁祖大王感叹华夏大地衣冠制度无存,只存在戏曲上:'臣赴燕时,欲见皇明旧制,求之而无复存,只于戏子堂有之,先王旧制荡然矣。燕行使者对清朝“以中华之礼服,反作市胡弄玩之资”,这些越南和朝鲜的使臣看到 中国本土消失的华夏衣冠多感到十分痛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