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明朝不亡,能不能抵御列强

 昵称18990882 2017-04-06

如果说,铲除阉党是一向英明的决定,但在具体操作上,崇祯却犯了一个原则的错误。

他铲除阉党是为了大明政府机器正常运转,而不是像江湖侠客一样,快意恩仇。执行这个任务时,不能影响到政府机构的正常运作。魏忠贤那样首恶,自然杀了也不为过,但一些投靠他的人,应该区别对待。那些铁杆的,自然该打倒,至于那些有才能因为功利心趋炎附势的,不妨处分一下留任,以观后效,起码平稳度过过度期在清算。

崇祯的错误就在于把这件事扩大化,搞诛连,不问情由一律打倒、贬斥。导致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小人钻了空子,把清算魏党当做自己清除异己的工具,加大了执政班底的内耗。结果新接手的官员并不熟悉业务,再加上另一个朋党东林一家独大,没有了制衡的力量。这些书生处事又过于理想化,过于脱离实际(比如招安张献忠、李自成就完全是扬汤止沸的做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变),在用人治事上做不到起码的公平。

这是一方面的错误。

那时候,明朝宗室贵族官吏地主大规模兼并土地,导致“富者地连阡陌,贫者无立足之地”的情况。再加上旱涝灾害横行,灾区已经到了饿殍遍野的地步,官府依旧在横征暴敛。因此才民变迭起,剿不胜剿。

面对这种情况,最应该做的应该是抑制藩王官员地主兼并土地,惩处贪官污吏,赈济灾民,而不是皇帝自己写几篇空泛的罪己诏。至于招安,也只是打一棍躲一躲而已,被动的安抚爱闹的孩子。这无疑鼓励了那些没有得到糖果的孩子,于是大家闹得更欢。所以说,招安是一个过于理想化的昏招。

只要官逼民反的现状不解决,什么罪己诏,什么围剿招抚都是昏招。

而那时候,后金一直在关外虎视眈眈。

笔者个人觉得,明王朝的精力财力都是有限的,两路分兵同时开火,这无疑是一个昏招。现在一些明粉认为这是崇祯的骨气,其实是完全没有实际战争经验的看法。

就像荆州关羽,面对孙权和曹操两个“敌人”,同时敌对是不智的。要么联合曹操灭先掉孙权,要么联合孙权先灭掉曹操。(纯军事角度,无关政治)结果关羽得罪孙权之后,又去打曹操,老窝被孙权端了。

崇祯面对内外的压力,类似当时情况。作为庄家,他本人并没有通吃左青龙右白虎能力,却做出欲图通吃的决定,岂不是昏聩?

那么,就面临和谁联合的问题。

以他本人处境来说,联合后金无疑是拒虎进狼的策略,并不可取。况且明朝不和谈的国策也不允许他和后金议和。

那就还有一个选择,和李自成等对话。据说李自成曾经有与崇祯和谈的意图,崇祯封他做大西王,他出兵共同对付后金(公元1636年,大明崇祯九年,关外皇太极改国号为清)。不论这话有几分诚意,但可以派人接触。

大家都是同族,后金又是共同敌人,应该能取得共识。一个王号,也可以考虑。但不能是大西王,可以封他为建州王。叫他率部出山海关,自己去争取封地,打下一块,就把那块封给他。叫他率兵和后金死磕。默许他出关有一个前提就是不能回头,一旦回师,就吩咐山海关总兵予以清剿。

崇祯可以坐山观斗,等剩下一个时候,再出手收拾,也就不难了。

这就和合资做生意,大家都奸,先合并资产,至于能不能从中获利,就看各人的本事了。合资以后才有可能和后金这唯一的对手较量。如果不合,就像史实一样,崇祯吊死,李自成入京以后腐化,被关外的清夺取了政权。

必须申明一点,无论是满族还是明朝都是中国,这场战斗本来就是中国内部政权之间的斗争,而不是外国侵略。清夺取政权,只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贵族掌权了而已。和列强挨不上边。

崇祯皇帝连来自大明内部的挑战都应付不了,至于应对列强,那就更加痴人说梦了。

至于后来的什么弘光、隆武、绍武、永力,都是被人追着屁股打的主,顾命还来不及,如何能抵御列强?

总而言之,你在抵御列强之前,必须把境内所有的人心都凝聚起来,才能说外部的事。内部战乱纷呈,还奢谈什么抵御列强?

就算明朝不亡于李自成,不亡于清,也不过是中国内部的一个较大的割据政权而已,哪里还有抵御列强的资本?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去这个前提,什么霸业宏图都是痴人说梦。

套用杜牧的话结尾:亡明者,明也,而非“流寇”也。亡“流寇”者,“流寇”也,而非天下也。是明爱天下人,则足以拒后金。使流寇复爱天下人,则万世可为君。谁得而族灭耶?时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