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钟华讲《兰亭序》(三)

 不变的牧羊人 2017-04-06

三、深入临摹

精读字帖:

1、有些字的外形与几何形暗合,如“和”与“九”。

2、顺锋与逆锋交错使用。逆锋是欲往前行,先往后走。如“年”字的三横,第一横由顺锋起,顿笔收,第二横逆锋,第三横逆锋加顿笔。再加上最后一绷牢的竖画,力量感越来越强,有内在笔势。

3、章法上错落之美。“永”字走势向右,“和”向左,“九”向两边横展,“年”正中,向下,“岁”向右,“在”向左,“癸”收缩变小。

4、从截取的线段上看能感受到流动的玉质,运斤成风,信手挥洒而合于度。

训练二:再临一遍,注意刚讲到的前三点,适当放大字形。

训练三:仔细揣摩毛笔的弹性与手腕运动之间的关系。

结构特点:

1、笔画处理的不同手法。错位。2、拼图意识。梯形字形。3、单个字的造型里面都有空间(空间即空白中起主导作用的空白),如“以”“作”。由此字法我们可以进而看到行法,即上下字之间的连贯方式。一般有三种方式:实连、虚连和空间的连贯关系。空间的连贯也可看作是实连的一种。行法的核心是字的三两分组。分组的方式依字距的不同而改变。同时也会分成黑、白、灰三个层次。4、章法:行与行之间的呼应。

《兰亭》真伪问题:

《兰亭》有三种本子传世。一种是摹本。唐代的摹本相当于现在的工笔画,用的是响拓法,一丝丝双钩出来,墨色的浓淡是一层层铺染出来的;一种是临本。临本是面对原本临写的,有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的不同临本。虽然临出来风格上有差异,但还是可以看出来肯定有个原本存在;还有一种是石刻本。各种刻本渐蔚为大观,由此到明代形成了专门的“兰亭学”。其中包含《兰亭》真伪考证、版本考证、书法研究,统称为“兰亭学”。

关于《兰亭》的真伪问题,上世纪60年代郭沫若写了一篇文章《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提出《兰亭序》是依托的,它既不是王羲之的原文,更不是王羲之的笔迹。随后,南京学者高二适撰文《兰亭序的真伪驳议》对郭的观点进行反驳,随后针对郭的回应又有《兰亭序真伪之再驳议》,影响极大,引发了著名的“兰亭论辩”。当时几乎所有有影响的文人学者都卷入了这场论辩中。这场论辩可以看做是书法界与人文学科学者的一次很好的互动。

我对《兰亭》真假问题的观点是:《兰亭》不可能是伪造之书作。有人怀疑是智永(王的后代)仿冒的,我对此的看法是智永不可能造假。智永以楷书的《千字文》闻名于世,他的书写渊源来自于经生书(唐代佛教盛行,信徒多以佛经敬奉,佛经多以端正工稳的小楷手抄而成,抄写佛经的人被称为“经生”,其字则称为“经生书”),是实用书体而非书法艺术。而王右军出身贵族,他的字绝非规范字,大家只要看看他的十七帖,比如《青李来禽帖》等就会有体会。二是《集王圣教》中收有《兰亭》56字,从用笔上来看,是王右军本有的。我们也应该相信唐太宗的眼力。三是从用笔来看,动、侧铺、视觉中心的特色和结构与手势浑然一体的这些特点正是来自于魏晋古法,它在《兰亭》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训练四:《兰亭》还有一个特点是精致:1、从字帖中找出四个最精致的字(要能说出它为什么精致),写一张,签上名挂在墙上;2、找出线条运动最复杂的四个字(也要能说出理由),写一张;3、找出四个结构最符合几何图形的字,写一张;4、从字帖中抽出一张,临四行,要求注意:平动、侧铺的运用;空间和连贯的处理。

(注:根据于钟华老师授课笔记整理,若有错漏,请以正规出版物为准。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