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艾灸,这7个穴位就够了!

 雪静晶灵 2017-04-06


艾灸是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艾灸是一种自然疗法,其效果明显。

目前艾灸在小儿调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下小编为大家搜集总结了七个常用穴位,用好这七个穴位,就可以解决绝大部分常见病。

艾灸在小儿推拿临床常见病中常用的穴位及艾灸时间:

1、神阙:腹部,肚脐正中心。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通过任督冲带四脉而统属全身经络,联系五脏六腑。反复感冒,咳嗽,厌食,扁桃体发炎,腹胀腹泻等等均可灸此穴,时间每次5---15分钟左右,年龄越小时间越短。


2、足三里:小腿前外侧,正坐屈膝垂足,由犊鼻穴直下3寸(或横4指)距离胫骨约1横指尖。有调节集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脾胃虚弱,久咳不愈,厌食,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腹泻腹胀等等可灸此穴,双侧各每次5——10分钟为宜,若悬灸此穴适合三岁以上配合操作者,婴幼儿慎用。   


3、三阴交: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直上3寸(或4横指),胫骨内侧缘后方。是脾肝肾三条经脉相交汇的穴位。脾化生气血,统摄血液。肝藏血,肾精生气血。久咳不愈,痰喘,脾胃虚弱,腹泻腹胀,消化不良,湿疹等等病症可灸此穴,双侧每次各灸5—10分钟,适于三岁以上者。


4、涌泉: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是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方面的重要穴位。过敏性鼻炎,咽喉肿痛,扁桃体发炎,痰喘等等症状可灸此穴,时间为双侧每次10-15分钟。


5、大椎: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归属督脉,有清热解表,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等作用。咳嗽喘急,感冒流涕,抵抗力差等等可灸此穴。时间每次10-15分钟不等,婴幼儿可用随身灸施灸,配合操作者可悬灸。


6、身柱: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处。隶属督脉,灸身柱可补气壮阳,益智健脑。感冒咳嗽气喘,支气管炎,肺炎等等可灸此穴。此穴灸透,时间在每次30分钟以上。


7、百会:在背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属督脉。头痛,鼻塞,腹泻,流涎,疝气,鞘膜积液等等可灸此穴。时间每次10---15分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