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招商中的现实问题——招商趋势

 MATIESHAN 2017-04-07


市县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投资的增加和项目的上马。但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随着世界经济的回暖复苏,各地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招商引资出现了融资难、与大企业对接难、产业落地难、优惠政策落实难等诸多问题。从一些市县近年来的招商引资实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过高的招商引资预期,与较差的招商引资效果,形成落差。

 

许多地方在“招商引资就是政绩、就是财政收入”等观念的引导下,提出了“全员招商”等保证措施,并在实际工作中,显得有些操之过急,出现了一些偏差。

 

一是目标定的不切实际。

 

不能综合考虑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对本地资源特色、产业基础、发展方向缺乏科学判断,在招商引资目标的确定上一味求多、求大、求全。有些经济基础较差的地方,求资心切,期望在总量和增速上实现突破,到头来只会是一厢情愿欲速则不达。

 

有些经济基础比较好的地方,谋求新的更快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本来引资基数就比较高了,想短期内再有大的增长,就尤为困难。

 

二是盲目跟随潮流。

 

不研究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与沿海产业转移在本地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不论证新的产业发展趋势,对本土产业调整升级的影响程度,不权衡本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利弊得失,人云亦云,月亮走我也走,其结果是雷声大雨点小,有的还白白浪费招商成本

 

三是地方政府包办太多。

 

由地方政府主办的招商活动偏多偏杂,许多企业参会也是出于应付;有的地方政府还对企业的招商活动干涉过多,给企业的自主经营带来不利影响。真正发挥好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引导服务,和企业的主体作用,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2、未能正确处理好招商引资中同质化与差异化的关系。

 

市场竞争靠的是特色和与众不同,招商引资亦然。同一地理区位、资源条件、产业传统的市县,招商引资中尽管拿出了最优资源和市场,但因其区域经济的同质化,一般对投资者,没有形成多大的吸引力,即使有意合作,也只会花落几家甚至一家。

 

招商引资现实中,一些地方要么不重视走出同质求差异、要么认识到了差异化的重要性,却无从找到差异化,人无我有、人有我特,成为一句空话,差异化招商遥不可及,错位发展无法实现。

 

3、重“引来”轻“留住”现象比较普遍。

 

一些市县为了引来客商,踏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历尽千辛万苦,精神十分可嘉,做足了“引”的文章。然而,在“留”的问题上,功课做的很不够,导致有的投资者抽资走人、另谋他求。

 

具体表现有:初次合作双方得利,却再没有下文,不见后续深度合作,搞一锤子买卖;引来了客商,任你东南西北风,去留与己无关,抱回孩子不照养;你来投资赚钱,不仅没有初来乍到的优惠,反而出现乱收乱罚的情况,关起门来宰客没商量;等等。

 

上述表现都给地方和客商造成了程度不同的损失,严重影响了地方的对外投资形象。

 

4、“大招商”格局下忽视了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一是只讲数量不求质量

 

美其名曰“招大商”,事实上“头发胡子一把抓”,青菜萝卜,来者不拒,引来的企业不少,但真正有一定规模和含金量的大企业,微乎其微。

 

二是只图收入不重环保。

 

这个现在已经很好了,当时对于产业转移中,还会时不时冒出侥幸心理。还有的是上级领导谈的大项目,或者央企。敢怒不敢言,知道后遗症很多,要不拖着进度,要不想着尽快调走。

 

三是只看眼前不顾长远。

 

不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只看短期效益,引进企业和产业不具备广阔市场前景、不具备成长性、不具备可持续发展潜质。

 

求解这些问题,关键是探索提高招商引资质量的有效途径和办法:

 

1、强调全员招商重在营造良好招商引资环境。

 

全员招商要坚持全员招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把握分类、分区、分层的原则。

 

一是要分类定责任。

 

分清各级机关、经济主管部门和其他社会发展部门的职责,确定定量和定性目标,不能所有机关和部门一个标准。

 

各级机关主要是按照市县政府招商引资指导性目标任务,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经济主管部门主要是结合部门职能与实际,围绕本地产业定位、产业规划和产业升级等中心任务,细化目标,将招商引资目标分解到领导、科室和责任人,集中精力引来投资和项目。其他社会发展部门,主要是做好对外推介和宣传工作,增强地方对投资客商的吸引力。

 

但实际操作中,职能划分怎么分,都是很难都满意的,甚至本来就划不清,不如直接外包,部门做好服务,奖励和考核大家都算份。

 

二是要要分区定目标。

 

地方不同,基础不一样、招商引资的方向,也不尽相同,招商引资的目标也,要有所区别。对基础较差的地方,关键是要想办法完善配套设施,不求数量扩张,选择适宜的项目,精心策划,引进一个项目成功一个项目,引进一家企业做大一家企业。

 

对基础较好的地方,当务之急是要想方设法,巩固和扩大招商引资成果,寻找大企业、开展大合作,要在现有产业框架下,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努力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是要分层定奖惩。

 

机关、部门职能不同,奖惩标准要有一定差别;引进项目的规模不同,奖惩标准也应不一样;技术含量不同,奖惩标准需拉开档次;资金到位和项目进展快慢不同,奖惩标准要区别对待。

 

要制定科学的考核制度,用必要的经济手段,奖励招商引资中业绩突出者;对因工作不力,影响招商引资的部门和个人,予以必要的惩处。前提是心服口服,确实能够放到桌面上讲的通,大家达成共识。

 

2、吸引战略投资,重在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

 

推动市县经济快速发展,既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项重要战略,更要在实施这一战略中注重引进战略投资者。

 

一是实践路径要由引资转向选资。

 

不能简单地把招商引资,理解为投入的增加和项目的落地建设,要从战略的高度,全面把握招商引资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特别是在土地等要素资源供应紧张的形势下,要综合考量本地资源、产业等多种因素,有选择地引进投资和项目,对那些掠夺性开发资源、高耗能低产出、污染环境、市场前景堪忧的企业和产业,要坚决拒之门外;对那些科学合理利用资源、市场前景广阔、科技含量高、引领产业发展潮流的企业和产业,要积极创造条件加以引进。

 

二是项目落户要由要素优惠转向链条集成。

 

如今,实行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在国家不断调整宏观政策的情况下变得越来越难,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小,单靠拼资源、卖土地、提供税收优惠等方式方法,招商引资已经没有太大优势,而以聚集上下游产品、降低综合配套成本、拉长产业链条、培育优势支柱产业、建设产业集群,为主要内涵的产业链招商,正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要主动适应招商引资的新变化,大胆走出传统的粗放式招商引资方式,加快建设工业园区,完善产业规划和功能布局,延长扩宽产业链条,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发展产业集群,形成一体化服务体系,构建产业链招商引资平台,为大企业、大财团入驻提供产业配套、科技研发、市场服务,不断开启招商引资新天地。

 

三是盈利模式要由单一转向多元。

 

以往的招商引资,只是把注意力集中到一个和几个项目与企业的发展上,往往是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与投资者双方的协议,获利的也只是单一项目与企业

 

一方面,要由只是重视单个项目、企业的引进,向重视发展与之相关的产业的转变,靠特色规模产业吸引更多投资,产生聚集效应。另一方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引入专业中介招商,实行招商代理制,网络民间力量,发掘第三方在招商引资中的潜力,实现多方盈利发展。同时,采取BT等融资模式,在生态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寻求合作,共享投资收益。

 

3、实现企地共赢重在优化招商引资服务。

 

引资与投资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企地共赢。就各市县而言,优化服务,是保证共赢的重要前提。

 

一是要明确服务主体。

 

各级政府和政府授权部门,要明确自身在招商引资中的职责。要实现重大项目领导负责制度,项目实施跟踪督办制度,和建成投产考核评价制度,责任到部门、责任到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是要筑牢服务平台。

 

完善各级行政服务中心,理顺管理体制,创新工作机制,坚持“一个窗口对外”,实行“限时办结制”和“首办负责制”。对影响市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大产业、大项目的引进,可以成立市县级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加强指导和协调服务。

 

三是要提高服务效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