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匪夷所思!球拍穿线的背后竟隐藏着这么多的秘密

 用口叟 2017-04-07

  球拍、球鞋往往都是大家选择羽毛球装备时的重点,而直接接触羽毛球的球线作为消耗品却往往被人忽略。

  羽毛球线作为消耗品,背后藏着的秘密出本书都不为过。

  我就简单的从一根球线的一生教教你球线背后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①.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球线

  球线的性能主要分为弹性耐打两种,相对来说线径越细的线弹性越好,同时越不耐打;线径越粗的线弹性差却耐打,这一点很容易理解。

  市面上的羽毛球线大多以尼龙为原材料,采取多层编织的技术制作。

  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耐打性和弹性除了线径这一决定因素外更多地依靠球线的外部涂层和内径增加的不同强度的尼龙丝来实现,这也导致了球线的外包装上各种噱头层出不穷。

  如果你指望自己完全了解那些所谓的纳米涂层之类的术语,那我只好恭喜你迈出了成为资深键盘侠的第一步。

  哪怕噱头再多,羽毛球线的选择遵从线径 → 性能的基本法一定没错。

  初学者建议选择线径在0.65~0.70mm兼顾诸多性能的耐打型球线。

  但是谨慎选择某些品牌宣传的超耐打球线,动辄0.75mm以上的线径带来的手感和可能终生不会断线的球拍会让你放弃这项运动。

  进阶爱好者可以依据能力选择弹性或者力量加成的球线。

  ②.穿线时的小猫腻

  如果说选好球线只是它生命的开始的话,一个合格负责任的穿线师可是决定这根线能活多久的上帝。

  网络上关于评价穿线水平的小技巧不上百也有大几十,总结一下不外乎这两点原则:

  1、球线不要打结,压线。

这样的压线会使球线在击球时受力不均,容易断线

  2、穿线时候尽量减少线与线、机器与线之间的摩擦。

  所以人都在强调的空拍上机其实就是为了避免线与线之间的摩擦。

  横线穿线时无法避免和竖线的接触,这时候如果强行拉拽会造成线的表面涂层损坏,应该用手指将竖线分开穿横线,尽可能避免线与线的摩擦。

  如果有条件可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一下经过强行拉拽过的球线表面,你当时产生砍人的冲动我一点都不会怪你。

  线夹、扩孔器、锥子……这些工具和球线的接触无可避免,只能依靠穿线师的水平尽可能的减少对线的损伤。

  所以,选择一个靠谱有责任心的穿线师!

  ③.断线的原因

  既然是消耗品,羽毛球线就无法避免最终死亡的命运。

  断线的原因也有正常断线和非正常断线之说。

非正常断线,护线管损坏球线直接被球拍碳素割断

非正常断线,击球点恰好在单线打结处

  正常断线无可避免,一般情况由于爆发力过大将球线直接“打断”的断的是竖线。


  长时间击球的磨损断的是横线。

  另外环境温度、球线磅数都对球线的寿命有很大影响,为了避免断线,尽量让你的球拍生活在不冷不热的宜人环境里。

  断线意味着这根球线生命的终结,不过那一声脆响带来的除了对钱包的心疼更多的也许是对爆发力自我肯定的欣喜。

  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极品的穿线师?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