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圣心源》六气解

 中辕国医馆 2017-04-07
最近开始重新看四圣心源,又有很多新认识,好不容易从一个很久没打开过的文件夹里找到了以前的总结,发现不少问题。删删改改之后,还是发在这吧,求各种批评指正。现在通完一遍还有很多不清楚明白的地方,多读几本书再回来看这篇就可能又会发现一大把问题,还是太弱,要努力再努力。
六气解是《四圣心源》的卷二,卷一中天人解里说了许多基础的内容,土枢四象、一气周流,左升右降,中土斡旋,四象轮转。六气虽然分为六气,本质上依然是五行,火分君相,因而五变成了六。另外,六气名目里也表明六气对应六经,对应人身十二经络的周流。后面的六气从化、六气偏见等拿到六气名目里来看也会更直观。
六气从化中讲:“内伤者,病于人气之偏,外感者,因天地之气偏,而人气感之。”这个差不多就解释了跟前面说的“内外感伤,百变不穷,溯委穷源,不过六气…”六气在天按照初之气厥阴风木、二之气少阴君火、三之气少阳相火、四之气太阴湿土、五之气阳明燥金、终之气太阳寒水的顺序走,每年都是这样,而相应的经络分别为肝经、心经、三焦经、脾经、大肠经、膀胱经。
与厥阴风木对应的有足厥阴肝和手厥阴心主,而在这里手厥阴心主是要听足厥阴肝的,我理解的是因为初之气这个大环境是厥阴风木,乙木得势,所以足厥阴肝经主令。其他的一样道理。
六气偏见这一节我想到小时候玩的那种自制陀螺,拿一块圆盘,按照一定比例涂上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转起来之后就是白色的。我想如果是比例变化,或者去掉某种颜色,转起来的颜色一定也会变化。正常情况下应该是看不到任何一种颜色的。“人之六气,不病则不见,凡一经病,则一经之气见”
某种气的偏盛就说明了克它的和它克的气一定是虚的。而一气之偏盛,最终的原因还是自己的功能不好使了(虚)。
后面的本气衰旺中讲,某经病,可能是司化者或从化者自见其本气,或者司化者见从化之气、从化者见司化之气。究竟见谁的气,要看哪个比较旺。
“大抵足太阳虽以寒化,而最易病热;手少阴虽以热化,而最易病寒;厥阴原以风化,而风盛者固多;少阳虽以火化,而火败者非少。金性本燥,而手太阴从土化湿者,常有七八;土性本湿,而足阳明从金化燥者,未必二三也。” 最后这一段应该就是临床中的经验总结了。下面就开始分开讲六气了。
厥阴风木: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人为肝。足厥阴以风木主令,手厥阴心主以相火化气于风木,这点前面六气从化中已经说明。“冬水闭藏,一得春风鼓动,阳从地起,生意乃萌”。初之气的时间是在大寒到春分,完全就是这句话所描述的感觉。土气的运转需要木气的上升,而木气的通达也需要土气的运转。厥阴风木生于肾水而长于脾土,所以如果水土不正常了,木也会不正常。
木的性质就是生发条达,如果脾湿,抑制了肝的生发,就会肝郁生风,从而克脾土。风性疏泄,表现为腹痛下利亡汗失血。肝藏血而能外华,风动则耗血。风木之病继续传化就能变成很多种病。风为百病之长,这是因为风木主生,而大多人体生意不足,导致木气抑郁。
最后一段就是对厥阴风木病的一种总结,外燥内湿,上热下寒。手厥阴心主相火,如果木气畅遂,那么它就会乖乖听话,如果木气抑郁,它就不用听话了,自然就显现出本气。
少阴君火: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人为心。二之气的时间是在春分到小满,此时正是在阳气由下向上逐渐积累的过程中。手少阴心经由胸走手,足少阴肾经由足走胸。心火是肾水之阳上升而成。阳气盛则一切正常,阴盛就说明从化之气现,心火也凉了。这是说虽然手少阴司化,但制胜之权由足少阴肾控制(水克火)。丁火所能倚仗的就是能生土来克水了,虽然土能克水,但是百病的源头大多都是土湿,湿土不能克水,反而会被水侮。除了伤寒阳明承气一证土成功地克了水之外,十分之九都是水寒侮土。[这里我觉得丁火挺可怜的,虽说掌了权,但是自己的根本握在人家手里,唯一能帮忙的土还特别容易被干掉]
土气溃败,心火再没什么武器,所以就一起陷落了。所以少阴病都是寒水泛滥导致火土都不正常。至于上热,都是相火上逆。离中一阴,是癸水之根,相火上逆结果烧到了心包,心液没了,所以会上热。所以少阴病热,都不是心的错,而是相火所致。而且有上热必定有下寒,这是因为水火不相济。
血的根在心而藏于肝,气的根在肾而藏于肺。结合它们的情况,所以补肝血要温,补心血要清,补肺气要凉,补肾气要暖,这是定法。
少阳相火:手少阳三焦相火随太阳膀胱经下行温肾水,因而水道通畅,所以三焦独主水道。天人解·糟粕传导那节:“盖三焦之火秘,则上温脾胃而水道通,三焦之火泄,则下陷膀胱而水窍闭”这一段。感觉就是在说,如果三焦相火固得好,就能推动脾阳上升,水道比较通,肾水比较温、膀胱水比较清凉,小便就比较正常。这是癸水热壬水寒的状态。如果三焦相火没好好呆着,泄到膀胱上去了,就造成癸水寒壬水热的局面,三焦相火就跑去温膀胱水,于是膀胱水就不想出来了。本来相火该呆的地方—--肾水却凉了,凉的肾水跟着木一起,也推动不了脾阳上升了,就造成脾胃寒郁。“脾土磨化,全赖于火”,脾胃寒了也蒸不动了,水液没去肺那里转一圈,就直接跟消化完的食物残渣进入了二肠,所以就这么造成了泄利。像这种泄利的人,水压根就还没跟膀胱碰面呢就从大肠出去了,那就更没小便了。查资料里也有说三焦火泻于膀胱也与木郁有关的。我猜就是说木不想上去了,肾水也上不去,转不起来了那个火就积在下焦,积呀积呀就开始烧膀胱水…之前有看过一个说法,人早上的第一次小便很多都是黄色的,就是因为相火郁了一晚。手少阳相火病则不升,足少阳甲木病则不降。凡是上热,都是甲木不降,与三焦无关。胆虽本应该从三焦化火,但是病了就会不听话显现出本气。相火逆行,就会克庚金,贼戊土,所以少阳病多传阳明。另外少阳相火之气虽然火盛,但是容易衰弱。亢龙有悔,盈不可久啊~~
太阴湿土:这里开始也是在说己土得势所以当上了领导。 “金火降于戊土,水木升于己土,戊土不降,则火金上逆,己土不升,则水木下降”,根本原因是土湿偏盛。阴阳相搏而生湿,上湿也可以湿寒,下湿也可以湿热。湿盛气郁,津液都堵住了上不去也下不来,火盛的就炼津为痰,火衰的就津液泛滥而生寒饮,后边这种火衰的就是湿寒在上的。湿盛水郁火盛的壬水太热烧啊烧,然后尿赤,就是湿热在下的。最后总结:“阴易盛而阳易衰。”
阳明燥金:太阴和阳明他俩一燥一湿,能不能合得来就要看中气是否健旺。前面太阴湿土节说“湿气恒长而燥气恒消”,少阴水(太溪)脉小于趺阳土(冲阳)脉,则土能制水,这是正常状态,否则就是不正常。湿性趋下,燥性趋上,而且下湿可以造成上燥。
太阳寒水:少阳三焦相火随太阳经下降,水得此火而不寒,而这个不寒的水是癸水,壬水是应该寒的。正常的人应该是阳藏于阴,坎卦的那种。阳泄了的话就阴阳没有交融,谁都不理谁,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