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平之战:赵国赵括换廉颇,秦国白起换王龁,致40万人死亡

 金色年华554 2017-04-08

摘要:中华5000年的历史中,发生了很多次战役,有些战役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本文讲述《长平之战》战役篇。

长平之战:赵国赵括换廉颇,秦国白起换王龁,致40万人死亡

长平之战形势图


长平之战简介

公元前260年,秦国与赵国为了争夺韩国的上党地区,爆发了战国时期最大的一场战争。战争初期,赵国名将廉颇采取坚壁不出,疲劳秦军的策略,后来秦国使用离间计,致使赵王换帅,赵括替换廉颇,秦军也偷偷用白起换王龁,结果赵括被杀,投降的四十万赵兵全被坑杀。

长平之战:赵国赵括换廉颇,秦国白起换王龁,致40万人死亡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背景

自从乐毅率燕侵齐后,秦国成为最大的诸侯国,而赵武灵王的改革,也让赵国成为仅次于秦国的军事强国。公元前266年,秦昭襄王任命范睢为相,面对战国个诸侯国格局,他提出远交近攻”的战略思想,结交远方的齐国、楚国,攻击身边的魏国、韩国、赵国。

从公元前266年到前262年,秦国先后五次对韩国发起战争,侵吞了很多土地,公元前261年,韩国求和,向秦国割让上党郡。上党郡是赵国、魏国、韩国三国交界处,如果秦国得到上党郡,对赵国威胁很大,可直指邯郸城,没想到韩国上党郡将军违抗韩王的命令,愿意将城池转给赵国。

赵国平阳君赵豹反对接收上党郡,他认为韩国人想祸水引导秦国,战国四公子的平原君赵胜认为上党郡对赵国的意义太重要了,肯定不能落在秦国之手,赵孝成王同意了赵胜的意见。

长平之战:赵国赵括换廉颇,秦国白起换王龁,致40万人死亡

战国四大名将白起


长平之战过程

公元前261年,赵国大将廉颇领军进驻上党郡,面对兵强将广的秦军,廉颇采用疲敌的策略,秦军后勤补给线长,客场作战,持航能力肯定很差。战争前期,廉颇清壁四野,丢掉一些土地,到后来,两军形成僵局状态。

这时候是考验心理的时候,赵孝成王却首先撑不住了,赵国讨论是战是和?是攻是守?赵国大臣虞卿认为不能先泄气,应该联合楚国、魏国一起抗击秦军,而大臣楼昌却认为与秦国直接议和。赵孝成王却选择了议和,派出使者郑朱前往秦国,秦国热情的款待了郑朱,却拖着没有商议和谈的事。而观望的楚国、魏国见双方在商议何谈的事,赵国自己也没增兵前往上党郡。

长平之战:赵国赵括换廉颇,秦国白起换王龁,致40万人死亡

战国四大名将廉颇

和谈失败后,赵国议论是攻击还是防守?而此时的赵国,名将云集,战国四大名将就有李牧和廉颇,还有用五座城池换来的田单,可赵孝文王认为廉颇老了,战法保守,此时秦国使用反间计,在民间谣传秦军惧怕的将领其实不是廉颇和李牧,而是一位少年英杰赵括,赵括是名将赵奢,赵奢知道自己的儿子理论水平很高,有时候自己也说不过他,他现在可以是一位优秀的参谋长,但肯定不能胜任主事的将军,但自己没法向赵王开口说自己的儿子不行。因为赵括的父亲赵奢是平原君赵胜一派的,所以赵胜支持赵括出任主将,整个赵国只有一人反对,就是赵括的母亲,而赵王却认为这是母亲担心自己儿子的安危。

自此,赵军由赵括代替廉颇,而此时秦军也悄悄用白起替换王龁做主将,赵括第一时间更换了大部分将领,转守为攻。白起使计,用一只部队引诱赵军深入,第一次指挥四十万军队的赵括,轻易的就上了白起的当,秦军截断了赵军的归路,并截断赵军粮道,赵军被秦军围困四十六天后,粮食断了,赵括孤注一掷,率精锐强行突围,被秦军射杀。

赵括一死,赵军群龙无首,又因无粮食,四十万赵军全部投降秦军。秦国自商鞅变法后,计算战场功勋是以战场敌人首级来计算,白起又认为赵军反复无常,于是下令坑杀四十万赵军俘虏。

长平之战:赵国赵括换廉颇,秦国白起换王龁,致40万人死亡

赵括


长平之战影响

秦国和赵国的长平之战,唯一能与秦国在军事上抗衡的赵国彻底打垮,后期的邯郸保卫战尽管在楚国和魏国的帮助下取得了胜利,但是已经没人能影响秦国一统六国的大势。


你的阅读就是给我最大的动力

你的转发就是给我最大的支持

你的点评就是给我最大的信任

我是趣味的历史,如果喜欢我的内容,请关注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