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应用案例故事——庙算少   胜算少的邯郸之战

 天下任我行之由 2021-04-07


                   庙算少   胜算少的邯郸之战

        孙子兵法强调的各种战争准备,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庙算的多寡。所谓庙,是指供奉祖先神灵的地方,古人有重大事情,往往要在神庙有占卜仪式,就是指要商讨,决策作战的策略。算,是算筹的意思,就是一个小竹棍,作为计算工具,这里是指取得胜利的各种条件。

         孙子兵法讲求的是:多算胜,少算不胜,何况无算呢 。就是说,取胜在于缜密的筹划,分析胜利的条件是否充分 。筹划准备周密,获胜条件充分,取胜的机会就越大,反之,就会很少。

        战争的对抗,企业间竞争,甚至每个人之间的个体竞争,实质是通过各种可量化的力量指标,以及不可量化,但可能出现的各种因素,通过应用组合,部署方式来体现的。

        比如,战争的一方,有 1万人的军队, 50门大炮  ;那么,这一万人,兵种组合,部署方式,大炮是集中使用,还是分别部署 ,这就是很多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对应的效果就完全不同。因此,决策者必须在做出战争决定前,周密部署,预先筹划,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形做出评估和安排,不打无准备之仗。

        今天,咱们讲讲战国时期的秦赵之间的一场大战,改变历史进程的——邯郸之战。

        历史进程到了战国时代,中华大地上只剩下七个列国,强国逐鹿中原,弱国偏安一隅。这一年,秦国与韩国因为上党郡,起了争端。秦国用白起为将,起兵断绝了韩国上党郡通往韩国国都新郑的道路,准备拿下上党郡。韩欲献上党与秦求和,但上党郡守,叫冯亭,他就计划把上党郡交给赵国,联赵抗秦。赵孝成王当然觉得这好事,咱得接受。于是,遣老将廉颇率军守在长平(今山西省高平西北),这样可以抗衡秦国。

         秦国大将白起进攻,赵国老将廉颇坚守,就这么耗着一年多。赵王想要速胜,不断催促,但廉颇不为所动,一直坚守,廉颇知道,赵国优势是凭借城池险要据守,秦军优势在于野战,只要坚持,秦国占不到便宜,粮草耗费巨大,最终除了退走,别无办法。可是,赵王中了秦军的反间计,疑心廉颇拥兵自重,有不臣之心, 又听说赵国还有一个位将门之后,熟读兵书,青年才俊,赵括    。决定用赵括取代廉颇,与秦将白起决战。这边是长平之战,以后咱们结合孙子兵法再说这个故事,长平之战最后的结果是赵军被引诱野战,全军大败,纸上谈兵的赵括战死,四十万赵军投降。不过,秦将白起生怕赵军投降人数太多,万一生变,自己控制不了,就借口分批遣返回国,坑杀了40万赵国的降兵,仅仅有240个少年士卒免死。

        秦将白起知道赵国这一战,精兵全部损失,本打算趁着势头,直接攻灭赵国。可这时,秦国的相国范雎嫉妒心起来了,他担心白起一旦灭赵国,这战功,这风头自然超过自己,这怎么得了啊,不能让白起得逞,于是范雎劝谏秦王,秦国这一战也是杀敌一千,自损七八百,秦军疲劳,需要休整,不宜继续作战,还是让赵国割地六城,韩国割地一城求和,秦王同意了,这就罢兵回国了。

         这边赵国就准备按照约定割让六城给秦国,这是赵国大臣劝阻:割地与秦,秦势更强,赵“地有尽而秦之求无已”,如此下去赵将灭亡。虞卿建议不如用这六个城给齐国,联齐抗秦。赵孝成王用其谋,派虞卿与齐王,商讨合纵抗秦计划,并借魏国使者来赵国,连络合纵之机,与魏订立盟约。同时将灵丘,今山西省灵丘县,封给楚相黄歇,就是著名的春申君,这样就与楚国交好,同时,赵国邻国韩、燕也极力交好。

        秦王没收到六城,还听说赵国竟然联络其他六国共同抗秦,就又起了灭赵之心。他打算让大将白起去灭赵,白起劝秦昭王从长计议,连年的战争,秦国需要休养生息,积蓄钱粮,兵马也要补充和训练,再找适当的机会去灭了赵国吧。可是,秦昭王那里听得进去呀,白起一看,他就称病不起,说自己重病,承担不了出征的重任。秦昭王一看白起病了,加上相国范雎一力主张攻赵,秦王觉得没了你白屠户,咱就吃带毛的猪么?不能够吧,秦王就让将军王陵为主帅,领兵二十万讨伐赵国。

        赵国利用这个短短一年的时间差,积极发展生产,重整军备,人民经过长平之战,也知道投降也是一死,不如同仇敌忾,保卫家国。为了抗秦,赵国的平原君甚至连自己的家臣,奴仆,妻妾都组织起来参加守卫,还散尽家财招募勇士来赵国抵抗秦国。

         秦将王陵面对邯郸坚城 ,坐困愁城,一年多的攻坚战,秦国士兵伤亡很大,损失惨重。战报传回咸阳,秦王召集大臣商议对策,白起还是建议:劳师远征,攻坚日久,伤亡很大,钱粮耗费巨大,国库空虚,难以为继,赵国虽然也很艰难,上下同心,不可以轻视他们。如果这时六国联合起来攻击秦国,内外夹击,秦国就很危险。 

         秦相范雎则主张继续攻赵,他认为六国不足道,秦国再派援军一定能一战灭赵。并且推荐郑安平为将军,随同主将王齮(音以)带领五万援军和大量的粮草去增援王陵。

         赵国的这边也积极联络各国出兵援救赵国,赵国的相国平原君准备带着门客去求楚国,门客毛遂自愿跟随,成语毛遂自荐就是这个典故。到了楚国,楚考烈王在是否牵头当盟主有点迟疑,结果毛遂仗剑对楚王痛说秦对楚国的历史暴行,这才让楚王决定与诸国结盟,楚国派十万大军救赵。

        魏国也出兵8万参与救赵,一方面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另一面秦王曾派使者警告魏王:敢救赵者,秦灭赵,就首先攻灭先出兵的。  魏王就让统军的大将晋鄙在赵国边境先屯兵不动,做壁上观,。这时,战国四公子之一的魏国信陵君速来与平原君交好,他知道如果不能及时救赵,秦国就无法制衡,其余国家则必然灭国。在苦劝不成的情形,他就说服魏王的宠妃如姬,盗了调兵虎符,去魏军大营调动部队,结果主将晋鄙怀疑有假,被信陵君身边的大力士朱亥以大锤击杀,信陵君躲得军权,这才带着部队救援邯郸。这一节,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信陵君窃符救赵。 

        在邯郸城下,以魏国和楚国的联军为主,与秦国军队展开决战。秦军已经在邯郸城下围攻快三年了,士气低落,斗志也不高,结果赵军组织3000死士,冲杀出来,与联军配合,秦军大败。秦将郑安平的2万人被分割围困,最后投降赵国,秦国主将王齮(音以)带着残兵逃回秦国。

        邯郸之战,秦军大败,兵员损失达20万人左右,也是六国联合抗秦的一场大胜,打断了秦国提早统一六国的历史进程。而大将白起因为得知秦军大败的消息,发了些牢骚,话给秦王知道了,加上范雎给添油加醋一下,秦王竟然处分白起,夺了他的爵位,白起则愤而自杀。无论历史还是现实,某一类人自毁长城,都是很有办法的。 

       幸好历史有时候很神奇,比如秦国的国君,每到关键的历史节点上,没有昏君,这次也一样,没几年后在位56年的秦昭襄王去世,又经过2任短暂的国王,秦国的国君就是嬴政了,他将开始新的历史篇章。

       邯郸之战秦国大败,问题还是出在决策上,长平之战秦国胜利,没有及时的乘势攻赵。等一年之后要再次开战,外部和内部环境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国际形势上,秦国只会外交恐吓,赵国却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许之以利,统战工作赵比秦强;敌我力量的变化,赵国新败,但上下一心,全国总动员,决心死战,十五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男子皆为征调为兵,秦国长平胜利,也损失将近30万人马,需要修补充;还有用人上不得当,秦国相国妒忌,而不用白起,而其他各国都是当时人中之杰来领兵,总体看秦国是庙算少,胜算少。

      战争如此,而作为一个组织的企业竞争也如此。

      首先要确定必胜之计,内部达成共识。企业的战略方针,经营目标,实施的计划,这就是所谓的决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的是运筹帷幄,不仅谋一事得失,更要谋全局得失,这就要深刻的研究所处行业的业务,同时也要真正懂产品的发展趋势,定方针,谋划的过程,把握好时机,要知道没有百分百胜算,因为往往万事俱备,时机也过了;但也许领先几步启动,思路领先太多,也许会踏空,跌入悬崖。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不谋一世者,并不可谋一时。同样的事,不同认知层次的人谋划,结果,就完全不一样。有的人,可以挽狂澜于既倒,大厦之将倾;有的人,就能在一片大好的形势,断送唾手可得的成果。 

        现实发生和将要发生的事,历史上都曾发生过 。学习古人智慧,精彩自己人生。咱们下期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