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神仙,到底能不能谈恋爱?

 为什么73 2017-04-09


神仙,到底能不能谈恋爱?
道教(ID:daoismcn)



观点一,神仙不能谈恋爱


论据一:神仙和神仙谈恋爱,就会生很多小神仙,这对于地上苦修的凡人不公平。


论据二:神仙都是长生不老的,神仙和神仙谈恋爱会生出太多神仙,神仙太多不利于天庭秩序的维护。神仙本都是各司其职的,太多了难以解决神仙的就业问题。


论据三:杜绝办公室恋情,稳固天庭发展。这就是中国的天庭比希腊罗马的天庭和谐的多的原因所在。


反面教材:天蓬元帅调戏嫦娥被贬下界变成一头猪;二郎神的妹妹三圣母因私配凡人触犯天条被镇压在华山之下黑云洞中;天帝之女爱上凡间的牛郎,结果大家也都很清楚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年也就能在七夕见一次。


观点二,神仙可以谈恋爱


论据一:达到了一定的等级,神仙才可以谈恋爱结婚生孩子,王母娘娘这种级别的才能生下七仙女来。


论据二:神仙也要依法行事,天蓬元帅调戏人家嫦娥真的是天理难容啊~如果他能正经点儿,说不定也是能把嫦娥追到手的……


论据三:凡人夫妻一起成仙,在天庭可以继续做夫妻,貌似《新白娘子传奇》那个电视就是这样演的。许仙和白娘子最后不是一起升天了吗~


早期道教的神仙思想中,长生乐生,是核心话题。如果没有爱慕之情,岂不是为这一“乐”字减分?追求长生并不是保有一副一二百岁的衰老皮囊,而是永葆青春,永远停留在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刻。而永葆青春,也是为了追求永恒的快乐。正如我们所说的“神仙日子”,就是一种逍遥快乐、来去自如、隐现自在的日子。当然,也包括精神的相知和爱慕。


仙女的美丽,不是你所能想象的


《南华真经·逍遥游》描写姑射仙子云:“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餐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足见道教之神仙,是非常美貌的。道教典籍中所记载的女仙,不管年纪有多大,都是一副风华正茂的形象。


《太平广记·女仙部·成公智琼》云:“(女仙)年七十,视之如十五六。”所以道教之女仙,给人以无限之遐想。较为昭著者,有南湘之二妃、汉滨之游女、刘晨阮肇入天台所遇之仙女、曹植咏叹之洛神等等……


《真诰》中多有女真下降,劝人修道的记载,而其中之女真亦颜色绝整,非尘俗可比也。“二侍女年可堪十七八许,整饰非常,神女及侍者颜容莹朗,鲜澈如玉,五香芬馥。”侍女之貌美如此,则女真之容貌可知也。


《墉城集仙录》描写上元夫人云:“夫人年可二十余,风姿清曜,灵眸艳绝,服赤霜之袍,云彩乱色,非锦非绣,不可名字,头作三角髻,馀散垂至腰,戴九灵夜光之冠,带六山火玉之佩,结凤文琳华之绶,腰流黄挥精之剑。”俨然是人间富贵人家的美貌少妇形象。


仙女如此美丽,没人爱慕,不合情理


其实在道教典籍中,不管是仙女和凡人,还是仙女和仙人,都是可以成为一对“神仙眷侣”的。


早期道教并不否认肉体,但是上道清虚,神仙谈恋爱,主要还是追求一种精神的交流和爱慕,比起凡人来,又提升了一种境界。所以请不要用凡人的思维去YY神仙的情感世界好吗~~


《真诰》云“同掇绛实于玉圃,并采丹华于阆苑。分饮紫川之水,齐濯碧汉之滨。紫华毛帔,日冕蓉冠,逍遥上清,具朝三元,八景出落,凤扉云关……齐首偶观,携带交裙,不亦乐乎?不亦得志乎?明君其顺运随会,妾必无辞。”南岳魏夫人云:“冥期数感,玄运相适,应分来聘,新构姻缘,此携真之善事也。”可见道教上清派对世间男女之纯情是并不反对的。


早期道教不主张出家,所以高真神仙也有一大帮亲戚,如葛洪之妻鲍姑,及其小妹“并登仙品”。《墉城集仙录》:“南极王夫人者,王母第四女也,名林字容真,一号紫元夫人,或号南极元君,理太丹宫,受书为金阙圣君上保司命。”又如“云华夫人者,王母第二十三女,太真王夫人之妹也,名瑶姬,受徊风混合万景练神飞化之道。”魏夫人本身也是有婚姻的女真。


理学兴起,世风大变


自宋朝以来,理学大兴,受其影响,道教对于世俗感情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甚至认为世俗之感情乃是负累,道士如欲求解脱,必须抛除这些世俗的恩爱。《真一本际经》云:“若在居家,父母妻子,爱累相缠,如处囹圄,不得自在。”而对于上方女仙的理解,也因之而改变。以至于遇仙故事也随之改变,遇到洞府真仙的故事越来越多的变成了山中遇到山精鬼魅而残害其身的故事。


造成道教对女仙态度的转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内丹学的兴起。男女都修纯阳之体,女的要断赤龙、男的斩白虎,女的也修成男的一般,第二性征衰退,不行月经,后世道教女冠也也叫师兄,和这个也是有关系的。如果说理学、三教合一思想的兴起,使得后世道教徒认为神仙的心性应当无欲无情;内丹学的兴起,使得道教徒认为女仙的生理结构和男的无差别。对女仙理解的转变,致使自从宋朝以后,神仙故事中很少出现女仙和男子的婚恋记载。


今道教净明、清微、灵宝、上清、天师各派,都可以结婚生子,姑且不论矣。而全真一脉则以恩爱为累,出家修行。但是也不免有思凡之羽客、伤春之女冠,曾经有一女冠告诉笔者,梦见自己乘白鹤、腾碧霄,忽然想起一个人,乃折还人间。然天上一晌,人间数年,此人已经娶妻生子矣。


伤怀悲切,人间之情既不可得矣。而云路渺茫,亦难复望。梦醒之后,卧病数天。乃于次年,果然遇到了这个男子。岂非灵异?然仙姑毕竟是修行之人,能够以礼自持,不至于做出出格的事情,也算是她修道路上的一个磨难。但是既然是宿世情缘,祖师自有安排。我听说了这段故事之后,感慨久之,深知“不俗即仙骨,多情乃道心”。不可以一概以全真清规审之也,何况是宿世前定之事?就是怕有些道士,因之以宣淫,则去道远矣!


《世说新语》云:“太上忘情,下愚不及。情之所钟,正在我辈耳。”


本平台原创整理文章,欢迎转载,转载本文须注明,来源:道教(微信ID:daoismcn),侵权必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