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乒乓网

 昵称41619674 2017-04-09
精品筛选
版权申明原创 
文章类型GIF动态图 心得分享 
握拍 
单项技术正手攻球 
胶皮种类 
球星分析 
乒乓球正手攻球常见错误动作分析及纠正研究(五)


      樊哲昀老师的正手攻球概念我的理解是正手击打的基础上是加了摩擦的。确实,实战中击打与摩擦本身就是相辅相成难以分离的。
      在正文开始前希望大家能怀着讨论的的态度去阅读这篇文章。由于内容比较丰富,篇幅过长,所以,我将之分为五部分一同发表。


001-01.gif

      3 挥拍期错误动作的纠正
      在挥拍时应通过右脚蹬地,转腰,同时身体重心由右脚移到左脚,大臂内旋带动小臂向前上方收缩。常见错误动作,首先,重心不转换,对这一问题主要是 右脚不蹬地或腰不转动。 所以,初学者首先要体会蹬地转腰的动作;其次,只挥大臂不做小臂收缩动作,这样的动作不仅不利于发力,而且使球的弧线降低,直接影响到击球的命中率。应当以大臂的内旋带动小臂的收缩,其纠正方法是尽量使其控制大臂,必要时用器械加以束缚。 例如,用自我控制法左手托住右手肘关节与上体右侧大约两拳头宽的距离进行挥拍练习,可纠正夹肘、托肘、抬肘等错误动作。最后,手腕、小臂乱甩。 这既不能控制拍型,不仅使蹬腿转腰的力量分解,而且使击球弧度、线路发生很大变化,不能将球打到球台上或指定位置。 动作尽量控制手腕,拍型以小臂斜外前方收缩 ,至两眉之间,其纠正方法是让其控制手腕,先做徒手练习,运用多球练习使其动作固定。

      击球时错误动作的纠正
      一是拍面不正、拍型不对、手腕乱动。 在击球前一瞬间保证握拍方法正确,通过手腕 、手臂 、手指 的密切配合来控制拍型,并使球拍触球的中上部 ,使得触球瞬间有一摩擦动作 ,同时手腕辅助法力,控制好拍型,拇指稍用力压拍,中指和无名指辅助发力并决定向左前上方挥拍做弧形运动。
二是击球过程是一加速过程不能做匀速挥拍动作。
三是击球时机与击球位置,一般正手攻球击球位置在身体的右侧稍前方位置。如果击球过早则会出现斜线球 ,若击球过晚时则会出现直线球。 击球时机一般是击打球的最高点,球触球拍一般为球拍的中后部位,球拍击球的后上方。由此可见,多运用多球训练让学习者增加球感 ,对击球位置与击球时机有一个更好的掌握。


001-02.gif

       击球后的常见错误与纠正
       一 是击球后没有缓冲直接还原,动作没有做完,使得动作僵硬不利于下个动作衔接。 正确动作击球后重心过渡至左脚同时前臂上摆至额前 ,然后左脚蹬地转腰还原。再者击球后不还原或还原太慢,正确动作击球缓冲后左脚蹬地转腰同时小臂外展置于体前重心还原至两脚之间 ,之后为下一次击球做好充分准备。由于击球时动作过大使动作难以还原或还原不到位(还原过慢 )。 有的学员在击完球后根本没有意识还原,等第二次来球时就直接挥拍击球。这样不仅降低了击球的准确性,而且还使初学者养成了不良习惯。对这一问题我们常采用多次练习做 重复动作,要求学员做还原动作练习,加深学员完成动作还原的意识。 二 是身体不协调 ,动作不连贯
       从击球效果上看,常会出现击不上球或击球无力,发力效果较差等问题。 初学者往往动作比较僵硬,肌肉过于紧张脚底下站位太死不利于移动。应先让他们学着放松,放松是击球发力的必要条件,只要有了合适的位置、放松的身体、正确的动作,才能将球打好,出现前面的情况主要是由于初学者练习次数较少,对击球时间空间感较差,身体肌肉的运动感较差或身体重心的转换较差,身体运动的发力顺序不正确。 正确的发力顺序是从脚蹬地开始通过顶髋、转腰、甩肩、收小臂等一系列动作将力作用于球上。

       总结一下
       正手攻球作为乒乓球最基本的技术 ,对初学者来说学习此项技术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在初学时失误比较多、击球感较差、应先用多球练习以加强练习密度,但不要做发力动作 ,这可使得动作容易变形,固定的动作是技术提高的基础。 同时多体会正确动作与身体的协调用力,可使问题得以改善,技术才能提高。 有时候虽然每个环节每个动作都做得比较正确 ,但是击球效果仍然不理想,这是 由于初学者对击球时的时间、空间感比较差,认识比较浅。 应让初学者多加练习,不光要注重思想的认识能力 ,更要注重身体运动的感知能力。 学会用“ 身体打球”,而不是注重某个环节的发力,是身体各部位协调配合。
最后,再次向山西大学体育学院樊哲昀老师致敬,尊重原创。


分享到新浪微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