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小板减少长期吃激素,坏处大于好处!

 血液病知识库 2017-04-09
  血小板减少症属于血液系统疾病,分为多种类型,疾病一经确诊需要积极开展治疗,在临床上治疗方面多用到激素,对于初诊初治的患者,有必要了解下激素治疗。

  首先,在常规西医规范治疗血小板减少的理念上,初发病是必须要上规范足量的激素治疗,地塞米松是4天冲击治疗,然后调整为口服强的松。

  对于足量激素,剂量指的是按公斤体重计算,激素治疗一个月为疗程标准,血小板无法上升或恢复,表明激素治疗无效,可以考虑减量或逐步停或维持小剂量激素治疗。

  其次,如果需要长期大剂量标准剂量的激素,血小板不能保持在50以上,激素治疗就得不偿失,建议小剂量维持,或在没有活动性出血的前提下,减、或停激素,视个体差异而定。

  激素治疗此病,举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例,有这几方面的起效特点:

  其一,确有很好疗效,非常敏感,用激素就上升。

  其二,大剂量激素有效,上升至50~80,不能减量,减量即掉至最低的血小板值。

  其三,激素无效,或最初有效,随后效果会越来越差。

  最后,病人需要明白的是激素是很好的药,目前在血液科临床被广泛使用,强调中西医结合治疗中的方案也有激素配合中医的,特别是对于初诊初治的患者,是有很好的效果,但长期标准或大剂量应用激素,弊远大于利,大多医师是比较反对的或一定想办法减掉病人的激素用药量,否则就是在害病人。

  而临床上同样有那么一部分的医者,患者长期服用激素无效,还强调病人吃,且是大剂量的吃,最后病没治好,身体却被激素给搞垮了,因此,医师与患者都需要明白的一点是如果激素无效,减、停激素是必须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