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欧洲文明的起源(二)

 RK588 2017-04-09
2016-07-02 整理by杨凯 言作知思

现在有一种说法,即西方是民主的、自由的,东方是专制的、奴役的;西方是美好的、理想的,东方是黑暗的、罪恶的。这个说法到现在都有很多学识不精的人相信,揭穿这种说法的真面目就要靠事实和辩证的思维。而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一个源头,在古希腊形成的东西很多都流传到现在的西方。所以本篇我们来认识一下希腊的城邦文明和所谓的“民主开端”究竟是什么样的制度。


谈到希腊城邦,大家最先想到的肯定就是雅典和斯巴达。在一般印象中,这是两个截然相反的城邦,一个好战威严,一个文明包容,其实这两个城邦孰优孰劣还真说不准。

斯巴达三十几万人口中只有8000多公民;这8000多公民应该是多利亚人的后裔,他们征服了当地居民,把他们变成了奴隶。奴隶是没有公民权的,平时就是参加劳动,养活那8000多公民。而公民负责管理和保卫城邦,他们选举30人组成长老会议,成员只能在6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中挑选,其中包括28个长老和2个国王,但是国王没有实权,只是率领军队出征打仗。
       雅典情况有所不同,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一个由贵族统治的国家。这里的贵族指的是“高贵的氏族”,是有血缘纽带的,而并不是像我们中国古代的侯爵一样靠的是皇帝的封赏  。这种贵族掌权的制度并没有持续下去,因为贵族和非贵族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已经危及到了城邦的稳定。于是,有一个叫梭伦的改革家决定,把以血统为基础的政治结构改变为以财产为基础的政治结构。这样,富人的地位得到了提高,而贵族则受到了打击。直到公元前480左右,公民大会取得了雅典的最高权力,并且公民大会选出500人组成长老院,从中选出执政官,任期一年。

但关键是雅典有多少公民?只有4万人。而雅典总人口却为30多万,公民只占了1/8。实际情况比这还复杂。首先奴隶没有任何公民的权利,其次公民之中的女性也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力,男性之中还要除去未成年人,即便是留下来的这些合格的成年男性公民也不一定能参与到政治决策当中。任职者是没有任何工资的,穷人是不愿干的,整整一年没有收入还怎么活?结果就是愿意担任公职的只剩下富人了,雅典其实是由富人掌权的国家。

现在西方主流话语给雅典贴上了民主政治的标签,而给斯巴达贴上了寡头专制的标签,因此都在赞美雅典、贬抑斯巴达。就其本质而言,雅典和斯巴达有什么区别呢?一个是城邦的1/8(实际上根本就达不到1/8)参与政治,另一个是城邦的1/40参与,我们如果因为这个就评判孰优孰劣,岂不是五十步笑百步?没错,斯巴达有国王,而雅典没有,但斯巴达的国王是用来打仗的,相当于将军。雅典领兵打仗的是将军,其他职务都是一年换一次,唯独有将军不换,比如伯利克里他就一直连任,这种将军和斯巴达的“国王”其实没有很大区别。

在伯利克里时代,雅典为了控制其他城邦,挑起了伯罗奔尼撒战争,这是希腊世界最惨烈的一次战争。伯利克里声称雅典是为了伟大的理想而战,那个理想就是民主。但战争的目的其实是建立雅典帝国,要控制希腊世界的所有财富;如果民主的理想就是如此,那么至少对于其他城邦而言,他们作何感想?


后来有西方人说:雅典的制度是永恒的,一直延续到今天。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伯利克里时期的政治制度很快就结束了,斯巴达打赢了伯罗奔尼撒战争,雅典投降。在这之后,希腊世界一片混乱,战争不断,直到马其顿南侵。马其顿是北方的一个“专制国家”,他趁着希腊混乱举兵南下,控制了整个希腊世界,在全希腊推行集权统治。而希腊的文化也通过战争扩张影响了整个地中海。

马其顿的第二个统治者是亚历山大大帝,他率领统一后的希腊军队冲向东方,一直打到印度河流域。亚历山大的东征并没有留下任何民主的痕迹,希腊人到了东方,就完全推行专制制度。他们征服了埃及,就做了埃及的法老;他们征服了波斯,就做了波斯的国王。

雅典的民主体制很早就中断了,但即便是在所谓的民主时期,公民大会也做出过很多荒唐的决定,比如处死苏格拉底。其实像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哲学家都不欣赏雅典那样的直接民主制,他们主张混合政体,认为世间最好的政治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君主代表国王就是权威,贵族代表精英就是理智,民主代表全体公民就是民意。这三种制度,任何一种单独起作用都会有问题,三个加在一起最理想。但是把这三者加在一起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一种之间都是互相冲突的。所以,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没有理想的政治制度,任何一种体制都是有缺陷的,不可能十全十美。其实,一种制度只要符合一个时期的发展需要,能解决这个时代的问题,那它就是好的体制。


关于欧洲文明的起源,我就讲到这里为止了。这两篇文章的内容主要来源是钱乘旦教授所著的《西方那一块土》一书,不过由于原文内容很多且略微冗杂,我就没有全部摘录,而是稍作整理并且添加了一些我自己的思考。希望大家有所收获,谢谢!


如果您感兴趣,欢迎关注言作知思,查看历史消息,方法如下:

1、点击标题下方的“言作知思”,加关注。

2、长按下方二维码,点击识别+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