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名著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教育部规定的名著阅读书目。初中阶段要求必读的篇目是以下10部: 1.吴承恩的《西游记》; 2.施耐庵的《水浒传》; 3.鲁迅的《朝花夕拾》; 4.老舍的《骆驼祥子》; 5.冰心的《繁星·春水》; 6.(英)笛福的《鲁宾孙漂流记》; 7.(英)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 8.(法)罗曼·罗兰的《名人传》; 9.(俄)高尔基的《童年》; 10.(苏)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那么,如何阅读名著呢?有什么名著方法和步骤吗?我们提供给同学们三点建议,请同学们参考。 阅读前:大体了解作者及背景 在计划阅读某部作品之前,应该对作者的生平事迹、家庭背景、政治立场、思想倾向、生存状况等有大致的了解,这有助于同学们对其作品内容的阅读和理解。 如阅读《红楼梦》,应对曹雪芹的身世有所了解; 阅读《聊斋志异》,就要了解蒲松龄的身世遭际; 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要知道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平经历; 阅读《复活》,就应对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有所了解。 再如读《水浒传》,应知道作者施耐庵曾参加过张士诚领导的农民起义。他生活在元明之际,目睹当时朝廷的黑暗、统治者的昏庸、政治的腐败、社会的不平,便创作了《水浒传》,以抒写胸中的愤慨。 阅读中:基本把握内容、结构 一是弄清故事情节。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的设置和叙述来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的。同学们之所以爱读名著,主要是由于名著的故事情节生动有趣、扣人心弦、感人肺腑。但是,由于大多数名著是长篇巨制,故事情节往往复杂多变,头绪纷繁,再加上作者创作手法各异,因此只有弄清故事情节,才能较为准确地把握整部作品。 如长篇历史小说《水浒传》,总的情节是写以一百单八将为主的英雄好汉是怎样被黑暗、残酷的社会逼上梁山、走上反抗这条道路的。但在每一回里,又根据各自情况的不同而有具体的故事情节。课文《智取生辰纲》,就是节选自该作品的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在此,“智取”就是故事的主要情节。 二是分析人物性格。一般说来,名著塑造的人物形象众多,但我们能记住他们,区分他们,是因为作品里的每个人物都有各自独特的性格特征。一部《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就多达一百多个,但只要一说到足智多谋为蜀汉鞠躬尽瘁的军师,我们就知道是诸葛亮;一提起“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臣,我们就知道是“奸绝”曹操。人物性格不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也就不尽相同。《水浒传》中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三拳打死镇关西;《西游记》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红楼梦》中刘姥姥“见笑”大观园,王熙凤“弄权铁槛寺”等,都是人物的性格使然。 有的文学名著还就人物的性格配有相应的绰号,最好也能记住,这对分析人物性格有一定的作用。如“黑旋风”是《水浒传》中李逵的外号,由此可以看出他“风风火火闯九州”的性格特点;“凤辣子”是《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绰号,由此可以看出她性格泼辣的特点,等等。 三是识记名言警句。名著中都有不少名言警句,记住这些名言警句,对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提升我们的文化品位是大有裨益的。如我国四大名著中每一章回的回目,均用对偶句的形式拟制,提纲挈领地概括出每一回的内容,记住它们,就记住了章节的主要内容。 另外,还要强调一点的是不动笔墨不看书。在读名著时适当地做点儿评点或批注,这样阅读的效果会更好。 阅读后:及时写出读后感 这里的读后感有两个含义:一是读完名著后,自己立即动笔写出读后感;二是读读别人写的读后感,如能把二者结合起来更好。自己写读后感,势必要回顾原作,咀嚼回味,从而加深对原作的进一步理解。阅读别人写的读后感,既能观照自身的阅读经验,又能加深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发现自己所写读后感的不足,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当然,阅读名著的方法远不止这些,同学们完全可以从阅读实践中总结出自己独具个性的阅读经验,探索出更好的阅读方法,以提高阅读效率。 热文荐读 小编私人微信号:liubinxia998或luckysunnylove,欢迎添加好友进一步交流! 《作文指导报》创刊于1985年,全国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41—0086,为中国语文报刊协会(教育部主管)会报、中国写作学会阅读学专业委员会会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的优秀少儿报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