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的六朝情结

 轻风无意 2017-04-10

南京的六朝情结 - 潮河边人 - 潮河边人博客吴 公元222—280年 共 59 年

 

  【潮河边人读史】南京素有“六朝古都”之称,六朝是指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六朝时期的建康城是当时是世界上最大,也是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但中国历朝历代历经分合,中华文化核心区也随历史变迁而转移。何为正统?潮河边人认为,唯满族入主中原后的“十全老人”乾隆定论最为明确:“夫正统者,继前统受新命也。东晋以后,宋、齐、梁、陈虽江左偏安,而所承者晋之正统,其时若拓跋魏氏地大势强,北齐、北周继之,亦较南朝为甚,而中华正统不得不属之宋、齐、粱、陈者,其所承之统正也。至隋则平陈以后,混一区宇,始得为大一统。……至于宋南渡后偏处临安,其时辽、金、元相继起于北边,奄有河北,宋虽称侄于金,而其所承者究仍北宋之正统,辽、金不得攘而有之也。”

  乾隆定论不仅终结了中国千年华夷之辩、德运之争,也为推进满人汉化、民族和解和中华核心文化的传承奠定了基础。仅从书画艺术角度考证,明代董其昌“南北宗论”才会大行其道,清宫画家姚文翰的《历代帝王像》则是宣扬正统帝王形象的旁证。可见,“六朝古都”文化的历史地位代表着中华文化之正统与主流,而不仅仅局限于南京一个城市,南京也并非下文所云的“悲情城市”,因此研究挖掘“六朝古都”文化意义重大。

 

“六朝情结”,塑造南京城市灵魂

  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力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彰显。文化以其深厚的底蕴与潜在的爆发力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南京历史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得天独厚的“六朝文化”资源因其完整的历史延续性及其丰富的史、情、景意蕴,使南京跻身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几千年的历史在南京沉淀成俯拾皆是的历史文化遗存,名人佚事,传说典故,优美诗篇,以及一种积淀丰厚且延传至今的深邃旷远的文化心态,塑造了南京的城市灵魂。


  “兴亡”是忧国忧民者的共同意识

  狭义的“六朝文化资源”是指在六朝这一历史时段,即东吴、东晋和南北朝的宋齐梁陈,在以京都建康为中心的地域范围内而形成的,包括物质、精神、心态和制度兴亡等多方面在内的文化资源遗存。例如,从物质形态看,六朝祭坛,陵墓石刻,王谢古居,孙权墓,灵谷寺,王羲之、顾恺之的笔墨绘画遗迹等;从非物质形态看,六朝朝代更迭的历史记载,特别是该期的政治、军事、文化、宗教(佛教)、音乐(玉树后庭花)等;甚至还包括民间传说(如莫愁女)、饮食习惯(如一日三餐,围桌坐位就食,沿用至今)等。所有这些,都属于狭义六朝文化资源的范围。因为从时间上看,仅限于从汉末的东吴、南迁的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即在这一段特殊历史框架内所生成的物质形式和非物质形式的空间结构。狭义的“六朝文化资源”是其初始含义,具有独特的“兴亡”属性。“英雄一去豪华尽,唯有青山似洛中”(唐许浑《金陵怀古》),“兴亡”不只在于物质上的去留存亡,更在于政治更替引发的精神上的故国家园之思和悲恨相续的感伤悼亡之情:“如将亡国恨,说与路人知”。

  广义的“六朝文化资源”是从史学、文学、哲学等思想层面思考,在六朝时期所呈现出的历史和文化特征加以归纳和演绎,从而形成的一种以反映六朝文化精神为核心的历史文化。

  这种核心既不是有形意义上的文化形式,也不是无形意义上的一般形式,而是指最能反映那个时代主旋律的精神层面。此精神层面为何物?说穿了就是狭义“六朝文化资源”概念中的“兴亡”属性。

  南京的六朝文化表现的是一部悠久的兴亡史。六朝的兴亡,特别是其与豪华相续的遗恨,不仅是那个时代主旋律的真实写照,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给以后历朝的文人墨客、政治家思想家深深打上永不熄灭的时代烙印,让人们的内心深处始终凝结着剪不断、理还乱的伤感之情。东吴、东晋、南朝奠定了“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根基,隋唐五代、两宋及元明清乃至民国年间,诗人笔下的江南怀古作品,多借南朝事寄慨言志。这类诗词歌赋,在我国历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伤感之情,溢于言表,且与世沉浮,经久不衰,进而成为历朝历代忧国忧民者的共同意识。从历史上看,六朝虽逝,隋唐以降,政治中心西移,金陵无复往日的繁华,但金陵由六朝沉淀的历史是无法抹去的,它对后世以至于近现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深沉纯美、遗恨无穷的独特的城市文化资源。


南京的六朝情结 - 潮河边人 - 潮河边人博客东晋 公元317—420年 共104年

 

  六朝情结,低回婉转与慷慨悲壮结合

  六朝止于陈,但六朝兴亡之伤感忧思的基调在南京从来没有停息过,也不仅存在于诗词文章中。它历经南唐、南宋、南明,甚至近代民国,岁月悠悠,不绝如缕。南唐,李氏父子都金陵,荒于政,痴于情,闺愁深而国祚浅。公元975年,宋灭南唐,李煜成了亡国之君。面对故国,李后主无限伤感,发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无奈之叹。源于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的“王气”兴衰又一次在金陵传承,南唐是六朝亡国恨的第一个承接者。李氏父子的千古绝唱,在艺术上升华了《玉树后庭花》,在思想上演绎了六朝的“悲恨相续”。

  六朝文化随着历史的推移不断演绎着自己的兴亡史。1279年秋,南宋政权覆亡已半年有余,金陵亦被元军攻破四年之多。文天祥战败不幸被俘,在被送往大都(今北京)的途中经过金陵,抚今思昨,触景生情,留下了这首沉郁苍凉寄托亡国之恨的著名诗篇《过金陵驿》:“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诗作情辞委婉而含蓄,多处借用典故,抒怀渊深,情愫悲壮。文人爱国者的怀古之幽情不仅是抒发对往事的感伤,更有忠臣烈士的壮志豪情。

  朱元璋得天下,都金陵,立志重建霸业,决心克服南京六朝文化的粉脂气。然而,明朝的历史最终未能摆脱历代封建王朝的兴亡循环,到了明清之交,又得到分外的渲染。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大明灭亡,次年南明亡。辗转时间虽短,离乱遗恨却长。

  充溢着“史、情、景”的六朝以来文化步入近现代的时空,再次使南京演奏着一曲慷慨激昂又无可奈何的兴亡旋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结束了长达数千年的封建帝制。但是,民国的历史一直演绎着内忧外患。这段沉重的历史足以使那个时期的诗人感同身受,少不了抚今追昔,油然而生悲恨相续的六朝情结。历史从哪里开始,逻辑就从哪里开始,历史走到哪里,悲恨相续就在哪里延续,令人感叹。

  由于是半壁江山,南京六朝是专制皇权相对削弱的贵族政治时代,如东晋初年就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因此这也是文人士大夫相对活跃的时代,当斯时也,名士风度,玄学兴旺,儒、道、佛三教以及无神论思想等都参与争鸣,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佳作。这种历史积淀和文化惯性一直延续到隋唐五代(及南唐)、两宋和元明清乃至民国时代。如果说西安的古都历史文化是以帝王陵墓和强盛的汉唐气象遗存为特征,开封杭州的两宋历史文化是以市井繁荣和发达的经济文化为特征,北京古都文化是以明清故宫陵阙表现的泱泱大国及皇城根文化为特征,而南京的六朝以来文化则是与六朝石刻、明城墙相辉映的士大夫的兴亡之感悟,对繁华与悲恨相续的伤感和慨叹,低回婉转、忧思抑郁结合了慷慨悲壮,一咏三叹,正是它引人感悟、激励人心的魅力所在。


南京的六朝情结 - 潮河边人 - 潮河边人博客南朝 公元420—589年 共170年

 

  故国情怀融入时代精神塑造城市灵魂

  南京六朝文化不仅是精神产品,也是物质产品。六朝的山水诗和文论,唐宋的金陵怀古诗篇和南唐词家绝唱,明清的戏曲和长篇小说,书圣王氏父子、画绝顾恺之等文人遗墨,成为中华文学宝库中的瑰丽奇葩; “六朝文物草连空”的齐梁殿,“山围故国周遭在”的明城墙,南唐二陵、朝天宫、明故宫、明孝陵、江南贡院、煦园、瞻园、甘熙故居、总统府、中山陵、阅江楼等名胜古迹,洋洋大观,构成可供游人观赏的历史人文景观。南京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创造经济效益的得天独厚的重要因素,要把历史遗存与诗情画意结合起来,把人文景观与加工提炼结合起来,还要把各种历史文化因素融入相关建筑、景观、公共或民间设施中,形成具有浓郁历史文化氛围的旅游城市。

  南京六朝文化资源虽然不断地演绎着“千古兴亡多少事”的无限伤感,但是,这种别具风格的悲恨相续无疑是一幢幢流动着的景观建筑群落,具有深远沉郁的美学价值和潜力巨大的市场价值。作为美学意义上的流动建筑,自然体现欣赏价值,因此招来如织游客;作为经济学意义上的流动建筑,会把伤感转化成为南京城市的品牌,激发城市旅游业的异军突起。故国情结一旦注入鲜活的元素,不仅一改人们对南京“短命王朝、偏安朝廷、悲情城市、伤感之地”的城市印象,而且它更能够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其实,历史上的南京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悲情和兴亡之感,更不仅是“六代豪华”和“秦淮烟粉”,南京六朝同样有无数金戈铁马的阳刚之气和兴王图霸的慷慨豪情。如东晋末年,大将刘裕率10万北府兵两次挥师北伐,雄师直抵河洛关中,一次灭南燕,二次灭后秦,收复洛阳、长安。再如六朝之后,南宋初年,岳飞在牛首山大败入侵金兵,收复建康,雄师直指汴京;韩世忠在黄天荡大败金兵,差点活捉金帅兀术。明初朱元璋建都建康,派徐达、常遇春大军北伐中原,占领元大都(北京),逐残元于漠北。而宋杨邦乂面对外敌强虏,剖心明志,忠肝义胆;明方孝孺面斥燕王夺嫡,身灭十族,浩气长存。这些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为南京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引自新华日报《“六朝情结”,塑造南京城市灵魂》/赵建中 江可申)


相关博文

华夷与朝贡体系 南京的六朝情结 六朝古都南京 国学经典故事画集
宋徽宗艺术 宋亡之后无中国 金庸:中国历史发展规律 中华文明基本脉络
中国文明与欧亚古典文明 儒家文明与欧亚中世纪文明 解读西方扩张时的儒家世界 近代中国和日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