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的王朝和国家》:义渠戎国(周代西部古国)2

 金色年华554 2017-04-10
(3)义渠故城
  从周代开始,庆阳地区就是义渠戎国辖地。它的都城经过考察,确在宁县西北焦村乡西沟村。
  但是,过去对这个问题众说纷云,除“西沟村”之说外,尚有“义渠故城即宁州城”之说、“寨子河”之说、“西峰附近”之说。事实上,后三说既无文献记载可查,亦无发掘情况证明,俱不可信。而“西沟村”之说却有充分根据:
  1.西沟村有一个很大的古城遗址。遗址位于西沟村徐家和张家两自然村的坳心至西原畔,南北、东西各长二华里,地下l至4米处全是古代灰土、瓦砾和陶器片。当地人称为“西渠”和“瓦渣渠”。这些瓦片、陶片多为周、秦、汉代之物。这说明早在周代前期,这里已经建城。建城的这个西沟村,恰好属于周安置五戎的大原(即今董志原等地),而五戎之中就有义渠戎。当然,这个遗址是否就是义渠戎故城,还得以文献记载去印证。
  2.有历史文献为证。西沟村的遗址所处的地理位置同历史文献数据记述完全吻合:一是它在宁州(今宁县)境内;二是位于宁县城西北;三是距宁县城50里。这些事实,同《庆阳府志》载:“义渠故城在外1西北五十里”、《甘肃新通志》载:“义渠故城在宁州西北”以及《甘肃古代史》等史志的记述完全一致。《中国历史地图册》虽然将距离标得不够准确,但位置和大方向基本上是一致的。对这些文献我们不可忽视。另外,从古今名称上看,也很相似。汉王莽时代,曾将义渠县改为义沟县,义渠、义沟,西渠、西沟,名字十分相近。
  3.从地形环境看,适宜建城。此古城北和三不同自然村相接处,原面被东西二沟切割成一个岘子,宽约100米,地形十分险要,是董志原中部关口要塞,这里有古道穿越南北,南达秦古都咸阳,北通银川河套,东依桥山,西望崆峒,可谓战略要地。同时,西沟沟下距原畔30多米深处有一泉水,流量较大,完全可以供给城镇居民用水。因此,义渠国在这里建城是适宜的。
  对义渠故城在今宁县焦村乡西沟村的看法,1995年庆阳师专张耀民先生文章《义渠都城考证琐记》和庆阳师专副校长、历史系教授李仲立、庆阳地区博物馆馆长刘得桢的考察报告《甘肃宁县西沟发现义渠国国都遗址》两文的观点很有说服力。李、刘二位先生的主要观点是:古城遗址位于董志原南部原面上。北距庆阳市西峰区30公里,东南至宁县城25公里,南距泾河川35公里。今属宁县焦村乡西沟和森王两个村所辖。此处地理环境是大原内十分险要之地。地形为南北狭长的大原,在此被东面的水沟和西面的西沟几乎割切成两半,东西最窄处相距仅有一公里,凤甜公路从中穿过。
  古城址:大原原面的古城遗址虽然已荡然无存,但他们从老年人的追忆中得到城基的线索。在西沟沟畔,原徐家自然村的徐家堡子发现古城北墙残基。农民徐安宁在大门外挖了一处南北向的断面,修了一只土窑洞,窑洞顶部正好是城基,暴露得十分清楚。城基为东西向,底部平整,两壁直垂,距地表1.5米,宽2米,内垫土均为夯筑,夯土土层厚至7厘米,没有夯窝。据当地老百姓讲:70年代还有不到l米高的城墙,最近几年被挖掉。城墙北连一座小城堡,早已被毁。东面水沟沟畔也有类似的城墙残迹和一处小城堡。两地相距1000米。沿西沟沟畔向南,是西沟原第五生产队叫张家堡,沟畔小咀上也有一座小城堡,现存残墙高2米,近基部用夯筑,没有夯窝,上部夯土层厚10至12厘米,地表布满秦汉砖瓦。小城堡南侧,有一段东西向的壕沟,是人工所为,人称城壕。沿壕向东已是平原,宽约8公里。在东西宽约1000米、南北长约1500米,约150万平方米的范围内,遍地为周秦汉陶片、砖瓦,当地群众称为“瓦渣渠”。在此地断面处全为1至3米厚的文化层。这座城的东北、西北、西南角所发现的小城堡疑为大城的角城,应有4个,已发现3个;
  发现的墓葬:经查资料,1985年11月,庆阳地区博物馆派人在西沟行政村徐家自然村清理了一座西周晚期墓葬,出土铜、玉、石、蚌等器物169件,其中一件铜削,长18厘米,凸脊凹刃,椭圆形空柄,饰凸起的棱形条纹。这是一件典型的春秋战国时代少数民族的遗物。在这次调查中,又发现了四座西周早期坟墓,位于农民徐贵生家的庄基内。在两座墓中出土了青铜器。
  根据以上考察所获,他们初步作出以下判断:
  1.此处城池为一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城址,或者更早一些,应为义渠故城。
  2.文化层很厚,出土的器物均为战国、秦、汉时代器物。大量灰坑证明这里曾是人口密集区。
  3.根据历史文献和地方志资料综合分析,宁县西沟发现的战国古城遗址当是义渠戎国都城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