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中最容易被忽略的伟大学者之一,他比王阳明还值得尊敬

 网摘文苑 2017-04-10

中国历史中最容易被忽略的伟大学者之一,他比王阳明还值得尊敬假如我们承认每个人的内心的想法比外界说教更权威,更值得尊重,那么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自由价更高。

深受泰州学派影响的李贽,就在明朝时提出了这样的想法,被认为是离经叛道之际。

你可能会觉得奇怪,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呢?追求自由难道不是人的天性吗?李贽那个时代的人看不到自由的价值,只是因为那时的儒家反动透顶,禁锢人性。李贽只不过反观自己的内心,就像发现人都有私心一样,发现自由的可贵,这也算得上了不起吗?

是的,真的很了不起。

因为自由并非毫无争议的正确。

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是社会动物,需要群居,需要合作。群居与合作必然会给每个成员带来一些约束。只要是生活在社会里的人,除了独裁者本人外,其他人不可能主张绝对的自由,必然要和这个社会有妥协。我们平时讲的“自由”,其实是在讲应该妥协什么、应该跟谁妥协的问题。

所以“自由”并不是天生、无条件就正确的,假如你坚持这么认为的话,别人只要说一句:“别人也有杀你的自由吗?”你就无话可说了。

因此西方强调人权的时候,说的是“天赋”人权:为什么皇帝不能随便剥夺子民的生命?为什么贵族就不能比平民更高贵?这件事从逻辑上没法解释。西方的知识分子只能说,不为什么,生存权利是老天给的,是上帝给的,所以你不能随便杀人。

我们今天觉得“君要臣死,不死非忠。父要子亡,不亡非孝”这类观点完全不可接受,仅仅是因为我们已经接受了现代人的人权观念而已。但我们没有能力去说服古人反对这个观念。

因为儒家的逻辑也没错。儒家礼教的逻辑是,只有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社会地位安分守己,恪守本分,这个社会才不会“乱”。

这种逻辑在今天依然成立。比如学校里规定,学生要听老师的话。我们完全可以质疑:闻道有先后,老师有什么了不起的?人人平等,学生为什么就要听老师的?人无完人,老师就一定绝对正确吗?

事实上,学校制定这种规定的唯一理由就是:不听老师的话教学秩序就会“乱”。和礼教的出发点一模一样。

这么看来,李贽能在一片儒家礼教中喊出“自由”,是非常可贵的了。

在李贽身前一千六百年,以及在他身后三百年,儒家制度都在中华大地上运转良好、收效显著,凡是拒绝使用儒家制度的政权无不吃了大亏。在李贽的时代,礼法制度简直是中国唯一的出路,谁能认为中国人还需要更多的自由?

李贽的社会梦想是,人们能“各从所好,各骋所长”,“人能自治,不待禁而止之也”。

这两条翻译成现代的话说,就是“人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人人拥有高度的道德自觉性”。这虽然和“三纲五常”不同,但以我们今天的立场看,也不算有多叛逆,不也是在扬善弃恶么?

然而我们知道,儒家礼教和古代全社会的稳定息息相关。如果人们真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么儿子就可以不听父亲的命令,臣子不听君主的命令,那么地方政权独立老百姓也不会反对。

如果让李贽的学说宣扬开去,那么巨大的明帝国就真可能会瞬间崩溃。所以李贽的自由观表面上看只是个人怎么生活的问题,是个小事。其实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一个根本的意识形态问题。

如果任由李贽宣扬他的观点,礼教就会被破坏,国家也就完蛋了。

李贽晚年剃发为僧,这在中国古代原本是文人最为稳妥的出路。但就在他76岁高龄的时候,还是以言论罪被逮捕入狱,所有的作品被全部销毁。

当时的皇帝为万历皇帝朱翊钧。他因为立太子的问题,和朝中大臣已经冷战了十几年,对大部分政事都不闻不问。

但李贽这么一个远在天边,不过是说了几句话的老和尚,却得到了朱翊钧的特别关注。久不问政事的皇帝亲自下令逮捕李贽。在朱翊钧统治的四十余年里,鲜有文字狱。因而皇帝对此案的重视尤为突出。

李贽在狱中借着剃头的机会夺剃刀割喉自杀。但因为割得不够深,一直折腾到第二天才气绝身亡。而泰州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何心隐也以言论罪的名义被逮捕,被人杀死在狱中。另一位代表人物颜钧,则以盗卖官船的罪名发配充军。

至于他们的著作被禁,那就更不用说了。所以直到今天,这位值得尊敬的学者,却依然很少为人所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