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吃药会伤胃,相信很多人都深有体会。但为了治病,有时只能苦了咱的胃。那么,究竟哪些药最容易伤胃?该怎样合理应用来减轻或预防伤胃呢? 伤胃药的典型:解热镇痛抗炎药“伤胃药”的种类有很多,其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非甾体抗炎药,它们还有一个更亲切的名字,叫解热镇痛抗炎药。 由于非甾体抗炎药应用广泛,用药人数多,一些疾病需要长期服用,导致此类药物容易出现“伤胃”的副作用。据估计,非甾体抗炎药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天有超过3000 万人使用,在我国国内销量位居第二。比较常见的非甾体抗炎药有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芬酸、吲哚美辛、美洛昔康、塞来昔布等等。 该类药物因具有退热、止痛、抗炎、抗风湿等作用而应用广泛,小到感冒发烧、头痛、牙痛等常见病,大到治疗骨关节病、类风湿关节炎等。 我们知道胃可以分泌保护性物质,防止胃酸和消化酶损伤胃黏膜。而非甾体抗炎药“搞破坏”的能力真的很强,它既能直接损伤胃黏膜,又可减少保护性物质的产生,从而削弱胃黏膜对胃酸和消化酶的防御作用,导致糜烂、溃疡的形成。长期用药可诱发胃溃疡,并使原有溃疡者溃疡不愈或增加溃疡的复发率。临床表现主要有胃痛、烧心、反酸以及食欲减退等,严重者可出现胃出血甚至穿孔。 副作用在老年患者中更加常见除了老年患者对药物的损伤更敏感之外,还因为其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同时,常联用其他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慢性疼痛和关节炎等疾病。 此外,该类药物的镇痛作用使其导致的胃溃疡往往无痛,经胃镜检查才能检出,并且经常是出现出血、穿孔等严重副作用时才被发现。 1.胃肠道溃疡发作时尽量避免使用,溃疡愈合后使用应慎重,就诊时向医生主动说明曾患胃肠道溃疡病。 2.按医生、药师或说明书用法用量服用此类药品,不可擅自增加剂量和服用次数,非肠溶制剂饭后0.5小时服用可减少胃部刺激。 3.此类药物的肠溶片和肠溶胶囊能让药物在肠道内释放,减少对胃黏膜的直接损伤,肠溶制剂服用时注意空腹(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 4.一些品种用于退热和止痛时为非处方药,患者可以自行购买和使用,应注意用于退热一般不超过3 天,止痛一般不超过5 天,如果未见好转应及时停药就医。 5.用药期间出现胃痛、胃部不适,甚至大便发黑(柏油样)等症状时,应立即停药就诊。长期用药患者应定期检查粪便潜血、血常规,必要时做内镜检查。老年患者尤应注意。 6.吸烟或酗酒会增加此类药物出现“伤胃”副作用的风险,故服药期间应禁烟禁酒。 7.有消化性溃疡病史或慢性胃病史的患者,在使用各类药物前最好咨询消化科医师或药师,以免“用药伤胃”情况的出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