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内胆管结石,痛苦不堪,国医大师论治经验分析

 高州仔 2017-04-10

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病原因与胆道的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及胆汁滞留有关。此外,胆汁中的黏蛋白、酸性黏多糖、免疫球蛋白等大分子物质,炎性渗出物,脱落的上皮细胞、细菌、寄生虫、胆汁中的金属离子等,均参与结石的形成。让我们来看看国医大师周仲瑛如何应对该病:

【组成】柴胡10g,炒枳实15g,赤白芍各10g,金钱草25g,海金沙(包煎)10g,酢酱草15g,莪术10g,炙水蛭5g,胆南星10g,青皮10g,芒硝(分冲)5g,矾郁金10g,制大黄6g。

肝内胆管结石,痛苦不堪,国医大师论治经验分析

【功用】疏利肝胆,清化湿热,消痰祛瘀

【适应证】肝管结石,肝内胆管扩张。

【周氏临证心得】曾治王某,男,27岁,农民。初诊(1993年10月9日):2个月前因食油腻食物突发寒热、胁痛、黄疸,经B超确诊为:左右肝管结石伴肝内胆管扩张及肝内胆管结石;胆囊体积增大,胆总管梭形增粗。胁痛隐隐,纳合欠佳,口苦,大便有时色白,舌质红有紫气,苔黄腻,脉小弦。辨证:肝胆湿热,痰瘀互结,疏泄失司。治法:疏利肝胆,清化湿热,消痰祛瘀。

二诊(1993年12月18日):肝胆多发结石,进服中药50剂后来诊,临床症状稳定,虽食油脂亦未见疼痛发作,口不苦,服药期间大便质溏,日行2次,舌暗红,苔薄黄腻脉小弦滑。仍当疏利肝胆。处方:前方加乌梅肉5g,炙鸡内金10g,去酢酱草、莪术。

三诊(1994年2月16日):继服中药近2个月,诸症皆平,偶在进食油腻后胁部稍有不适,余无所苦。复查B超:胆囊大小正常,边缘毛糙,余无特殊发现。原方7剂巩固治疗。

本案除用常规利胆排石类药,如金钱草、海金沙、酢酱草等以外,重用行气类药,如柴胡、枳实、青皮,意在疏利肝胆;选用破瘀猛剂,如水蛭、莪术、制大黄等,以求能消有形之结;采用化痰类药,如胆南星、芒硝、矾郁金等,取其软坚作用;配伍消导类药,如山楂、鸡内金,化其瘀积:的投通腑类药,如大黄、枳实、芒硝、炒莱菔子、槟榔等,取腑以通为用之意,因势利导。

【解读赏析】肝位于右胁,主疏泄,性刚强,喜条达而恶抑郁;又主藏血,具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开窍于日。肝病常见的证候有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阴不足、肝血亏虚、瘀血阻络等。胆为六腑之一,内寄相火、因其内藏精汁,又称奇恒之腑,其气以通降为顺,有助胃腐熟水谷之功。胆病常见的证候有胆腑郁热、胆腑气滞、胆内结石等。

肝内胆管结石,痛苦不堪,国医大师论治经验分析

胆附于肝,与肝相表里,胆管起源于肝,胆液为肝之余气,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通,所以胆的病变与肝密切相关,胆病可以及肝,肝病可以及胆,可致肝胆同病,发为肝胆气郁、肝胆湿热等证。肝胆证候以实证多见。肝木疏土,肝随脾升,胆随胃降,肝木生于肾水,长于脾土,故肝胆病与脾、胃、肾等脏腑关系密切,临床证候如肝脾不调、肝肾阴虚、胆胃郁热等。

肝胆结石兼肝气郁结者,其主要脉症是情志抑郁,胸胁或少腹胀闷窜痛,善太息,得暖气则舒,或见梅核气,或见愿瘤,妇女可见乳房胀痛,月经不调,苔薄白,脉弦。兼肝火上炎者,其主要脉症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胁肋灼痛,面红目赤,头晕胀痛,耳鸣如潮,便秘尿黄,或见吐血、衄血,舌红苔黄,脉弦数。该证以急躁易怒,胁肋灼痛及火性炎上的面红目赤等肝经实热证候为特征。

兼肝阴不足者,其主要脉症胁肋隐痛或有灼热感,劳累则加重,头晕耳鸣,两目干涩,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脉弦细数。以胁肋隐痛,目干口干,五心烦热等肝阴虚或兼内热的证候为特征。

兼肝血亏虚者,其主要脉症胁肋隐痛,头晕目眩,两目于涩,手足麻木,妇女月经不调甚至闭经,面色不华,眼睑唇舌色淡,脉弦细。以胁肋隐痛,面色不华,眼睑唇舌色淡等肝血虚证候为特征。本证与肝阴不足不同,肝阴不足常兼内热,而本证则常兼气虚。

肝内胆管结石,痛苦不堪,国医大师论治经验分析

兼肝胆湿热者,其主要脉症胁肋胀痛灼热,脘腹胀满,厌食油腻,或进食油腻食物病情则加重,口苦泛恶,大便溏垢,小便短赤,或有黄疸,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以胁痛,脘腹胀闷,厌油口苦,苔黄腻等肝胆湿热证为特征。

兼瘀血阻络者,其主要脉症胁肋刺痛,痛处固定而拒按胁下积块,面色晦暗,或头颈胸臂等处可见红点赤缕,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瘀血阻络证以胁肋刺痛,痛处固定而拒按,胁下积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等肝胆瘀血病变为特征。

防治肝胆病证,应避免强烈的精神刺激,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解除不必要的顾虑,安心静养,避免过食肥甘,尤其要避免饮酒过度,黄疸、臌胀患者更应禁酒;食盐有凝涩之弊,朦胀病人,还应限制食盐的摄入。

肝内胆管结石,痛苦不堪,国医大师论治经验分析

一般肝内胆管结石是顽固疾病之一,发病率较高,约占胆石症病例的15%~30%,常合并有胆管狭窄或变异,且术后残余结石约占30%,反复发作,同时本病一直居胆道良性疾病中病死率最高,现代医学对此亦较棘手。

肝内胆管结石在中医学中属“胁痛”“黄疸”等范畴,根据肝内胆管结石发病的特点,应用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以肝郁气滞型、肝瘀胆滞型、肝胆湿热型辨治,近期疗效尚可,但根治,恐怕还以手术为佳。

今天的中医小知识先说到这里,我们将会陆续推出更多的中医小知识。微信关注“Dr_BQG”,会有更多的健康资讯和名中医的义诊信息提供!

肝内胆管结石,痛苦不堪,国医大师论治经验分析

本文案例出自卢祥之著述的《国医大师周仲瑛经验良方赏析》。本书内容简约,朴实,详细记录了历代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和感悟,小扁鹊非常敬佩这些愿意公开自己秘密医术的名老中医教授,相信大家也会非常喜欢。谢谢!

此外,深受患者好评的名中医:谢跃藩、陈茹琴医生,来广州扁鹊谷医馆义诊啦!有需要看诊或者希望体验扁鹊谷精准中医养生的朋友,可以微信关注“Dr_BQG”,并在服务号内搜索“谢跃藩”或“陈茹琴”预约。免挂号费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肝内胆管结石,痛苦不堪,国医大师论治经验分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