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穴15分钟?开玩笑!大病不灸透,如何得愈?

 培训班背包 2017-04-10

 


常规来说,艾灸保健,每个穴位都是推荐艾灸15分钟左右,隔物灸也只是推荐3-5壮而已。


但是,大病重病患者,这样的施灸量真的是隔靴搔痒!先来看看几个重要的医案,看看中医大家如何重灸!


1985年,安徽砀山爆发流行性出血热,周老曾应用灸法治疗297例,取得了97.8%的良好效果。下面就例举其中之两个,并加以穴位讲解,以见证艾灸治病的神效!

    

例一:灸透百会,治愈脑膜炎!


周老在其著作《灸绳》中这样记录:


1985年去砀山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期间,当时砀山医院传染科人满为患,临时搭起的帐篷也不敷应用,在门口走廊边,卧一重病女孩,每次出入必经其旁,因为不是出血热病人,当时也未予注意。两天后问其家人,偶尔问及女孩的病情,答称:医生说孩子是脑膜炎,牙关紧闭,滴水不入,颈项强直,已昏迷两天,医治无望。


我当时听了一怔,忙去询问经治医生及查看病历,已经做过腰穿,脑脊液为浑浊淡黄脓样物,白细胞计数为58000余,必死无疑,即或不死也将形成终身残废。出于职业本能,当即找到传染科主任边春和大夫,主动要求对患儿治疗,当得到允诺与支持后,立即用灸架熏灸百会,令其家人守候,日夜不停,连续三日夜,逐次好转,终于使患儿彻底痊愈出院。

    

百会穴,百,数量词,多的意思。会,交会的意思。它处于人的头顶最中央,位于人身的最高处,因此人体各经上传的阳气都交会于此。

    

在这一案例中周老是这样总结的:


百会对脑炎、脑炎后遗症及神经精神诸病,疗效均确切可靠,不论为直接灸与温和灸均可有效。但时间一定要长,不能更换位置,可收叠加与积累作用,坚持治疗是成功的关键。

    

可能是考虑到化脓灸法的可接受程度,在这里周老用的是熏灸法,如果改用古代的化脓灸法,效果可能会更快更直接,而用不着灸三天三夜。方法就是剃去女孩头顶中央的头发,取坐姿,或者是坐卧姿,直接于百会穴施灸,灸立效,验如神。

    

例二:灸透压痛点,调理急性肝炎!


周老在《灸绳》中记录有:

    

姚×修,男,42岁。急性肝炎,住院治疗病情缓解出院,但肝痛则每日发作3~4次,剧痛难忍,食减,不能吃饭。伊本身亦业中医,束手无策。余每劝之应用灸疗,姑漫应之而已。


1969年2月28日,剧痛发作无可控制,始求救于灸。当检视背部,按压至右肝俞时,姚痛得几乎跳起来,诉说痛感直达右肋,左侧较轻。同时发现其身上及口中有一种特殊的刺鼻臭味。


即以右肝俞熏灸,灸感自后向前直透肝区,10分钟后痛大减,腹中作响放屁,半小时后停灸,痛全止。第2天再灸,云昨日肝痛未发作。仍灸右肝俞,感应同前。


第3次灸感与前同,仍腹响放屁,身上及口中臭气如旧。至第4次时,诉说有一种特异的感觉,即突然有两次肝区有一股热气自内向外直冲,解展衣服一看,见热气如蒸笼。约1分钟即停止。当天给其灸治时,觉臭味大减。


第5次复灸,身上及口中之臭味进一步减少。至第10次时,说是又有热气自肝区外冒。约半分钟即过去。此后热气未再冒。共灸治18次,肝痛基本被控制,中止灸治。

    

在这一案例中周老总结道:


急性肝炎同慢性肝肿大一样,均能在背部特别是肝俞及其附近出现压痛反应。” 另外“肝病在就近取穴时,期门的作用亦不可忽视。

    

对于重大疾病以及慢性陈疾,压痛点的作用非常重要,只要取法适当,一般在艾灸理疗中往往能起到奇效,这是我的亲身体会,也是古今中外很多著名灸家的经验总结。而对于一些小毛病,则以阿是穴也就是在患处直接熏灸,灸透了效果也特别神速。


艾灸一定要把穴位灸透!


周楣声教授的思想是:用于保健30分钟或许足以,若要想治病,这个量就像过家家,艾灸一定要把穴位灸透!


那怎样才算把穴位灸透呢?


①皮肤潮红,若有白色斑点则是不通

②里面的东西(病邪如水汽)能出来,外面的东西能进去(艾热与艾烟)

有灸感的穴位,要灸到感传消失为止,不计时间(这一点不是所有人都有,取决于经络敏感性,不必强求),


初学者要循序渐进

虽然说大病重病要灸透,但是作为初学者,一定不可急于求成、盲目重灸,应该逐渐增加灸量、慢慢体会灸后的变化,然后循序渐进:


重病重灸,小病小灸,养生则轻灸,艾灸量的选择可以以身体能够承受的上限为标准,如果你感觉量灸少了没感觉,也没有什么特殊反应的话,也许你就可以选择加大灸量,但一般一个穴位不宜超过1个小时,否则可能会虚不受补,反而无益。


艾灸,因人而异,没有什么方法和标准是合适所有人群的。

艾灸,需要自己好好感受和琢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