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无知的人往往更自信?

 海陵云杉 2017-04-10

亲爱的书友们,今天早上我们一起共读了《不抱怨的世界》的41-48页,了解了如何通过个人的改变打造不抱怨的世界,以及做到不抱怨的四个步骤,现在就让我们继续往下共读48-56页的内容吧。

by 圈姐



为什么无知的人往往更自信?

出处《不抱怨的世界》 插画来源:kokooma


01

厌倦了肉卷三明治,你是否自己做午餐?

有个老故事是这么说的:两个建筑工人坐下来一起吃午餐,其中一个打开便当盒就抱怨:“额!肉卷三明治……我讨厌肉卷三明治。”他的朋友什么话也没说。

隔天两人又碰面吃午餐,同样地,第一个工人打开便当盒往里面看,这次他更火大了,说:“怎么又是肉卷三明治?我痛恨肉卷三明治。”他的同事一如前日,仍然保持沉默。第三天,两人又要准备吃午餐,第一个工人打开便当盒,又大叫起来:“我受够了!日复一日都是一样的东西!我要吃别的东西!”

他的朋友想帮点忙,便问他:“你为什么不干脆叫你太太帮你做点别的?”第一个人满脸疑惑,答道:“你在讲什么啊?我都是自己做午餐的。”

厌倦了肉卷三明治,那你是否也是每天自己在做午餐呢?

人生在世,大部分事情无非就是两个选项,要么接受,要么改变,而抱怨除了令人不悦,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你不愿意努力改变,那就不要抱怨,因为一切是你自己造就的,坦然接受就是。如果你愿意为改变而努力,那就停止抱怨,因为抱怨只会耽误你的前进,勇敢面对就好。

02

当心陷入“抱怨轮回”

耶稣说:“寻找就必寻见”,也就是说,你所寻找的,就一定会找到。当你抱怨的时候,你就是在用不可思议的念力寻找自己说不要的那些东西。然后你抱怨这些新事物,又引来更多不要的东西,于是陷入了“抱怨轮回”。

卡缪在《异乡人》里写道:“仰望灰暗的天空,闪烁着星座与星辰,头一回,我的心向宇宙善意的冷漠敞开。”宇宙是善意的,却也是冷漠的。它不在乎你是否用话语呈现思维的力量,为自己呼求爱、健康、快乐、丰盛、平安,或为自己引来痛楚、苦难、悲惨、孤单、贫穷,它只为你送来你寻找的东西。

所以,改变自己说的话,不要再抱怨了。当我们用消弭抱怨来控制言语时,我们就能主动创造生活,引来我们渴望的结果,最终改变自己的人生。

03

关键就在于不要放弃

所有值得完成的事,都必须一路跌跌撞撞才能成功。二十一天不抱怨活动其实很简单,但并没有那么容易,事实上,“容易”通常和成功者沾不上边。威尔·鲍温坦言自己曾经一天要抱怨几十次,移动手环的次数多到把三个手环都弄断了,才最终完成了二十一天不抱怨的目标。

就像作家欧德森说的:“如果一开始你没有成功,就代表你和平常人一样。”如果你正在抱怨,这就是正常的处境。如果你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就意味着已经比常人前进了一大步。

而想要达到最终的成功,关键就在于不要放弃。就像有人问威尔·鲍温的妻子桂儿“学骑马最好的方式是什么?”她回答说:“花时间坐在马鞍上。”坚持“二十一天不抱怨”活动,每抱怨一次就换手,哪怕很难、很糗、很灰心;哪怕在成功了十天之后功亏一篑;哪怕周围其他人都放弃了;哪怕其他人都成功了,而你的最佳纪录只有两天。

始终坚持下去,不要放弃。这样的话,哪怕你还没有做到二十一天不抱怨,也会发现自己的内在焦点已经转移,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快乐了。

04

无知要比知识更能造就自信

或许我讲了这么多,你可能还是会觉得“二十一天不抱怨”活动并没有我说的那么难。这其实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意味着你具备一种特殊的心理优势,可以驱策你达成目标。

这种优势在心理学上被称作“达克效应”,就是当一个人在尝试新的东西的时候,人性中有一部分会认为精通这项技艺很简单。换句话说,你没有意识到做某件事会很难,所以就会试试看。你心想:“这会很简单。”所以就开始了。有句话叫做“无知比知识更容易造就自信”,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事实上,如果没有“达克效应”,很多事情或许在开始之前就已经先结束了。行动才是最重要的。只有先踏出第一步,才有可能走完接下去所有的路。

所以,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被你抱怨的事情是你连改变的第一步都没有踏出就放弃了的呢?又有哪些你曾经抱怨的事情,在你迈出那一步之后,成功将其改变了的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