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修炼之用功指要(5)

 矛盾道一 2017-04-11


【太极】中国最受欢迎的太极文化类公众号

文 | 李正

编辑 | 鹿鸣


第二节:

炁(qì)——炼气化神内功篇    

太极拳修炼的第二个阶段即“炼气化神”,要解决“能量”即炁的转换、产生、蓄集、调动问题。也就是大家所追求的“太极内功”。


在“炼气化神”中,“炼”仍是“熔解”;“气”是液态的能量;“化”又是重新组合;“神”是外在的气势和精神状态。通过上一步的“炼精化气”,维持人生命的“能量”充足了,人的精神状态就好。再经过进一步的修炼,能够对转化、蓄集在丹田的能量进行输导和调动,升华到“由物质变精神”,表现为外在的精力旺盛、动作协调、反应敏捷、气色红润,体现了内在的敏锐聪慧、体格健壮,具有了对主观世界的认知以及对客观世界较强的观察和适应能力。


在这个阶段,要熟知经络的走向和丹田的作用,能够自如地调动“能量”“气”在体内循环并应用于外部做功。丹田和经络体系在人体内组成了一个封闭的液压系统,“能量”“气”以液态存于丹田,以下我们称“体液”,“体液”在这个封闭的液压系统内循环往复,发挥着传导温度、传递能量、传达感知、排毒杀菌、滋阳补阴的作用。一个人像一部机器,能量充足,各个系统运转正常,精神状态就好。


修炼太极拳能够达到“炼气化神”的层次,修炼者的精神状态和气势会更优于常人,俗称“仙风道骨,鹤发童颜”。把内在的生理变化,转化成外在的言、行、举、止。


所以,练太极拳和不练太极拳的人,会有不同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炼气化神”的结果以大小周天贯通为标志,俗话讲“换劲”要“脱胎换骨”,实现“凤凰涅槃”。


在上一篇中,我们知道了“气”的本质是“以液态的形式在人体经络中流动的能量”这个概念。本篇要解决的是把“气”转化成“神”。


“神”的本质是人外在的精神状态,它体现了身体健康、能量充沛。在哲学上讲就是由物质变精神。然而,在太极拳修炼的过程中,“神”还不仅仅局限于此。


“神”还表现在对全身的统帅作用,要能随心所欲地调动指挥各个系统完成协调一致所需进行的各种动作,达到六合,也就是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的“外三合”和“内三合”。


道家在修炼中把能量和精神的结合称之为“炁”———也就是“内劲”。


内劲有以下四种表现形式:


浑圆劲:它的表现形式为长、沉、整、满。长———劲大于形,不能破象;沉———松腰落胯,虚领顶劲;整———内外合一,无微不至;满———气血鼓荡,充实膨胀。


对撑劲:它的表现形式为,有上必有下,有前必有后,有左必有右。主要是掌握和理解弹簧的对拉拔长和压缩后的反弹力。


渗透劲:它的表现形式为,敷———缠裹;盖———笼罩;黏———咬死、吃住对方。


弹抖劲:它的表现形式为,兑———在对方劲已出还未到时,迅速发力堵住对方的劲。吐———引进落空,先吃掉对方的劲,趁对方回撤时跟上发长劲,为喷射力。此两劲均为爆发力,要做到冷、快、脆。


1关于内劲的问题  


许多太极拳爱好者都提出过同样的问题,“练太极拳很久了,没有内劲。”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内劲?笔者认为,内劲是一种经过特殊训练、全身协调的整劲,它包括了上面所讲的浑圆劲、对撑劲、渗透劲、弹抖劲,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内劲表现形式。劲和力概念是不同的,它们的区别在于:“劲”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力”是没有经过训练的单独的士兵。“内劲”是全身协调的结果,是精神、意念、呼吸与肢体动作完美协调后迸发出的能量。套路训练、桩功、行功的训练,都是内劲训练的基本方法。


力和劲的区别:



力是由骨骼支撑局部肌肉作用的结果,不可转移。例如,两只手可以分别提起或托起同等重量的物体。而把两个物体合在一起用一只手去提或托时,显然不能完成。这就说明两只手之间肌肉的力不能转移。而内劲是可以转移的。


因为人体的经络系统就是一个封闭的液压系统,可以通过内在的控制向某一个发力点增压或减压。例如液压吊,吊车的油缸就像人的丹田,是储存罐。


当需要吊臂旋转时,关闭其他阀门,活塞将液态油推进控制旋转的系统,吊臂按需要的角度旋转;当需要起吊时,关闭控制旋转的阀门,开启升降的阀门,将油推进升降系统,吊臂就可以升降。人的经络系统就像液压吊的工作原理一样,而且功能更多,更完备。


“神”可以调节体液的压力、温度、流量、流速,从而治疗疾病,调整身体,集中和变化内劲的力点和方向,尤其是在外形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经络在身体内部对内劲进行调节和调动。在对手还没有察觉的时候,完成了内劲的转换。古拳谱谓之“腾挪”。


力是劲的基础。力的来源是哪里呢?


力来自于人体的中部,即丹田和腰肌。丹田是发动机,腰肌是发动机的支架。最初是丹田在发力,这个最初的力通过经络流向施力点和支撑点两个方向。假如施力点是右手,支撑点是左脚,丹田力作用后向上的部分体液循体内经络向右手运行,丹田力作用后向下的部分体液循体内经络向左脚运行。向下运行的力到达左脚后,给地面以压力,地面同时给予反作用力。反作用力向上循经络追上丹田向右手发出的初作用力形成合力,也叫整劲。


以此类推,这就是内劲的形成过程。值的注意的是,丹田发出的力在运行、整合的过程中,上下左右经过若干条经络和多个关节,如果经络不通,关节不松,体液流动不畅,就会消耗或憋住许多能量。于是,内劲、整劲的最终效果,取决于经络的通和关节的松。而丹田的初动力和地面的反作用力整合在一起的力叫内劲。


内劲与通常所说的力是不同的。力是通过骨骼的支撑、肌肉的收缩产生的“能”,而“内劲”是通过内脏器官的膨胀使体液受压在经络中流动所产生的“能”。


太极拳的放松训练就是不使用肌肉收缩产生的“力”而充分调动使用内脏器官膨胀作用下给体液加压流动而产生的劲”。根据液压的原理,初始的作用力通过液体的传导放大,压力会增大若干倍。


在两人推手的时候,一方发力时,是由丹田发力。向上的力通过经络内体液的传导,到达与对方接触的点作用到对方的身体上;向下的力通过经络内体液的传导到达脚,此时脚对地面的压力点产生反作用力,这个被放大了若干倍的反作用力顺着腿、腰、背、肩、上臂、前臂又传到与对方的接触点,追上前面的力形成合力———内劲,所以前人所说的“力起于脚”,实际上是“反作用力起于脚”。


这时内劲只有两个支点———与地面接触的脚和与对方接触的点。此时与对方接触的点,也就是作用力的点的选择很重要,因为要通过这个点去破坏对方的平衡。而这个选择是在运动中捕捉到的,内劲也在不断的变化。在练套路的时候,手上没有支撑点,但我们要想象成有。而两只脚都有向下、向前、向后、向上出来的劲。比如做搂膝拗步,两脚一定要踏实,而不是轻飘飘地浮在地面上。


向前进步时,落地的脚要脚跟先落,然后依次到脚尖,待全脚落平后踏实。这时人站在地面上并不是只有自身的重量,还有丹田和腰肌向下的力,使人站得更稳,这就是套路要练的内劲。再如野马分鬃的动作,是通过丹田和腰把劲分向左手左脚、右手右脚。


这时要找手的感觉,尤其是手指。练拳时手指一定要饱满,手指不能软、不能弯。有的人打拳手指是弯的,美其名曰“放松”,这种“放松”内劲没有到达手指,也就没有到达最末梢,不能体现内劲的充实与经络的通畅。所以,放松的是心态、关节、肌肉、韧带,而手指和脚趾要饱满、紧张。


内劲的训练:


打拳时两只手每个手指都像粘满了稀泥,在做动作时似乎手指上的稀泥要流下来,这时手臂带着手掌转动不让稀泥流下来。通过旋转、平衡去感觉手指的充胀感。这种充胀感从起势到收势中间不能间断,如果中间感觉没有了,就是劲断了。


太极拳柔和缓慢的动作就是在体会身体内部能量的流动,当流动到劲点的时候,全身从里到外是一种充胀的状态。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表面的形式,内劲是练不出来的。同时,练拳时身体要像吹足了气的气球、充满了水的水袋,要追求内在的感觉。


内劲的运用:


丹田发,根节催,中节送,梢节显。劲由丹田发,根节把油加,中节输送带,梢节点打拿。同时,两臂缠裹,腰胯旋转,足底搓拧,提顶吊裆。“形取松柔圆活,劲走长沉整满”,在外形上要搞清松与紧的关系、柔与刚的关系、圆与方的关系、活与中正的关系;在内劲的运用时要明白,“长”即劲大于形,在练拳时要感觉有内气冲出体外,但一定要掌握好形体动作的度,不可夸张,此时走掤劲。


“沉”乃能量回流丹田,要通过松腰落胯收缩身体、蓄集能量,为能量的重新分配调动作准备,此时走捋劲。“整”是内外合一,旋转钻拧,逼迫跟进,此时走挤劲。“满”则浑圆一体,充实膨胀,滚动碾压,此时走按劲。


2太极内功修炼指要

俗话讲“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强调了练功的重要性,但练套路和推手本身也是练功。不过,在太极拳修炼的整个体系里还有专门的功法训练。其中静功、桩功和行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静功  


放松、入静是太极拳修炼的基本要求。前面我们曾经讲过“什么是松?如何松?松的目的是什么?”。这里主要讲“静”。什么是“静”?“静”往往和“空”联系在一起。静(净)。见前述相关内容。


静功有坐功和卧功等修炼方法。这里不一一列举。


桩功:

桩功俗称“站桩”。太极拳体系的桩功训练方法如下。


01

无极桩

天地未开杳冥中,

浑浑噩噩如梦境。

无中生有无中有,

松开皮毛体轻灵。



无极乃天地未开,浑沌一片。无极桩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微闭杳杳冥冥,与套路练习时的无极势相同。忽然之间生出一亮点,是为太极,它接续了虚空的无,无中生有向前看无始;整个套路演练完后合太极则是向冥冥之中而去,向后看无终。所以,无极势和合太极这两个起、终的动作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在站无极桩时通过调身、调心、调息,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


02

浑圆桩

乾坤动静虚实间,

内外六合走浑圆。

八面支撑阴阳济,

大小无量鼻中观。



无极生太极,太极浑圆一体,在无极桩的基础上,将两手提起环抱,高不过胸,低不过脐。两眼微闭,露出一丝虚光顺鼻尖盯在两手中指之间,呼吸自然,全身放松。每日站15~30 分钟,会有强身健体的效果。久站身体会出现局部麻、热等感觉,此时就要请老师具体指导。


03

两仪桩

一分为二二合一,

左旋右转不分离。

通体膨胀气腾然,

外静内动藏玄机。



“道生一”,乃无极生太极;“一生二”乃太极生两仪。由浑圆桩变成两掌侧立,掌心相对,十指向上,高与眉齐。从本桩法开始,之后各桩法均须有明师指导方可用功练习。


04

三才桩

天地之间我为先,

撑裆坐胯精华满。

前三后七左右找,

一轮明月照丹田。



三才桩也称“三体式”,是内家拳的主要身法和步型。形意拳、八掌和府内派太极拳老架108 式之后的八套拳法,均采用活步三才桩即“三七步”的步型为套路练习的主要步型。因此,“三体式”是内家拳必练的桩功。


05

四象桩

东西南北相分明,

风雨雷电自然生。

白虎青龙来护佑,

朱雀玄武保升平。


四象桩也称“大字桩”,两脚分开比肩略宽,两臂在两侧平举,松肩,垂肘,吊腕,圆裆,敛臀,两眼微闭,自然呼吸。此桩功应“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之象。


06

八卦桩

乾坤坎离四正方,

震艮巽兑角中藏。

抱住周身成一体,

培元固精守阴阳。


两脚、两膝并紧,屈膝微蹲,两臂向两侧展开,两掌掌心向上合至头顶后,两掌掌心向下、十指相对向下按至下腹部,两眼微闭,自然呼吸。除上述桩功外,各门派太极拳体系中还有若干增长功力及养生的桩功训练方法,均在本门派弟子中传授。


行功


行功也称动桩,是太极拳特有的步法、身法训练。通过行功的练习,可以弥补套路训练中步法、身法固定不变的缺陷,并可对套路中的特定动作,抽出来专门练习。现将部分行功的名称列出如下:


(1)太极步(猫步);(2)连枝步;(3)揉掌;(4)虎扑;(5)丹田功;(6)腰身捶;(7)白鹤飞升;(8)熊罴漫步;(9)八步行功;(10)趟泥步。


以上桩功、行功,笔者均已出版教学光碟,欲学者可参考练习。


 太极十三内丹功法  


太极十三内丹功法也称“太极十三总势”,是府内派太极拳体系中的高层功法,具体内容见第三章对府内派太极拳体系的介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