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博文章

 飞飞fyjpjk0jpl 2017-04-11

手三阳经是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阳三焦经的总称。因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阳三焦经,分布在手臂的外侧,属表,由手走头,所以叫手三阳经。

iiiiiiiiii

小肠手太阳之脉的经脉循行路线上对经脉内行线及属络脏腑的描述有:“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


与手阳明经相似,均较简略,且之后有“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继续详细描述其与头面耳目的关系,使本经经脉循行亦呈现先外行线、后内行线、再续外行线的特点,似在提示本经并不以内行路线上的脏腑关联为主,而是以外行路线上头面、颈肩与上肢外侧后缘之前的外周关联为重,结合《阴阳十一脉》中对本经“肩脉”的称谓,不难推测:本经病候并不以肠腑病症为主


那么,小肠手少阳之脉以何病症为主呢?


按手阳明经病候中的解读方法,这一组症状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典型患者的症状,而非不相关联的症状罗列。那么,这一组症状中哪个症状是主症呢?


综合其他经脉的病候内容,“嗌痛,颌肿,不可以顾”均可见于他经,非本经特有症状,而“肩似拔,臑似折”特异性地仅出现在手太阳经病候中,与经脉循行原文中的“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相应,甚至《阴阳十一脉》中称为“肩脉”,故将此症定为本经主症。“肩似拔,臑似折”,形容肩部疼痛似有物牵引,上臂疼痛犹如被折断了一样。此类症状最常见于肩周炎。结合前面的描述,颔(音汗),指颏下结喉上两侧肉之软处,为面颊与颈相连接的部分。嗌痛,为咽痛。肩周红肿热痛的同时,伴随咽痛和颈淋巴结肿大,影响头部左右转动,因此颔肿和嗌痛实为肩周炎急性发作期的兼症


如此一来,就把小肠手少阳之脉之所以成为“肩脉”的原因理清了。那么,你有没有思考过,手少阳经又为什么不似手太阴经、手少阴经经脉病候的描述语式——后缀“此为臂厥”呢?并且不止这一条经脉,为什么手三阳经竟都没有似手三阴经那样的“臂厥”类描述呢?


想知道更多关于经络方面的知识,请订阅程凯博士结合程莘农院士的理论思想结合现代医学理论推出《程门解经》的课程,为您深度解答经络,让您感受真正的经络。


iiiiiiiiii

同时程门解经的进阶课程,程氏针灸核心学术思想系列精品课《三才针法与穴性》也将在杭州湖畔正式开讲,打破手三阳经的经脉局限,从经脉循行的局部解剖和功能角度,解说疾病的诊疗思路和技法。


报名请扫描课程顾问二维码

吴娇娟老师

徐甜甜老师

孙会鸽老师

游敏老师

李民老师

李海娟老师

iiiiiiiiii


针灸传扬,我们在路上!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