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小前胡汤加减

 允峯 2022-10-05 发布于黑龙江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前胡4,大黄 2,黄芩 1.5,人参 1.5,牡蛎 1.5,铅丹 1.5,大枣 6,茯苓 1.5,半夏 2,桂枝 1.5,生姜 1.5,龙骨1.5) 

我们先把这个方和小前胡汤对比一下:
大家看,他在小前胡汤药量减半的基础上,去甘草,增加了铅丹、大黄、牡蛎、茯苓、桂枝和龙骨,并暗含了前胡桂枝汤。 
总体来说,阴性药多于阳性药,治疗的这个患者身上是热多于寒的情况,是属少阳病。 
前面小前胡汤的加减,就是在示范药症加减,方子加减也是一个道理,原方主治的基础上,多了什么症,就加什么药,多了什么证,就合什么方。同理,原方主治证少了什么症,就减去什么药,为什么加,为什么减,都要有理有据。 
再看君臣佐使 

刘志杰经方解析法之四象解析法: 

君:前胡4 阴(主症) 
臣:黄芩1.5  人参1.5 铅丹1.5 大黄2 牡蛎1.5 阴(兼症) 
佐:茯苓1.5  甘淡  
      大枣6枚 甘滋(辅助君臣而护胃气) 
使:半夏2  生姜1.5 桂枝1.5 龙骨1.5 阳(沟通阴阳) 

分析一下这个方子的条文: 

347、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宋107)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四两) 龙骨 黄芩 生姜(切) 铅丹 人参 桂枝 茯苓(各一两半) 半夏(洗,二合半) 大黄(二两) 牡蛎(熬,一两半) 大枣(擘,六枚)  
上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内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两沸,去滓,温服一升。  

348、“伤寒八九日,下之”,病人得了伤寒表证,过了八九日,大概出现了阳明证了,医生没顾及表证还在,用了下法, 

349、我们知道,有表证,要遵循先解表,后攻里的原则,这个医生没有去解表,用了下法,表证未解; 

350、大下伤里,造成太阴里虚水饮上逆;攻下又把表证引入了少阳,阳明证也没解。出现了“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 

351、胸满,就是胸胁苦满。烦惊,烦就是心烦,郁怒,甚至失眠;是上焦热造成的。 

352、惊就是惊悸,心悸,易受惊吓,或者是睡中突然惊醒。是水饮凌心导致的。 

353、小便不利的原因,在前面讲过,这里不再重复。 

354、谵语,是阳明里实的一个表现。 

355、西医叫谵妄,百度对比一下这两个词,谵妄解释的更好,更广更详细,谵语,不仅仅是教科书说的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凡是因阳明病导致的精神方面的意识障碍,都可以归为谵语。 

我在ICU实习时,有一晚同时来了5个蘑菇中毒患者,3个只是消化系统症状,去了急诊处理,2个重的,有了精神症状,留在了ICU 
最重的,狂躁,出现幻觉,胡言乱语,这是典型的谵语。 
相对轻的那个,一直昏迷,说梦话。第二天一早醒了,有自主意识,提出要出院,但是这个人话很多,给人感觉略兴奋,貌似身体没什么事情了,再一询问患者的朋友,说他平时不是这个样子。 

到了晚上,经过了一天的血液灌流治疗,患者才正常下来,说话语速变缓,整个人的性格从“外向”变成了“内向”,其实这就是轻度的谵语,临床上不要忽略,不要认为只有狂躁,胡言乱语才是谵语。
而这条条文的谵语,就是说的轻度的情况。 
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身体沉重,甚至都不能翻身,这个症状,有两个原因: 
用了下法,寒饮重了,寒饮不化,造成湿邪蕴于肌表。 
还有上焦热盛津亏不能濡养肌肉。 
寒热错杂了。 
分析一下配伍。 

君药: 
前胡 凉 辛苦 
《神农》主心腹肠胃中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 
前胡前面已经讲过,大家多熟悉药症。 

臣药: 
大黄 大寒 咸苦 
《神农》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藏。 
病人有了阳明热,大便硬,用大黄泻热。  

黄芩 寒 苦 
《神农》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 
《别录》主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  
黄芩也可以泄热,通调肠胃。 

人参 凉 甘滋 
《神农》补五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人参,清热补津液,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  

铅丹,辛咸,寒,有毒。 
《神农》主吐逆胃反,惊痫癫疾,除热下气。  

这个药,质重,专门降逆的,能镇这个凌心的热性水饮或者说是有热混合而化成的痰饮。注意这个“热”字。寒性水饮是不可以的。 

牡蛎 凉 咸 
《神农》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久服强骨节杀邪气延年。 

佐药: 
茯苓 平 甘淡 
《神农》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化水饮为津液,去心下痞结冲逆,心下结痛。 

大枣 平 甘滋 
《神农》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久服轻身长年。 

使药: 
生姜 大温 辛 
《神农》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温化水饮,解表祛寒湿。  

桂枝 温 辛甘滋 
刘志杰:治伤寒中风。 
《神农》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 

半夏,温 辛甘淡。 
《神农本草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张,咳逆肠鸣,止汗。 

半夏化痰饮,降逆气。 

龙骨 温 甘淡 
《神农》主心腹鬼疰,精物老魅,咳逆,泄利脓血,女子漏下,癥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 
加龙骨牡蛎,是镇惊去水饮结聚,交通精神,去结气,化瘀浊啊。有清热作用。 

这个方子,在小前胡汤的基础上,随症加减而来。用药寒热并用,还是少阳病证范畴。体现了少阳病的病机性质和方剂配伍法则。 

解太阳,解少阳,清阳明宿热,养津液,固中焦胃气。兼可去饮,表里同治。症状上,要注意“烦惊”和“谵语”两个主症。会不会会有口苦、心烦、往来寒热? 
会有的 

下一个方 
小前胡加黄连牡丹汤
(前胡8,黄芩 3,黄连 3,天花粉 4,丹皮 4,人参3,甘草3,大枣12,生姜3) 

刘志杰经方解析法之三才解析法: 
阴性药:寒性药--黄连3  黄芩3  (除燥) 
        凉性药--前胡8  人参3  天花粉4  丹皮4(除烦) 

平性药:甘滋--炙甘草3  大枣12枚(助阴) 

阳性药:温性药--生姜3(除滞) 

刘志杰经方解析法之四象解析法: 
君:前胡8 阴(主症) 
臣:黄芩3  黄连3  人参3  天花粉4  丹皮4 阴(兼症) 
佐:炙甘草3  大枣12枚 甘滋(辅助君臣而护胃气) 
使:生姜3 阳(沟通阴阳) 

小前胡加黄连牡丹汤,在小前胡汤基础上,增加了黄连,天花粉,丹皮,去掉了半夏。看一下条文: 
温病,头痛,咽干,发热,目眩,甚则谵语,脉弦而急,小柴胡加黄连牡丹汤主之。 
温病,伤寒论里是这样定义的: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 
得了风温,发热,口渴,不恶寒,还出现了头痛,咽干,目眩,脉弦而急,这是少阳病症候: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 

这是欲传少阳,或者说,已经开始向少阳病位发展和深入了;不恶寒,甚则谵语,说明阳明热像加重了,所以在小前胡汤的基础上,去掉了半夏,加了清热生津的天花粉,清阳明热的黄连,牡丹皮。 

看一下药症: 
半夏,温,辛甘淡。 
《神农本草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张,咳逆肠鸣,止汗。 

天花粉 凉 甘苦 
《神农》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 
半夏和天花粉的加减,前面讲过了,这里不再重复。 

黄连,大寒。 
《神农本草经》: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 
黄连清阳明热,对上焦热盛导致的目眩,白睛红赤,也有很好的效果。

丹皮 凉 辛苦 
《神农》主寒热中风,瘛疭痉,惊痫邪气,除癥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藏,疗痈疮。 

温病发热,严重了要热入营血,丹皮治疗外感温热,比较擅长。 

条文那句,甚则谵语,说的是前面那些症状继续发展重了,将会谵语,那是阳明里实加重了,如果是这样,就要考虑大前胡汤来治疗了。 

(刘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