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蛻中的來楚生

 伯乐书香小屋 2017-04-11

印蛻中的來楚生

一位曾親炙來楚生先生的長者告訴過我說,來先生認為凡是工筆的藝術如繪畫、篆刻,到了一定的高度便會止步不前,而寫意的藝術包括繪書、篆刻都能更上層樓,不斷進步。來先先是公認的當代刻寫意印的巨匠,雖說不能用能者無所不能去恭維他,不過來先生肯定在工筆印上也下過工夫,從留下的印蛻中,可以看到他學習漢印,線條平、正、直的作品。

來先生也學習浙派,有一方朱文「拙翁印信」,邊款曰:「拙翁屬仿浙宗,刻近補羅迦室,落下乘矣。」補羅迦室是趙次閒的齋號,所謂次閒躺著也中槍。這方印刻於1971年,而1971年至1975年這四年被認為是來先生篆刻變法,登峰造極的輝煌歲月。

如果隸書印和楷書印也列入工筆印中的話,區區非常喜歡來先生刻的的這一路印章,此無他,因為來先生是印人也是書家。唐雲先生跋來先生墨跡云:「老友來楚生先生書畫篆刻無不精妙,而於書,篆隸正草均熟中求生,剛健婀娜,平正煞辣,氣勢磅薄,不可名狀。」來先生的隸書取法漢簡,「來隸」可以說是近代隸書中的無上神品,楷書坊間不多見,曾在矯毅先生府上見來先生楷書「夜闌臥聽風雨聲,鐵馬冰河入夢來。」橫批,以為可以並肩沈尹默先生。當代印壇很少有人刻隸書印、楷書印,原因或許是已沒有人能把隸、楷寫的像來先生那樣了。

工筆印追求的是線條美,寫意印則講究的是神韻佳。《苟子》說「約定俗成謂之宜」,雖說前人的藏書印與收藏印大都選用工筆印一類的圖章,如果印匣中有來先生的嘉刻,輕蘸印泥,按在書上的機會一定會很多。

印人的自用印每每好過為別人所刻,來先生也不免。陳茗屋先生評來先生印是「趣詣高遠、沈著痛快。」用這八個字來檢驗來先生的自用印,無一例外。

見過許多大印人的刻印被人磨掉印面,有趙次閒、黃牧甫、趙叔孺、王福庵、陳巨來等諸位,印象中沒見過來先生的被磨之印。朱文「安處樓」印,來先生用的是王冰鐵舊刻印石,邊款說明來龍去脈「此石原為冰鐵前輩所刻,印面惜已摩去。予改作之,姑存其款。」

來先生的肖形印一直為人所重。熊伯齊先生編來先生印譜,認為「篆刻是文字的藝術,圖形偶一為之可矣」,見仁見智,我以為說的是有道理的。

來先生學習吳儀徵、吳安吉而別開蹊徑。今年匡時春拍,來先生家屬提供印譜四冊,其中三冊為其自用印,一冊是為他人所刻,鈐拓皆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