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药”二甲双胍被质疑:引发痴呆和帕金森风险!

 含弄轩ROBIN 2017-04-12

你们竟敢又质疑二甲双胍!

作者 | 熊坨坨

来源 | '医学界'微信号

二甲双胍最近两年可以说是顺风顺水,扬眉吐气,什么二甲双胍延年益寿,不老神药,二甲双胍抗癌,比肩阿司匹林,二甲双胍减肥,连普通人都可以试试……而且,长期以来困扰它的肾损伤传言也一再的被澄清和“辟谣”——二甲双胍不会造成患者肾损伤,坊间甚至有传闻已经有医药领域的工作者自己私下吃二甲双胍来抗衰老了!

加上它降糖的本职工作做得不错,又很便宜,可以说是本世纪第二个10年冉冉升起的一颗药界万能明星了。

然而,最近召开的2017国际老年痴呆和帕金森病大会(AD/PD 2017: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lzheimer's and Parkinson's Diseases)上,一名来自台湾的女神经病专家对二甲双胍开了炮:会引起神经退行性变,增加痴呆和帕金森病风险啦!

图为提出这一观点并在大会上呈现研究结果的官怡君医师,现任台湾卫生福利部双和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

这是个啥样的研究?

其实,二甲双胍到底对神经,尤其是我们的中枢神经——大脑,有什么影响,一直以来都是有争议的。过去的研究既有说好的,也有说不好的。

比如说2013年澳大利亚一项研究就指出,二甲双胍会造成神经退行性变,发生的机制在于维生素B12受其影响所致。

但是去年ADA会议上,一位来自Tulane University的在读博士生又公布了他的研究结果——二甲双胍不光不会造成神经损伤,还能降低神经退行性变的风险呢。

官医生对此进行研究,也是因为各种说法都有,但是不论哪方的研究,都有一些缺陷甚至疑点,这使得她和她的团队决定用自己的数据来验证一下。

这项研究是一项队列研究,研究数据来自台湾国民健康保险研究数据库,从中他们选取了一共9300名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使用二甲双胍组和使用其他降糖药物组进行比对,患者的病程跨度长达12年

在校正了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等等的一大堆影响因素之后,他们得到的结论是,二甲双胍比其他降糖药物造成的神经退行性变风险要高得多,也就是说,都是糖尿病患者,都吃药,吃二甲双胍,比别人更容易得老年痴呆、其他痴呆和帕金森病。

不仅如此,他们还得出结论,吃二甲双胍的量越多,或者吃得越久,越有可能发生痴呆或者帕金森!

来看看具体数据吧

这个结论对于近两年力推二甲双胍的内分泌界和谜之希望长生不老界来说可谓一大震动,刚一发出就引来了诸多的口水。

按照业内规矩,高逼格会议的演讲内容一般是未发表的研究,目前论文全文还未见,倒是有媒体从现场发回了主要数据,咱们看一看再决定喷不喷她吧。

下表为二甲双胍使用者和非使用者在神经退行性变类疾病中的发病差异(注意这张表里直接算的是event rate,而不止是风险)——

第一行是帕金森病(PD),发病率差异是6.85%vs 2.78%,校正后的风险比是2.27。换言之,吃二甲双胍比不吃,有两倍的几率中奖帕金森。

第二行是全因痴呆,吃和不吃的发病差距是1.66倍。

第三行是老年痴呆,差距2.13倍。

第四行是血管性痴呆,差距2.30倍。

总之这张表就是说,吃二甲双胍之后,发生老年痴呆和帕金森病的几率比你不吃要高出两倍还多就是啦。

再来看关于服用时间长短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风险的数据——

总的来说,服用超过300天(其实也没有很久,糖尿病作为慢性疾病终生服药,300天也就一年不到),风险大大增加,超过400天,帕金森病和全因痴呆发生率都是猛烈上升。

总之,官医生认为,吃得越久,风险越高,超过1年,大大增高。

在用量方面也差不多,用越多,痴呆和帕金森风险越高——

按上表,服用剂量超过240g,风险已经大大提高了(超过两倍的风险)。

医生们怎么看?

因为研究者自己也是医生,我们先看看她的看法吧。

她说,因为我自己是神经科医生,所以当然想知道哪些药物对患者最好,由于我们的研究也有局限性,所以现在也不好板上钉钉的就说什么,但是希望临床医生心里有个谱能注意到这些情况。

虽然她希望其他医生心里有谱吧,但是其他医生还真的未必买账。这个结果发出来之后,引起了相当热烈的讨论,反对意见也不少。

有医生一上来就否定:研究选择样本肯定有偏差,发生痴呆是因为糖尿病本身!

另有一个英国的内科医生全程用大写咆哮体发出了怒吼——你们竟然又指责二甲双胍??!!!!(截个图你们感受一下)

(图片内容:这项毫无根据的研究让我想起了上世纪70年代末指责二甲双胍增加心血管问题死亡率然后导致二甲双胍被禁用了10年直到被证明那个研究是胡来,这才让二甲双胍重新强势回顾市场并且成为美国和全球销量前100的药物。这项研究又是用来转移话题的!!!)

也有一些医生提出了质疑,比如说,这是一篇会议上发表的论文,不是经过同行评审的正式论文,没有那么权威。其次,由于会议报道中没有详细的列出不使用二甲双胍的人究竟在用什么,让人没法判断是不是那些药物本身造成了痴呆和帕金森病的发病率下降。

还有一些医生则比较偏向于认可这个结论,一些人猜测这可能和长久以来大家怀疑的二甲双胍造成的B12缺乏有关。还有人表达了担忧,因为二甲双胍确实是便宜又常用,而患者们已经使用了很久了……

你呢?你咋看?

参考文献

AD/PD 2017: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lzheimer's and Parkinson's Diseases.Abstract 312.Presented March 29,2017

Medscap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