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魔法"老师这样教作文,告诉你孩子最好的写作状态什么样!

 植夫香草 2017-04-12



认识张远超


张远超,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弘德小学语文教师,《星教师》“2017小学语文年度创新教学设计Top10”作者。痴迷于作文教学,自嘲无多少教育理论功底,唯些许实践探索积淀。 



文章丨张远超

编辑丨张丹丹

图片丨花瓣网



期中考试,学生们成绩不理想,办公室气氛有些沉闷。年轻的小马老师憋得受不了了,冒了个点子——他写了张纸条贴在墙上。老师们看了都笑,来办公室的孩子更好奇,凑上前瞅了又瞅。我眼前一亮,这不是绝佳的作文素材吗?

1.课件出示一张纸条,内容如下:



近来,老师们都有些精神不振,唉声叹气,所以想给大家打一针“兴奋剂”——一块出去吃个饭。资金:AA制;饭店:待定;日期:待定。


我告诉孩子们,它就贴在办公室的墙上。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见过的,手舞足蹈地给周围同学介绍;没见过的,抻着脖子,竖起耳朵,仔细地听。

2.这纸条是谁写的呢?我把老师们的照片一张一张地放给他们看。

办公室老师,孩子们非常熟悉。照片在他们眼前流动,思维在他们脑中翻腾。 

接下来师生聊天的目的,一是开拓他们的思维,启迪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找到更多的证据。二是提示他们留意自己思考的踪迹。



生:一班的荆老师。字这么娟秀,肯定是女老师写的。

师:仅仅字迹娟秀,证明力度不够呀!再研究研究,用词呢?

生:那更是荆老师了。纸条上有“兴奋剂”“唉声叹气”“精神不振”等,肯定是语文老师写的,数学老师干不了这活。

师:再想想,能写出这样纸条的老师,性格上有什么特点吗?

生:应该挺幽默的。荆老师平时老板着个脸,不会是她。是不是三班的王老师呢?她说话可有意思了……


3.一块石头引起的涟漪还没平息,我又扔下第二块:



纸条上说“近来,老师们精神不振,唉声叹气”。谁的情绪最低落呢?请结合老师们在课堂上发生的小故事,猜一猜。


这一次,孩子们没多少争论,大部分认为是英语吴老师,也有认为是我的。

理由呢,无非是近来上英语课和语文课,孩子们的闹腾“惹”着我们了,我们大训特训过他们,批评的雨点还没干呢。说到谁最不可能,孩子们的目标就分散了,有说社会王老师的,他整天笑呵呵的,好像做梦也会笑;有说是数学老师的,数学老师一直严厉,课上没人敢不乖……

我要求他们用具体的事例来证明。任小艺说的社会老师的故事最有趣:



马佳一答错了问题。别的老师早火冒三丈了,社会老师不一样,他眼一眯,嘴一歪,指着马佳一的脑袋:“哼,我就知道你背不过,专门逮你的。”他怪里怪气的话,惹得我们哈哈大笑,他自己也被逗笑了。


4.趁着思维的潮水还在沸腾,他们马上开写。

学生习作片段:



王老师是一个严肃的人,不可能用这么幽默的语言写出这么有趣的话,我首先排除了她;英语老师为我们的成绩发愁,天天布置小山似的试卷,天天把脸拉得像个苦瓜,哪有时间写这个?社会老师与“抗日战争”“辛亥革命”为友,想必也写不出“兴奋剂”之类的新词。是张老师?不见得,他是一个工作“狂”,下课后还埋头看作业,不可能有时间;只剩下王、马两位了,他们都很幽默,能想出新的点子,到底是谁呢?我没了主意,头开始大起来,恨不能再长出一个脑袋。(匡佳雪)


像这样的课例多着呢!正上课,大队辅导员带着“人证”,寻找楼梯上撞了他一下的“嫌疑人”。整个过程,他们一句话也没说,但眼光落到谁身上,谁心里就直扑腾。他们前脚出门,我们就开聊:说说当时的情景,谈谈内心的忐忑,然后开启写作之旅。

班上流行“喷水大战”,人人一个或大或小的喷壶。课堂上,讲“喷水大战”的缘起,喷水人说攻击的刺激,被喷人说成为落汤鸡的尴尬。最后,大家评论“喷水大战”的功与过。聊完了,再写作就水到渠成了。

运动会、六一汇演、拔河比赛等更是送到嘴边的作文美食。只要你有心,总能在生活中找到一个又一个闪亮的写作点。老师有心,领着孩子们边走边看边写,逐渐地,他们也变得“有心”起来。




“唤醒记忆”型生活情境课



孩子天生有故事,越是淘气包,故事越多。为什么他们提起笔来,却不知道写什么呢?一是平时不留心,时间吹来的风沙,把故事一层又一层地掩埋了。它们潜在孩子们的记忆深处沉沉睡去;二是观念不正确,他们以为只有“高大上”“正能量”的材料,才是写作的正统,不懂得自己那些鸡毛蒜皮、鸡零狗碎的烂事,也是素材中的珍宝。


老师的作用,就是唤醒孩子们沉睡的记忆,引导他们挖出埋沙子底下的故事;培育出一双双“慧眼”,能够识别什么材料最有价值。


“相似唤醒”生活情境课


唤醒的工具是伙伴与老师的真实故事。伙伴的故事,因年龄相仿,志趣相投,容易引发他们的共鸣。老师的故事,也有绝妙之处。在孩子眼中,老师可是比特朗普还特朗普。他们的故事让孩子们领悟到老师也食人间烟火,明白写作并非都是高大上的阳春白雪。于是,那些臭事、囧事、芝麻事都浮出脑海,也敢到作文本上走一圈。


       


课例:《我给自己画张像》



环节一:说说自己的长相


“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到了四年级,总会在镜子面前多流连一会。看看镜子中的自己,你对它满意吗?你觉得你哪些地方与众不同?”稍一停顿,我叹了一口气,“反正我许自己的长相是一万个不满意。”


大屏幕出示:看着镜子中的自己,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头发干枯,乱蓬蓬的,就像头上顶了个鸟窝;有一双漂亮的大眼睛也行呀,偏偏小的要命,睁着和闭着没什么区别;肚子那么大,是鼓起来的超级大球,走路一扭一扭,像极了大肥鸭。


孩子们笑成一片。光傻笑可不成,我领着他们分析我是怎么抓住自己的特点将长相写具体的,再让他们描绘自己的长相。



环节二:聊聊对自己的不满


我先向自己开炮:“我呀,是一个超级的‘拖拉机’——干什么非等到火烧眉毛才愿动手。做事之前懒得做规划——前边的时间,像只慢悠悠晒太阳的乌龟‘享受生活’;危急时刻呢,成了屁股着了火的汽车开始‘横冲直撞’。”接着我就讲起因为拖拉,耽误了接上幼儿园的女儿,被老师埋怨、老婆臭骂的事。我讲得有声有色,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还幸灾乐祸地笑了起来。


故事讲完,我话锋一转:“你对自己哪儿不满意呢?说来听听!”这下打开了话匣子,有的嫌弃自己马虎,好多该对的题目做错了,数学考试只得了73分;有的讨厌自己胆小,晚上不敢出门,连妹妹都笑话;有的埋怨自己贪玩,玩起来忘了写作业,晚上熬到了12点……



环节三:夸夸自己的长处


大屏幕出示:光说自己身上的毛病,说多了会一点精神都没有,下面说说优点给自己打打气。我有一大特长就是朗读好。提起这个话题来,我就是打鸣的公鸡,“喔喔”地唱个没玩没了喽!


先让他们猜猜,下面我要说什么,引出“过渡”的作用。再讲我参加基本功大赛,朗诵《月光曲》技惊四座的故事。


在我的带动下,那些得意的小故事,从他们的小嘴里纷纷飞出。



环节四:写作,用文字给自己画张像


学生习作片段:



我最大的优点是能管得住自己。有一次,老师布置的作业多,像大山一样重重得压在我的身上,根本喘不过气来。回到家,我趴在书桌旁写,连头都没抬。即使这样,完成三分之二时,肚子已经“咕咕”地抗议了。好饿呀!妈妈听见肚子的歌声,边笑边说:“能吵醒一个谁懒觉的了,快来吃饭!”我咽了一口唾沫,抵抗住了诱惑:“不,你们先吃。”等我写完,已经九点多了。我先把书包整理好,走到客厅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呀,饭菜好香呀!(崔晨熹)


      


“绘本共振”生活情境课


绘本文字简洁,形象鲜明,内涵丰富,是孩子们的最爱。给他们讲讲与所写主题相通的绘本,可以帮孩子们打开记忆的闸门。


四年级有个单元作文,要孩子们写心里话。很偶然的,我遇到了后藤龙二的绘本《妈妈你好吗?》,书里一个四年级小男孩,在母亲节给妈妈写了一封信,说了一肚子的心里话。我眼前一亮,嘿,这不是绝好的作文课的引子吗?


1.课堂上,我领着孩子们欣赏了绘本的一部分,文字内容是这样的:


妈妈,请别总说“明白了没有”!


那是你的口头禅,不管前边嘱咐什么,最后总会加上“明白了没有”。


“路上小心,明白了没有?”“上课别跟阿香说话,明白了没有?”“不要拽勇介的头发,明白了没有?”今天早上在门口,你就说了好几遍。勇介和阿香就在旁边,我嘴上忙着答应,心里却有点难为情。


妈妈,我已经上小学四年级了,不再是小宝宝了,你不说“明白了没有”我也能明白,不用担心。


妈妈,我不会和阿香聊天,以前是说过,现在没有了。最近,我根本没拽过勇介的头发,一个星期前,我闹着玩,就拽了一下。可谁知过了两天,他竟然剃了光头,我就是想拽也拽不着呀。只是,我有时想摸一摸。

   

所以,妈妈,你真的不用担心,明白了没有?


我绘声绘色地朗读:一会儿学妈妈,嗓门高高的,不厌其烦地嘱咐;一会儿学孩子,撅着嘴巴,小声地表达自己的不满。绘本真的戳中了他们的心窝,大家边听边笑,恍惚间,似乎人人都成了书中的小男孩。


2.孩子们还沉浸在故事中,我的问题就追上来了:


“妈妈都爱孩子,这种爱有时像春天的阳光,我们乐意享受;有时像夏天的烈日,我们难以忍受。我们似乎和妈妈亲密无间,但心里总会憋一些话,想说又说不出口。今天老师就给你个机会,我来扮演你们的妈妈,你想对她说点什么呢?可以给提意见,也可以表达感恩之情。总之,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有了绘本故事的铺垫,孩子们的心里话纷纷从嘴里往外倒:有的埋怨妈妈偏心,什么都向着小弟弟;有的感谢妈妈,天天早起做饭,还变着花样炒自己最喜欢的菜;有的嘟囔,别给我加作业了,我的腰都快累弯了……


3.领着他们再读绘本,领会“浓缩一句话”“事例助力”“发出请求”的写作方法。


4.内容说够了,写法学会了,再写作文,自然如顺水行船。



“话题导出”生活情境课


一个有趣的话题,轻松民主的气氛,可以帮孩子把很多埋在心底的故事掏出来。


《家人大PK》一课,孩子们把家庭成员都写下来,我们就“家里谁最厉害”开聊。首先上场的,当然是老爸、老妈。他俩谁才是家里的老大呢?


别看孩子们小,家里谁有决策权,心里明镜似的:有的是老妈厉害,大事小事都说了算;有的老爸最牛,家务活一点不干,还常挑老妈的毛病;有的轮流坐庄,平时老爸让着老妈,老爸真生气,老妈就不敢吱声了。


然后我们再说说“我在家里什么地位”,当然必须用故事来证明。孩子们讲述自己的故事时,我引导着他们把故事说具体,把细节描述出来。这样,写出的作文才有滋有味。


学生作文片段:



老妈让老爸下楼去拿个西瓜。老爸正玩手机呢,眼皮连翻也没翻,脑袋连抬也没抬,只是来了句:“你自己不能拿呀!没看到嘛,我正忙着呢!”

老妈先使软的,她抓着老爸的手,轻轻一摇:“老公,看手机也叫忙呀。我口渴了,你就下去拿一个嘛!”这话从老爸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就像没听见一样。

老妈发火了,掐着腰,眼睛瞪得老大,还发着光,像老虎吼一样大声叫:“去给我拿个西瓜就这么难?平时我伺候你爷儿俩,早晨给你们做饭,还天天洗衣服。哼,今天拿个西瓜就推三推四的。必须去,不然你的烟全没收了……”

老爸知道捅着马蜂窝了,腿打着哆嗦,手一个劲作揖:“好了,老婆,别生气了,我马上去,马上去。”说着飞跑下楼了。(宫文馨)



尊重原创,支持好文

喜欢本文,可识别二维码向作者打赏

  



本文为作者原创,节选自《星教师》“2017小学语文年度创新教学设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