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析铜的双重世界

 昆明山 2017-04-12


  摘要:


  一、铜的双重属性


  与其他期货品种类似,铜具有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但相较于其他品种而言,铜的金融属性更明显。


  首先,作为一种工业原材料,铜被广泛地运用在与实体经济息息相关的各个环节。铜消费占比最大的电力电缆行业属于基建投资,而基建又是政府用来对冲经济下行较为有效的积极财政手段。房地产也是消费铜的一大行业,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另外,铜主要用在家电、交运、电子等领域,均是制造业中占比较大的行业。正因如此,铜可以灵敏地反映出市场需求,常被用来预测经济走势。


  其次,铜的产品特性决定了其金融属性,干燥环境中的铜具有很长的储存期限,加工好的精炼铜在合适环境中可长久保存,即使表面氧化的铜经过简单的处理即可再次使用。另外,铜是一种标准程度化较高的商品,这就决定了其在估值、交割等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铜单价较高,近几年每吨价格在30000-60000元/吨之间,具有很强的融资能力。


  二、铜与其商品属性


  商品属性的重要特征即价格由铜的供需来决定。从铜价的历史走势来看,供需的错配决定着铜价的长周期。但近几年以来,铜的供需匹配程度已经较为成熟,供需缺口很小,铜价中短期的波动与其金融属性关系更大。


  1、供求关系决定铜价长周期走势


  长周期来看,从1996年-2003年,铜精矿保持着一定增速增长,跟消费的增长匹配,铜价未出现较明显的波动。而2004-2011年,铜的供给速度明显放缓,跟不上铜的消费,全球铜价也在这几年经历了罕见的高价状态(2008年因金融危机的冲击导致的铜价大幅波动除外)。事实上,在03-07年间全球铜价经历了罕见的大牛市,供应严重吃紧,全球库存持续下降。高昂的铜价和紧张的供需形势刺激了全球铜矿投资和建设。2007-2011年间,全球铜业巨头纷纷作出战略投资扩产的决策,铜矿的投资和建设周期一般是5年左右,从2012年开始之前投资的项目大量投产,导致全球铜矿产量从2012年开始快速增加,并推动全球铜市转入过剩,铜价也从2012年开始转入熊市。因为前期铜矿投资的滞后性,铜的供给出现明显的错配,2013年铜矿产量的同比增速高达 8.3%。随后市场逐渐意识到供需的错配,近两年供给增速明显放缓。可见,铜供需的情况在决定铜价长周期的走势方面还是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