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我们拯救男孩吧(一)

 大圣nhsz9lhz27 2017-04-12



有经验的老师常说,小学是女孩的天下,一上初中,男孩就奋起直追、后发制人。但眼下,这些统统成为历史了。最新数据表明,女孩不仅小学强,而且中学大学甚至博士博士后都可以一路强到底。与此同时,“男孩危机”成为席卷全球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尤其近十年来,这个势头越来越猛,最后演变为专家发出“拯救男孩”的呼声。

有人认为,中国目前亟须解决的还是女童失学问题,中国依然是一个男权社会,不存在这种危机。但是写过《拯救男孩》一书的北京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提醒:现在的现象是30年前教育的结果,现在教育方式的后果会在30年后体现。国内一些教育专家实地调查得出的数据也清晰地显示,这场从欧美泛起的“男孩危机”并没有在中国的大门前止步,“拯救男孩”这个课题对中国同样迫切。

有媒体今年做过一个《拯救男孩》的专题报道,其中提到:在学业上,中国男孩在更多科目上落后于女孩。全国高考状元近十年间男孩的比例一路下滑,从1999年的66.2%滑到2008年的39.7%。女孩则由33.8%上升到了60.3%。大学的国家级奖学金,女生的获奖比例这两年多达2/3。以至于我国教育界曾认真讨论过在升学考试中,要给予男生降低20分的补贴。虽然目前仍停留在讨论阶段,但男孩子的弱势的确引发了专家的关注。

最惨的是,男孩在身体素质上也不占先。1985~2005年中国男孩体质变化状况调查显示,男孩的肺活量、速度、爆发力、耐力等各项指标都在下降,只在个别项目在乡村男孩中有所提高。而儿童青少年阶段最常见的多动症、学习障碍、智力障碍、自闭症等心理病症,男孩的发病率远高于女孩。

一句话,养男孩子越来越不容易。

前一段在快男评比中出现的“伪娘”现象,批评者认为会教坏孩子,赞扬者认为是社会宽容的体现,独独没有从孩子生长教育的根上去考虑。想想看,一个个从以“乖”为标准的成长环境中长大的男孩子,如果表现出更多女孩子的习气和装扮,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就算那些没有以“伪娘”面目出现的男孩子,在骨子里和气质上也越来越接近女孩。在老师们的眼中,男孩子越来越娇气,爱吃零食、爱打扮、爱流泪,倒是女生变得大大咧咧。

各国的教育学家几乎得出相同的结论:现代家庭、学校的教育方式以及流行文化正在毁掉男孩。

现代家庭对男孩子的过度保护和宠爱让男孩子束手束脚,胆小怯弱。父亲教育的短缺和学校中男性老师的比例过少,也加重了这方面的情况。再加上学校的教育从幼儿园起就祭起一个“乖”字大旗,听话乖巧的孩子是老师喜欢的好孩子。适合女孩子的安静的课目很多,但是鼓励男孩子探险、勇敢的课程几乎没有。从小学起,课程设置又是围绕着高考这根指挥棒,升学是教育的目标,而不是鼓励创造。考试要求重复,女生优势再次大过男生,以至于现在连男生一向占多数的理工科都变成女生的天下了。

如果说学校教育更有利于女孩,一到了社会上,你会发现,对男生的要求要多过女生。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扑面而来,很多男孩子就被这样的双重标准绊倒在地。这也就难怪现在的孩子成才容易成人难,工作中非常优秀的孩子一走进家庭,不管是担当力还是责任感,比父辈们差了好几个段位。

流行文化对男孩的影响也不能小觑。现在商业社会塑造的男人形象越来越“弱”,加上对男性用品的市场开拓越来越低龄化,使得男性形象在被商品重重包装下变得越来越“阴气十足”。男孩子本应该有的强烈的好奇心、勇敢、坚忍等珍贵的品质,因为没有充分的发育空间,正在慢慢流失。

2007年一本《给男孩的危险读物》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前列。内容说来好笑,就是教小男孩爬树、玩七叶树果实、建造一间树屋、捉鱼、磨石、制作弹弓,正是他们的父亲或者爷爷那辈男孩子从小玩的游戏。

让男孩子走出家门,离开电脑中虚拟的游戏空间,走到大自然中,亲自动手制作玩具,从中获得乐趣,也获得磨炼和勇气。对生活在都市中的男孩子来说,我觉得这是家庭可以给孩子们补上的重要一课,它远比钢琴、画画和奥数对一个男孩的成长更重要。拯救男孩子,不妨从走向大自然做起提供招生考试信息,分享国内外最新教育动态,揭露教育领域不良师德师风,家长互动育子经验交流平台。敬请长按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