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好的性别教育,是“双性化”教育

 正心正举 2021-06-05

文丨月月 · 主播丨小夜


前段时间,一份《关注和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趋势”的提案》,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这份提案中提到:“我国的青少年男孩有柔弱、自卑、胆怯等现象,追求小鲜肉式的奶油小生。”

“这种男孩'女生气质化’的现象,需要有效'治理’。”

不久之后,教育部回应道:“将从加强体育教师配备、加强学校体育制度顶层设计、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及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培养男孩的'阳刚之气’。”

此事一出,就引起了公众的广泛热议:男孩子有阳刚之气是好事,可是,男孩不阳刚就该被“治理”吗?

都21世纪了,我们还要带着对男孩女孩的刻板印象去教育孩子吗?

要知道,家长、老师不经意之间的性别刻板印象,可能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刻板印象,束缚孩子的发展

小时候,你听过家长、老师说过这样的话吗?

“男孩擅长理科,女孩擅长文科。”

“女孩子就是靠勤奋,头脑没有男孩子活泛。所以低年级成绩好,等到高年级就不如男孩了。”

如今,甚至连教辅资料,也开始歧视女生的理科学习能力。

去年8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辅分社发布了一则新书资讯,《新书丨“男生用蓝版,女生用红版”,基于大数据的“男生女生学数学”系列出版啦!》。

(图片来源网络)

一周之后,该社又发布了另一篇文章《我女儿数学不错,那就买男生版吧》。如果说,前一篇书序是从大数据分析的角度分析了男女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存在的差异,那么后一篇文章则是赤裸裸地暗示,女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不如男生。

试问,家长、老师甚至是出版社频频发出这样的言论,会对学习理科的女生造成怎样的心理暗示?

当她们在学习时遇到困难,或者一两次考试不理想时,她们会不会心想:“反正女生就是数学学不好,努力也没有用”,进而放弃了努力?

可是,女生的数学能力,真的比男生差吗?

2019年,国际顶级学术期刊 Nature 旗下杂志 Science of Learning 发表的一篇研究称,人们的数学能力在男女性别上并不存在差异。女生不存在数学天赋上的缺陷,女生和男生一样可以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STEM)领域获得非凡的成就!

(图片来源网络)

你看,从大脑的构造来看,男女生在学习数学方面并没有什么差别。反而是负面的心理暗示,人为地给男女生造成了差别,束缚了孩子的发展。

性别偏见,正给孩子的人生设限

还记得2019年,成都某小学的男女专属课上了热搜。

(图片来源网络)

该小学专门为二年级的同学开设了男女专属课,教女孩织毛衣,教男生装汽车。

在谈及为何会开设这样的课程时,校长表示:

“近年来我们发现,男孩、女孩在成长过程中,在同一条输出轨道上'被塑造’,导致男孩缺少足够的空间来豪气勃发地成长,女孩则缺乏宁静温婉模样可依循。男孩、女孩存在一定的性别错位现象。”

这话,乍一听很有道理,但经不起推敲。都已经什么年代了,竟然还有人认为女孩只能织毛衣,男孩就要做飞机?

这难道不是赤裸裸的性别偏见吗?

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告诉他们:男孩要有男孩样,女孩要有女孩样。男孩不能玩洋娃娃,女孩也不能玩战斗机。

等到孩子长大了呢?我们又告诉他们:男孩不要当什么男幼师、男护士,女孩也别去企业工作,最好是做老师、公务员,稳定又有时间,可以照顾家庭。

我们自以为给孩子安排得妥妥当当,殊不知却是在用性别偏见,给孩子的人生设限。

但实际上,孩子只有突破了性格的限制,他们的人生才会有无限可能。

就比如:

27岁的李佳琦,从欧莱雅的“柜哥”做起,成为网络爆红的“口红一哥”。

30岁的张伟丽,在UFC第248期卫冕赛中战胜了强大的波兰对手乔安娜,成功卫冕世界冠军。

就像张伟丽说的那样:“我觉得女性可以做很多事情,而且女性不该被定义是什么样的,不是说女性就应该温柔,就应该相夫教子。就像我一样,也可以在这种男性林立的拳台上做得很好,而且也得到了大众的认可。”

所以,请别用我们脑中既定的观念和偏见去定义和限制我们的孩子。在孩子的世界中,根本没有什么“像女孩一样”“像男孩一样”的概念。所有关于男孩女孩的不同,更多的都是后期通过大人灌输给他们的。

而这些观念,很可能造成孩子的自我定式,让他们忽略了人生各种各样的机会和可能。

最好的性别教育

可能是“双性化”教育

英国现代主义女作家伍尔夫曾说:“伟大的灵魂,都是雌雄同体的。”

而在美国,早有一种家庭教育新理念,叫做“双性化”教育。所谓“双性化”教育就是先顺着孩子的先天性别引导他,让孩子在认同自己性别的同时,学习异性的某种特质,从中受益。

这种性别理念培养出来的男孩,既有勇敢、刚强的一面,也有温柔细致的气质。而女孩既能发挥细心、专注的特长,也能兼备坚强的个性。在现代社会中,这些全面发展的孩子比过于男性化的男孩和过于女性化的女孩更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双性化”教育呢?

  • 接纳孩子的性格特质

首先,我们要接纳孩子的性格特质。比如,假设我们的儿子天生就比较敏感、柔弱,我们不能一味地指责他,要求他“像个男孩样”,强迫他与别人交往,这样只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让他变得更胆怯,甚至自卑。

相反,我们要发自内心地接纳孩子的性格特质,并关注他的优势。比如,相对内向、胆小的男孩或许不如一般男孩那么阳刚,但他们往往更专注、温柔、有耐心、有同理心。而身为家长的我们,就要多关注并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性格优势。

  • 提供机会,向他人学习

除此之外,我们要给孩子提供机会,让他们有机会和不同性格的孩子交往。要知道,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让孩子们一起玩耍,他们很容易就能相互模仿学习。同时,我们也要鼓励孩子和异性交流,大家取长补短,人格才得以完善。

  • 淡化性别的刻板印象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尤其注意一点,那就是淡化性别的刻板印象。

一方面,我们可以给孩子更多的选择,只要孩子喜欢,就鼓励他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不要多加限制。比如,男孩子也可以玩洋娃娃、过家家,女孩子也可以玩汽车、高达。男孩子也可以喜欢粉红色,女孩子也可以喜欢蓝色、黑色等等。

另一方面,我们要时刻警醒自己,不要带着性别刻板印象去教育孩子。

举个例子,一对父母带着孩子路过一片池塘,看到几只鸭子。如果他们带的是一个男孩,父母可能会说:“儿子你看,这里有三只鸭子。”如果他们带的是一个女孩,父母可能会说:“女儿你看,这里的鸭子好可爱啊!”

你看,这就是性别刻板印象不经意的流露。同样的道理,一些家长在和儿子说话时,往往会更理性、更客观,而在和女儿说话时,就喜欢用叠字,用撒娇的语气。这些区别看似是细节,但长此以往,却会给孩子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总之,就像教育学家苏格拉底说的那样,真正的教育就是把一个人的内心引导出来,帮助他成为自己的模样。

的确,好的教育不一定要把男孩培养出阳刚气,也不一定要把女孩培养出女孩样,而是要能尊重孩子的个性,成全孩子,让他成为真正的自己。




正心正举

健康与发展公益讲堂开讲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