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货丨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命题趋势分析

 郑王静晓 2017-04-13

从信息时代发展的需求来看,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综合应用能力也是现代人才全面发展的要求。因此,如何在具体情境中实践和考查语言积累与运用、阅读与表达的综合运用,如何使整套语文试题综合化、情境化,全面考查学生语文学习的实践运用能力,是摆在语文教师和试题命制者面前的问题。


   试题概括    


基于对综合性学习试题的中考命题研究,我们选取了22个省市的中考试卷作为样本试卷,对2012—2016年相关省市中考试卷中综合性学习部分的变化趋势做分析。发现5年来相关省市中考试卷中综合性学习题的赋分比例、题量、题型、选材特点均呈现出一定的变化:题型以主观题为主,辅以少量客观题;选材来源于家庭、校园、艺术、历史、自然、政治风云、时事要闻等广阔的生活空间,并将不同生活领域交叉结合,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传统文化、文学素材增多;选材的呈现形式以文字辅以图表为主,非连续性文本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测试内容    


2001年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将识字写字、 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结构体系,构成语文教学中五个不可或缺的环节。综合性学习因为其综合性、情境性、实践性特征,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在测试内容上也呈现出一 些新的特点。下面以2016年22个省市样本试卷中的综合性学习试题为例进行简要分析。


01  打破板块限制,命题趋于大综合 


我们以22个省市的中考试卷作为样本试卷,对2012至2016年相关省市中考试卷中综合性学习部分的变化趋势做分析, 发现综合性学习试题所属位置和版块有很大差异。北京卷、陕西卷、四川乐山卷、天津卷等把综合性学习试题设置为一个独立版块;安徽卷、福建福州卷、湖北黄冈卷、山西太原卷等把综合性学习试题放在语文基础运用版块;江西卷把综合性学习放在写作版块;2016重庆B卷把综合性学习与口语交际归入一个版块。综合性学习试题所属位置和版块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地命题者对综合性学习性质、功能等理解的差异。此外,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与能力、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运用,这种综合运用的特征使其与基础知识运用、口语交际、写作等版块所承载的语文能力出现交叉,由此形成了综 合性学习试题所属位置和版块灵活性的特征。 


以2016年云南昆明卷和四川乐山卷为例。这两套试卷把名著阅读试题融入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既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考查名著阅读,又依托名著阅读活动考查学生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运用,是打破名著阅读与综合性阅读版块的典型题例。这种命题方式打破了试卷版块界限,使命题更加趋于大综合,也许是未来综合性学习试题命制的一种方向。


如四川乐山卷第21题: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 · 宪问》


 ①“以德报怨”只是一句提问,并不是结论。请阅读原文,谈谈孔子希望弟子怎样面对这个问题。

② 生活中还有“以怨报德”的现象, 你将如何面对?


再如云南昆明卷24题: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 保尔的童年就有许多悲惨经历,但正是这 些磨难,使他变得坚强和勇敢。下面两幅连环画都再现了保尔在学校被打骂的情景,请从A、B两幅图中任选一幅,讲述保尔被打骂的具体原因。(要求:40字左右)(3分)


具体看这两套试题,其特征都是以名著阅读为测试材料,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积 累与阅读能力,形成解释、探究判断、实践应用等综合能力。两套试卷测试形式涉及多个方面:为主题选取恰当的文学素材,说明理由,并进行得体劝说;围绕名著插图讲述情节;对比素材进行探究;表达对名著的理解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运用等。测试内容涉及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情节与人物的能力、理解主题并形成个人观点进而阐述观点的能力、实践应用能力 等。


选择名著素材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并形成对文学的理解认识;学习任务的设置综合考查学生围绕中心选材的能力、形成判断并表达观点的能力、依据情境得体表达的能力、概括能力、探究能力等综合能力。由此看来,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的“联姻”有利于实现两大版块的双赢。综观22套样本卷,除了名著阅读,口语交际、写作版块也与综合性学习活动进行“联姻”,实现了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的全面考查。


02  非连续性文本更加多样化,突出实践应用能力考查


通过分析2012—2016年的测试材料, 发现近年来综合性学习的测试材料相对稳定,形成了以文字材料为主,图表或图文相结合为辅的模式,而且文字和图表形式越来越多样,涉及新闻、说明文字、表格、示意图、图片、漫画、说明书、广告词、宣传标语、通知单、建议等。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这些文字图表不具备连续性,被称为非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在现代社会被广泛运用,其实用性特征和实用功能十分明显。学会从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取关键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应有的阅读能力,也是新课标提出的新要求。


新课标提出“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直接将学生的学习环境设置为社会生活的某一情境, 学习的过程就是参与社会的过程,同时, 在阅读过程中所积累的阅读技巧,也成为日后学习其他学科,解决生活、学习、工作问题的工具。所以,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实际应用能力,也有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预计未来的命题仍旧会延续这一命题形式。


综观22套样本卷,发现非连续性文本的材料选择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以2015年和2016年的福建福州卷为例,测试材料涉及的非连续性文本,2015年是表格和图标,2016年则增加了新闻、表格、图片、网帖等,可以看出非连续性文本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图表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新闻、网帖等材料也越来越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所喜闻乐见。文字材料包含的信息量非常丰富,既能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可以考查学生对语文综合知识的掌握;图片可以直观地传达信息,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想象与分析能力;表格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与推断能力,需要学生将数据变化与文字信息结合起来分析,体现了学科的综合。测试形式的多样化,有利于从多个角度测试考生综合运用语文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前综合性学习试题所采用的非连续文本主要有新闻、说明文字、表格、示意图、图片、漫画等,生活中非连续性文本的呈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说明类包括说明书、车票、目录、索引等;清单类包括购物清单等;公文媒体类包括拟写对联、广告词、宣传标语、通知单、建议等;多材料组合类等。预计未来综合性学习试题会结合生活实际丰富非连续性文本的样式,多维度考查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引领语文教学不断开拓学生阅读视野,为未来工作和生活做准备。 


在过去几年中,部分省市综合性学习试题的设置出现情境设置与学生生活情境与体验差距较远的现象,如2012年四川成都卷,要求学生就“如何为住宅区命名” 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建议。从对话题背景的了解情况看,一些学生并不熟悉住宅区, 这样的情境设置就阻碍了学生答题。预计未来的非连续性文本的选取会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 展示自己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语文能力,同时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提高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


例如,说明文选取与课文相关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有关内容;校园生活内容,如宣传栏、广播、海报、课程表、监考安排表、作息时间表、社团活动安排表、运动会秩序手册等;社会生活内容, 如外出时的列车时间表、航班消息、公交运行图、天气预报等。这些与学生活密切相关的非连续性文本,会是综合性活动试题主要测试材料。2016年一些省市也在这方面做出尝试,如安徽卷利用药品说明书,要求为老年人解说如何用药;福建福州卷要求看网络帖子谈感受;福建泉州卷利用与文学阅读相关的作家图像,要求学生为校报选插图。这些试题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非连续性文本为测试材料,设置的情境贴近生活真实情境,预计会是未来综合性学习测试的方向。

 

总之,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需要运用多种教学途径、工具、手段、形式、方法或技术等教学策略进而开展语文学习活动的学习方式,体现出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策略上的综合。通过对2012 —2016年的中考综合性学习试题的分析回顾,发现围绕一个主题,从生活中选取恰当的情境,将语文课程领域内的各个版块有机整合,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不同的测试内容和测试形式,考查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与运用所学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仍会是未来命题的方向。


本期编辑:李 莎


(本文选自《中国教师》总第277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