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解: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伟天英 2017-04-13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此章讲为政,初步展现了老子的朴素无神论。其思想,从天道到人道,从自然到社会。这在“天”为最大的诸子时期是颇为不易的,甚至可以说是极其超前的。就算放到当今社会,无神论依旧是经得起考验的。

道德经解: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小荷才露尖尖角

天地不仁,老子认为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不是仁慈,亦不是不仁慈,在其眼中,万物平等,毫无高低贵贱之分。那么,在天地眼中,万物为何物?刍狗尔。刍狗,用草扎成的狗。古代专用于祭祀之中,祭祀完毕,就把它扔掉或烧掉。

很多人初读此句,都会误以为,万物在天地眼中是渺小的、轻贱的、无用的。然而,真是如此吗?

私以为,老子用“刍狗”为喻,并非弱小之意,只因其没有生命;更无轻贱无用之意,只因其生灭枯荣颇具意味。《庄子》可以说是《道德经》的深度解析,读道不可不读庄。在《天运》篇中,庄子谈到了“刍狗”:

孔子西游于卫,颜渊问师金曰:“以夫子之行为奚如?”师金曰:“惜乎!而夫子其穷哉!”颜渊曰:“何也?”师金曰:“夫刍狗之未陈也,盛以箧衍,巾以文绣,尸祝齐戒以将之。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之而已。将复取而盛以箧衍,巾以文绣,游居寝卧其下,彼不得梦,必且数眯焉。今而夫子亦取先王已陈刍狗,聚弟子游居寝卧其下。故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是非其梦邪?”

庄子讲到了刍狗的“前世今生”。出生之初(刚刚制作完成之时),尸祝(祭祀官)十分用心的装备它(盛以箧衍,巾以文绣);在祭祀之后,却被弃之道旁,任人踩踏,甚至会被某人带走,当成柴火烧了。刍狗之出生、之死亡、之尊荣、之衰落,与包含人类在内的万物何其相似?诞生之初,众生欢喜,尽享尊荣宠幸,继而衰落、灭亡,甚至灰飞烟灭。人类以刍狗祭天,殊不知,在天地眼中,人类与刍狗殊途同归。

道德经解: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映日荷花别样红

人类不应以“刍狗”而怨天,而应感恩“天”之平等,用努力、勤奋、拼搏,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天地育万物,不是因为爱;万物衰落灭亡,更不是因为恨。归根结底,只是因为天地遵循着“道”,无限循环。

天地只是“兴”,老子认为,圣人应该与天地一样,以百姓为刍狗。圣人应当无所偏向,不特意对百姓施暴,不试图干涉百姓的作息,对老百姓也不应有厚有薄,而要平等相待,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安排作息。亦即无为。如此,人类繁衍生息,社会文明昌盛。统治者政令繁多,无疑会激发矛盾,令百姓欲望丛生,最终走向灭亡。更何况,圣人几何?统治者的政令往往带有着浓烈的个人主观,不乏片面性,甚至谬误。

橐龠,风箱。

天地之间,好似风箱,空虚却不枯竭,鼓动之时,风生水起,生生不息。为政亦如是。政令繁多,使人困惑,不如守中。

道德经解: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留得残荷听雨声

不如守中,是本章的重点。老子的守中,与儒家的中正、中庸、不偏不倚,又有不同,含有“无数”之意。为何说“多言数(shǔ)穷”?穷,有无尽之意。打个小比方,古人好占卜之道,遇事之前,喜欢算上一卦。初算,不宜出行;再卜,不宜闭门不出。这就是数穷,无论怎么做,都于事无补了。所以要“守中”,要将机会保留下来,用在关键的时刻。老子借由正反论中和之理,宇宙在于有和无,社会在于昌和亡、盛与乱,人生在于强和弱、刚与柔。故而,守中显得特别重要,具有实存意义

欢迎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