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怨恨为何持续存在,又该如何驱散

 伟天英 2017-04-13

怨恨可能持续一生,除非你面对它。

怨恨为何持续存在,又该如何驱散

“这让我很生气!”哲学家们指出这种表达是有益的(MacLachlan,2010),这表明你尊重自己,不让别人利用你。生气表明你能够区分对错,在你受到不公正遭遇时能够觉察。相比之下,心理学家会为怨恨感到担心,因为他们有着不同的视角。

对于心理学家来说,长期的怨恨可能是对不公正遭遇的不健康反应。这些不公正有时无法逃避,例如来自伙伴的不断贬低,或是不明事理的老板的无理要求等。这种情况下,怨恨代表着愤怒在从浅到深发展,并且会持续,进而导致不快乐、持续烦躁和心理受损,包括过度焦虑和抑郁等(Enright&Fitzgibbons,2015)。

让我们保持哲学家的怨恨,排除心理学家的怨恨。

然而,心理学家的怨恨经常不请自来,无法摆脱。事实上,如果不加以觉察,你的心理可能被它控制。为什么呢?原因有三

首先,我们都曾体验过在别人冒犯我们的时候,勇于回应的那种振奋的感觉。我们会捍卫自己,会抵抗。怨恨不仅可以让你感到振奋,而且还能让你体会到力量。有些人甚至培养这种有益的感觉。我认识一个人,他习惯在早上喝咖啡的时候,回顾过去遭受过的不公正,借此获取新一天生活的内在力量。他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直到有一天他意识到:长期这样下去,他在上班之前就已经精力枯竭了,因为他的肾上腺素急剧攀升使他过于兴奋。这个例子表明有些短期内的积极反应,在长期看来未必那么积极。

第二,即使我们意识到怨恨带来的短期振奋给我们带来了麻烦,我们也不知道该如何让怨气离开。我该如何消除怨恨?有什么办法能让我获得一些内心的平静?慢跑可能有效果,但跑步结束,恢复了精力,愤怒还会回来。放松训练呢?同样的问题:肌肉放松一旦结束,怨恨会和过去一样再次出现。所以常有人说“我就是不知道如何摆脱怨恨!”。

第三点是最可怕的。怨恨可能会成为你自我认同的一部分,你的一部分。你从一个表现出怨恨行为的人转化为一个怨恨的人,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很大。当你开始认为自己是某种特定类型的人的时候,这可能就是自我认同改变的危险信号。人们常常会带着某种个性(一种“自我”的感觉)生活,因为他们害怕改变。熟悉的环境比新环境要好,即使熟悉的环境存在痛苦和不必要的折磨。

那么,对怨恨这个不速之客我们该怎么办呢?

怨恨为何持续存在,又该如何驱散

试试下面五种方法:

  1. 尝试体会造成你困扰的人的内心世界。他可能承受着过去积累的更多的怨恨?他可能生活很痛苦,这种痛苦影响到了他人和你?你能从伤害你的人身上看到他受的伤害吗?

  2. 承诺不伤害伤害你的人。这样可以激发出一种新的内在力量。

  3. 直面痛苦,不将这种痛苦传递给其他无辜的人。这可以加强你的力量。

  4. 科学家不止一次指出,有一种怨恨清除工具叫做宽恕(Enright,2012)。宽恕是向带给你怨恨的人传递友善的一种方式。与紧握拳头的力量不同,宽恕的力量是你能够对怨恨的人表现出的心灵的包容性。这可以带给你内心的解脱。

  5. 最后,适应新身份:我是一个可以在痛苦中屹立不倒的人,是一个可以原谅别人的人。我甚至是一个可以要求怨恨离开的人......怨恨真的离开了。

怨恨为何持续存在,又该如何驱散

哪种生活更好呢?是充满怨恨的生活,还是自由善待他人与自己的生活?

编译:健心房

怨恨为何持续存在,又该如何驱散

更多活动信息,加入抑郁焦虑交流微信群,请加健心房微信公众号(ID:iask36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