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联航受害人与航警最初争执视频曝光 原本同意下机 全美顶级律师加入法律团队

 乐主成宇 2017-04-13

 2017-04-13 

亚裔医生David Dao被从美联航飞机上粗暴拖走事件,到现在已经过去三天。目前,69岁的受害者已经聘请了律师;与此同时,从昨天的道歉,到今天接受电视采访,虽然坚持“不会辞职”,但美联航CEO的总体态度还是在继续软化,只是从舆论的反应来看,估计收效甚微。

受害人尚未出院

已在芝加哥聘请律师

在肯塔基州行医的受害人David Dao,目前已经聘请了两位顶级律师,其中一位Tom Demetrio以常常出现在极受关注的个人伤害案和航空业案件中闻名,过去曾经为客户协调争取累积超过10亿理赔。据传是个不会打输官司的知名大律师。

另一位来自不同律所的代理律师名为Stephen L. Golan,他昨天发布了一份声明,表示David Dao仍在芝加哥的一家医院里治疗。声明中还说,David Dao的家人对于大家的关心和支持十分感激,目前他们只希望他尽快康复,在他出院之前,家人希望保持隐私空间,不会对媒体做任何表态。

David Dao代理律师发布的声明

美国中文网驻芝加哥记者赶到了位于芝加哥西北部的医院Advocate Lutheran Ceneral Hospital,被拖拽造成受伤的David Dao目前还在医院中接受治疗。但是记者被警方拦下称目前医院不接待任何媒体的采访。而之前守在医院的外的几家媒体也已经撤走。

本网记者邱洪辉在Advocate Lutheran Ceneral医院街对面

记者获悉,明天(4月13日)上午十点,两位律师将和David Dao以及家人召开新闻发布会,我们的记者也将第一时间带来最新消息,请关注美国中文网以及微信更新。

今天受害人律师表示已提交一份紧急要求告知诉状。诉状对象包括芝加哥市府、运营奥黑尔机场的市属公司、美联航、以及运营3411航班的运营商。诉状要求保留并保护4月9日当天所有乘客登上3411航班的监控录像 、机内驾驶舱语音记录、当天乘客完整名单等。

今天,受害人律师提请保留案发当日证据。

另有媒体报道称,芝加哥库克郡州检察官福克斯(Kim Foxx)昨天在参加华埠百日履新演讲时,也表示他们正在了解航警是否存在执法过程中违法。并考虑起诉涉案人员。根据芝加哥航警局的声明,动手强拖受害人下机的警察已被停职,因为他“未依规定执法”,但航警局不愿透露这位警察的姓名。

4月12日,我们驻芝加哥记者联系了检察官办公室,但是却收到他们回应表示:自己没有涉及这个案件。

芝加哥库克郡检察官办公室回复本网驻芝加哥记者邱洪辉

美联航CEO:我不会辞职


美联航拖曳事件,在最初24小时内连续恶行发酵,与首席执行官穆诺兹(Oscar Munoz)的处理有直接关系,由于事发后的第一封声明不痛不痒,以及在内部邮件中将被打乘客David Dao描述为“制造混乱”的人,Munoz被网友抨击为傲慢且冷血的人。

直到周二晚, Oscar Munoz才向被拖出飞机的乘客表示歉意。他在星期二的最新发言中表示同情并表示歉意,并表示将对局势及其政策进行“彻底审查”,结果将于4月30日前公布。

周三早晨,Oscar Munoz再次出现在公众的面前接受ABC电视台《早安美国》采访:他对于周日晚发生的乘客遭暴力拖拽出飞机的事件感到“耻辱”。

他信誓旦旦地保证,“这样的事情不会再发生了,我们不会再要求执法人员上飞机将买好机票的乘客带下飞机,我们不能这么做”。

问到他第一时间的内部信件毫无道歉之意时,他说'我想我对大多事情的反应,都是先设法取得事实与背景。最开始的声明太简短,并不能真实地表达出我的耻辱感,我和美联航的其他同事都对此事感到“难堪”事发后,我们第一时间考虑到向David Dao和他的家人,以及这趟飞机上的其他乘客道歉”。

只是如此迟到的“道歉”又有多少人买账呢?

据悉,美联航事发24小时后,市值在11日瞬间蒸发2亿5500万元,又有消息称芝加哥最著名的大律师Stephen Golan和Thomas Demetrio都将成为被打乘客David Dao的代理律师。这也许会成为世界律师界又一个经典的案例。

在今天这样的情形下,CEO想不出来“真诚道歉”也难了。笔者认为这份致歉已经失去了原本止损的意义,它更像是被逼迫出来不得不做的表态。剩下的事情恐怕正剩下焦头烂额。

Munoz在采访时表示:大家现在看到的是“美联航糟糕的时刻,但美联航不只是这样的”。他坦言事件出在组织问题,没有提供第一线主管适当的程序依循,'这是我的问题,我必须解决,我们还有没做的事',未来会彻底检讨目前规则,不让事件重演。

但是Munoz同时清楚明白的表示:我不会因此辞职!Munoz从一开始没有诚意的道歉,有如提油救火,要求他下台的请愿人数已破5万人。

这位年薪约670万美元的CEO在上个月刚刚被全球公关咨询业权威杂志《公关周刊》授予年度沟通大师称号。《公关周刊》在颁奖词中写道,Munoz表现出了自己是一个懂得沟通价值的聪明、坚持并且优异的领导者。他懂得如何与雇员联结和分享自己对于航空公司的想法并且能够让雇员们根据他的想法团结起来,这也是《公关周刊》授予他2017年度沟通大师的关键因素。

现在回头来看获奖评语与Munoz所做的出的事情又是多么的讽刺!笔者实在不知道是什么“动力”让他坚决不辞职!脸太大了!

同机乘客:

受害人最初自愿离开飞机

昨天,美联航已经承认,在乘客都已经登机以后突然需要腾出四个座位,是因为有内部员工由于工作原因需要登机。而当时同样在这班飞机上的乘客Jayse Anspach透露,实际上,David Dao和妻子最初表示自愿换乘下一趟航班,但当他们发现要到第二天下午2点半才有下一班飞机后,David Dao说“不行,我得回去工作”,然后坐回了座位。随后,机场航警坚持要他离开,但David Dao也非常坚持不愿下飞机。Anspach回忆说:“他一直强调'我不能迟到,我是医生,明天一定要去工作'。”

一位网友昨天在Facebook上传了一段视频,视频展示了事发当时David Dao和警察的一段对话。拍摄者是一名名叫Joya Griffin Cummings的女子,她当时就坐在David Dao的正后方。视频里David Dao一手举着电话,似乎在与某人通话。

视频一开始,David Dao对航警说“我不会走的,我是医生,明天早上8点有工作”,同时他一手拿着手机举在耳边,对电话里的人表示“要告美联航”。航警继续要求David Dao离开,David Dao则一边生气地摇头,一边重复“我不会走的”。

接着航警表示“那我必须要拖你出去了,你知道这会是什么样对吧?”David Dao回应“你可以拖我,我不会走的,我就在这儿待着,你得拖我才行(you'll have to drag me)。”航警警告他“我只是告诉你,这会更不好受(it's going to be a lot harder for you)”,但受害者打断他说“我知道,我宁愿坐牢。”

随后航警问了一遍“你宁愿坐牢也不下飞机吗”,David Dao给予了肯定的回答。在这之后,双方又交谈了几秒,可以听到David Dao表示自己刚从洛杉矶飞到芝加哥,现在很想回家,但这之后视频中断了。


同机乘客Cummings发布的视频,展现了事发时David Dao与警方的对话。

拍摄这段视频的Cummings今天在Facebook上说,David Dao只是想要回家想要按时工作,他一直解释自己为什么要回去,也质疑为什么自己会被选中,“任何人遇到这件事都会像他一样被激怒”。Cummings目前怀有身孕,事发时还带着年幼的儿子,她说,当航空公司叫了航警上来后,她很担心自己和孩子的安全,因为机舱空间狭小,她不知道会不会有冲突发生。

Cummings还表示,昨晚一位美联航代表给她打电话,致歉并表示愿意全额机票退款。Cummings说,在所有乘客目睹了这样的不公事件后,这只算是美联航一点小小的表示,并表示希望看到制度改变,消费者权利得到更好的保护,也希望警察暴力可以终止。

Cummings接到的美联航代表电话部分文本内容

随着事件发酵,还有更多乘客也站出来发声。一位职业为高中教师的旅客写信给芝加哥当地报纸,“更不幸的是,我当时正和7名学生一起从春假归来,他们也目睹了这一幕”。

在信中,这位老师愤怒地质问道:我们给孩子们树立了怎样的榜样?教育他们如果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就迅速诉诸武力吗?教他们不用尊重别人,用暴力解决问题吗?

他还说,自己被美联航与航警的行为深深震惊以外,也被同机乘客们试图干预的行为所鼓舞——有的人出声制止,有人站起来表示自己愿意下飞机,还有一位父亲一边安慰8岁的女儿,一边对航警说“你应该感到羞愧”。这位老师说,“这些才是我们应该给孩子们树立的榜样”。

深陷丑闻的美联航,还不知要何时才能脱身,更多人也在审视美联航的管理问题,以及其公司的企业文化。

虽然“超售”在这次事件中一度被热议,新州州长克里斯蒂今天也表示,已经向川普政府提出,在出台更多规定约束航空公司之前,取消“超售”制度。但不管怎样,目前来说无论是“超售”还是“员工特权”,仍然是一个普遍现象。但为什么美联航会直接找来警方导致最后的暴力事件呢?有业内人士分析说,是航空公司给予当班执勤员工的权力太小(无法做主决定提高补偿价码),加上僵化的企业文化和思维模式,才引发了后来的冲突。

还有分析说,事发航班是美联航承包商Republic Airways运营的航线,而发生美联航员工需要上飞机挤掉原有乘客,这本身也凸显了后勤协调的漏洞。

另一方面,美联航CEO在起初声明里维护员工,称他们“遵守了既定程序规定”,这也引起了不少人注意。有财经人士表示,现任CEO穆诺兹到任后,大力改善劳资关系,这帮助了美联航破产重组后的稳定发展,但也造成了整个公司“重员工多于消费者”的思维。而政府对于这种现象的监管问题,则是一个更深的坑,可以想象需要更多时间来改善。

这次事件中的另外一些问题也很值得讨论。比如“随机生成下机乘客名单”,理论上,在缺少自愿乘客的情况下,航空公司会用计算机自动挑出需要让座的乘客(需要注意的是,任何结果都应该在乘客登机之前告知)。但这果真是“随机”吗?

实际上,任何随机,也都是按照操作人员设定的算法来决定的,而算法中可能包含的标准有定价、购票状况、check-in时间、座位安排等等。说到定价,笔者想到此前盛行的一个说法:航空公司可能倾向将亚裔换下飞机,因为他们通常擅于找到廉价机票,出价不高。

当然,这个说法的真实性完全无法得到验证,事实上,对于航空公司的挑选系统究竟如何运作,我们常人都不得而知,美联航公关人员也表示他们无法说明这一点。此外我们现在也仍然不想把这件事和族裔扯上任何关系,但从这些猜测可以看出,“随机”抽取的标准,可以是各种各样的,都取决于操作人员输入了怎样的标准。而所谓的“随机”,真的是公平公正的吗?航空业在这一块,是否可以有改善的空间呢?

美联航这次的事件仍在发酵,对于它的讨论很多,对于它折射出问题的讨论更多,美国中文网也会为您持续关注事件后续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