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思考比勤奋更重要

 笑而不语2018 2017-04-13

本周主题:思考


01


【管理日课17.4.9】

1

保持谦卑心、敬畏心、责任心,需要深度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a、地球离了我不转了吗?

b、我配得上别人给予的赞誉、信任、给予吗?

c、我为别人和团队创造了多少价值?

d、我如何比昨天更进步一点?

e、今天我干了哪些傻逼和牛逼的事情?


2

看《鼎泰丰》,整个企业谦卑、认真、专注,我们与之相比,差距不是一点点,如果我们团队足够的努力,用十年能赶上人家就已经很不错了。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们切不可取得点进步或成绩就抱着功劳簿开始放纵自己,傲慢、自以为是、堕落等等都会浮现出来,这是团队最大的灾难。


任何一位管理者,你背后都有许多成员,而成员背后有家庭,我们万不可因为自己的放纵而毁了团队。这也是管理者最大的使命,你的存在不仅仅是你自己,你会影响团队的命运。


3

人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要工作、要生活、还要学点艺术。这样的人生才不乏味、无趣、贫瘠。


听点音乐、看点电影、拍拍照片、写写东西、看看绘画等等,很多很多,总有一款适合你。你不可能发味到没有任何爱好和兴趣,只要你保留一颗感受之心,学会去发现和享受美,别被烦杂的事务吞噬了你的美感。


思考要有深度,不仅需要理性的逻辑,还需要感谢的艺术修养。


4

一个自我要求低、缺乏成长意愿的人往往会有以下表现:


a、听不进意见,任何的意见他都会给你否决掉;

b、不接受反馈,谁反馈跟谁急,并且对于反馈者进行攻击;

c、对于自己的言论和点子确信不疑,并对质疑者抱持鄙视和仇恨的态度;

d、随意化,做事情不思考,总是随意而为,不考虑后果;

e、掩饰自己的错误和缺陷,把面子看得比里子重要;

f、抱着过去的成就不放,常谈:想当初我……;

g、喜欢对别人指手画脚,哪怕自己是错的也坚持到底;

h、缺乏反省意识,且死不悔改;

……


5

缺乏感性能力,是我们工作难以提升的关键,因为无感或习以为常我们就很难解决存在的问题。


感性能力提升,得靠艺术的滋润,如:欣赏电影、音乐、书法等。



02


【管理日课17.4.8】


1

真诚领导者最核心的素质,它可以抵挡一切方术,能让你拥有领导团队最大的力量。


领导者一旦虚伪、装、假,就会破坏团队的氛围,无法领导好团队。


2

领导力要平衡感兴趣和理性,太感性就会主观,太理性就会太客观。感性和理性平衡好,才能有情有理,张弛有度。


3

专注和投入,才能发现更多问题,浮于表面的晃荡是很难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的。很多有价值的发现,就存在于细节当中。大面上的事情,很多人都能做好,细节才是见证你领导力的地方。


一旦发现不了问题,管理者的价值也就大打折扣。


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管理者的存在才有价值。



03


【管理日课17.4.7】


1

节奏越来越快,微博、微信、腾讯新闻,每天花大量时间在刷这些app,刷的头脑昏沉、额头大涨,却并没有好好感受这个世界、工作、生活、身边的人,也没有静下来去好好读一本书、聊一会天。


把自己时间沉浸在虚拟世界,感受力下降,思想贫瘠,心灵粗糙,这是如今这个信息大潮下很多的真实写照。


必须逃离这个状态,去好好做事、读书、聊天、感受这个世界。


为了不让自己变的粗糙、乏味、苍白,我关闭朋友圈,接着卸载了一系列app,如腾讯新闻、今日头条,让自己清静下来,回归人的本性。


2

“鸡蛋从外部打开是鸡蛋,从内部打开是生命。”


对于人来讲,自我要求是成长,别人要求是压力。任何一个缺乏自我要求的人,别人的要求只会成为多余。


随着职位、地位、财富、权力的获得,批评你、要求你的人越来越少,自觉性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有人继续要求自己,有人自甘放纵。这个时期,也是你最危险的时候。


人一旦没了自律性,也就是走向毁灭的开始。当你不再要求自己,情绪、习惯、欲望就会成为你的主人,把你引向深渊。身居要位的人,下不敢说你,上不想说你,平级给你面子,你得学会自我批判、自我否定,才能避免犯下大错。


3

打消自以为是的状态,及时否定自己,是成长的催化剂。


成长慢或者不成长,往往不是方法和能力的问题,而是狭隘的视野和自我使自己进入自以为是的状态,完全屏蔽掉很多成长的机会。



04


【管理日课17.4.6】

1

“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能让我们深入挖掘自己,找到自己的方向和人生终极使命。


很多人一辈子稀里糊涂,没活明白,其实是他们没有想明白,只是碌碌无为的陷入庸常的事务中。


2

价值观与方法哪个更重要?


价值观看似很虚,其实很实。方法看似很实,其实很虚。


通过反复思考自己人生和工作的意义,及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它会在很多诱惑、疑惑、岔路口、选择面前让你清晰你该如何做。而方法,有很多种,有的方法看似很利于你但不见得就能做,它需要价值观的指引才不至于酿下大祸,如你不能为了财富而去欺诈。


3

权力是一面镜子,能暴露和放大人的品格。


有的人获得权力后就放纵自己、腐败、堕落、享受,从此把自己弄得高高在上。而有的人,会利用手中的权力获取更多资源、人才,去创造更大的价值,为组织和他人做出更多的贡献。


看一个人是否可以担当担任,不是看他原来如何,关键看他如何运用自己的权力。一个运用权力为自己谋私利的人,难成大器;一个运用权力为他人做贡献的人,可重用。


4

看似我们活了二三十年,其实对这个世界了解甚少,今天的很多理解是年少时奠定的,顽固的坚持,直到越来越难以理解这个世界。


除了管理,最近我思考比较多的话题是:故乡、生存、命运、底层人民等。回望过去,时间变迁,时代转变,一波波普通大众在挣扎、绝望、希冀,真实与幻想夹杂。


观察并记录这个时代,回望时代变迁,我觉得这是蛮有意思的事情,我试图更加清晰的理解和认知这个世界与这个时代,找回丢失掉的良好传统并迎接新的创新和变化。


5

累积的力量有时大到吓人,一个会习惯可以毁你一生,一个好习惯可以成就你一生。


无论好习惯还是会习惯,往往都在一个你没有意识的当下形成。过好每个当下,尽量形成更多好习惯。



05


【管理日课17.4.5】

1

很多人不思考,很多人思考不对,很多人思考不深。


“深度思考比勤奋更重要”因为思考很浅,没有想明白、没有弄清楚,就去行动,结果会方向跑偏、行动没有效率。深度思考能让我们更加高效、更加准确。


保持好奇心,养成思考的习惯,是进入思考深度的基础。刀越磨越锋利,脑子越用越灵光。


2

单纯的理性思维会让我们过于理性,而失去敏感度,人文社科可以弥补这个短板,增加我们的厚度。


电影、音乐、文学、哲学这些人文社科可以给我们更加感性的思维,让内心更柔软、具有同理心、更加感性。


看懂一部《地球的脉动》可能比你读十本管理书籍都收获要大,它可以打动你人性深处的触点,引发人文精神,提升你的领导力。


人的成长不能只停留在功利性东西上,有些看似无用或浪费时间的事情,比如:人文社科,往往会在你成长中奠定关键的根基。


做管理不能只看管理书籍,做厨师不能只研究菜,高水平者往往都是跨界汲取营养的高手。只局限在自己的圈子,以自我为中心,是不可能会有更高的成就。


思考的深度要根植于理性科学和人文科学。


3

成长要永不知足,时刻自省和寻求反馈。

收获要永远知足,时刻感恩和惜福。

这是我们保持进步和成长的关键。


06



【管理日课17.4.4】

1

思考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直接的价值?


a、通过思考,我们能梳理清楚自己的方向,找准自己人生定位,坚定不移的围绕目标前进,可以少走弯路和拒绝没有必要的诱惑。


b、通过思考,更加清楚的进行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更好的发挥优势克服劣势。


c、通过思考,能深入认知到事物的本质,抓住根本,以更好的决策和指导自己的行动。


2

吉姆·柯林斯说,有时候我们判定一个卓越的领导者有一个特别简单的标准,就是敢于或者习惯于说:这个我可不懂。


能当众承认自己的错误和问题,这是卓越领导者的基本特性。他们往往很真实,不会去伪装自己,不因自己的虚荣而忽略真实。当然,这也是每个人保持持续成长和进步的良药,它可以让我们真实看到自己的无知和缺陷,进而通过革新、学习获得改善。


最可怕的是,明明自己错了,还一味的辩解、找理由、寻求自我证明的证据,这样只会在错误的道路上给走越远。


3

管理者要留给自己静下来的时间,在一个安静的时间,没人打扰、没有具体的事情,也许是睡觉前的一段沉思、也许是休息时一个咖啡馆的午后漫想、也许是街头下班后独自一人的溜达、也许是一次郊游的登山之旅、也许是一次佛刹的跪拜感恩、也许是埋首书籍的阅读……用来思考思考人生、事业、家庭、兴趣、困惑。


烦事缠身,混乱如麻的境地,只会让自己陷入到麻痹、无效、压抑的状态中,彻底搞毁自己的心情、情绪、动力,进入被动执行的局面,事业与生活都显得没有意思和意义,时间久了就会消磨自己的斗志和兴趣,乏味、贫瘠、无聊会成为人生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兴致、趣味、意义、激情。


4

眼界、见识、审美对一个人的来说多重要?


这些不提升就会对很多问题视而不见或习以为常,造成改善和革新困难,错误重复犯。看似简单的事情,因为眼界狭窄、见识短浅、审美粗糙,你会卡住很难解决,哪怕是一个热情微笑、一身整齐的着装、一声招呼这样简单的事情都如此。


5

慢下来,跟随内心的真实声音去行动,别被外界嘈杂、浮躁、喧嚣的声音所裹挟,才能抵达完美的自己,才能做出真正像样的产品和服务。


07

【管理日课17.4.3】

1

本周我们探讨“思考”。


思考是思维的一种探索活动,思考力则是在思维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具有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作用力。


说白了就是我动脑筋的过程。很多创造性的方式、模式、方案就是在动脑筋的过程中产生,并极大的推动个人和企业的发展。有时甚至是突破性的进展。


同样做事情在同样的时间,有人成为一流高手,有人进步缓慢甚至倒退。这背后就是思考力在发挥作用。任何只靠体力行动,不进行思考的人,都不能取得本质的进步。


管理者本质上是脑力劳动者,不能掉进事儿里导致思考乏力,出现“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的局面。管理者一定要“以身作则”在一线带动,但必须在体力劳动时思考意义和目的,并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优化方案,不能跟普通员工一样只是干活。


2

管理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走心才能领导好团队,用心对待顾客、用心对待员工、用心对待环境、用心做产品服务。


任何大意马虎、草率、粗糙,都会从团队士气中反馈出来,都会从产品、服务、环境等细节反馈出来。


3

不用想就直接干,还突然发现自己胜利了,这样的时代成为过去。


今天是一个讲究精细化的时代,考虑清楚精致行动。


世界嘈杂,需要安静笃定的匠心

李顺军频道

只 | 为 | 最 | 好 | 的 | 分 | 享

探讨管理|思考人生|扯淡吹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