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性思考,从告别这七个思维陷阱开始

 昵称29678272 2017-04-13

Keep calm(保持冷静)

理性是个好东西,但以前的我总做不到;

后来我决定,降低标准,至少不做“不理性”的事儿就成!

慢慢地,在这个过程中,我与理性不期而遇。



关于理性,毕达哥拉斯说过:

“别的动物也都具有智力、热情,但理性只有人类才有。”

这句话糙一点讲,就是人和畜生最大的区别就是能动脑子,会理性思考。

但怎么样思考就是理性的?其实蛮难界定的。

维基百科上对理性定义是:

理性,相对于感性的概念,它通常指人类在审慎思考后,以推理方式,推理出合理的结论,这种思考方式称为理性思考。

——维基百科

概念很容易理解,但是,人生来就是感性动物,从婴儿到老年,正是通过对世界的不断探索,逐渐完成对理性的启蒙。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人对理性的认识往往存在盲区,什么样的状态是冷静的、不冲动的,怎么样就算是审慎思考,很多时候我们自己都无法界定。

自以为足够风轻云淡,但在别人眼中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自以为风度翩翩,但其实早被大家鄙夷,自我认识与他人眼中的自己天差地别,这种现象并不少见。

但从别人的感官中获得的反馈也并不全面,君不见,众人追捧的大师偶像,确有才华的不多,南郭先生般滥竽充数,擅长忽悠的不少。

那既然靠自己和靠他人都难以界定理性的界限,我们应该如何达到所谓的“理性思考”呢?

在《沟通的艺术》一书中,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这本书没有告诉我们,“理性思考”是什么样的,而是全面系统地罗列出了,我们几乎都犯过的七个“不理性思维陷阱”(Panda表示全部中招)。

作者的目的也很简单,一件事想要处处做到正确很难,但不犯错却是可以达到的。

遵循着书中的清单,在日常的践行中,Panda通过检索自己行为发现,其实当我们在行动中不断发现并修正自己不理性的行为时,理性的火花将会不断地闪现。

本文将为大家对这七种不理性的思维陷阱,进行详细介绍:





目录

1)赞同的谬误

即:希望获得所有人的赞同

试想一个场景:

在一场比赛中,我们的作品已经获得大部分人的赞扬,成绩很高,然而这时候,有一人站了出来,抨击我们的作品不值一提,简直就是垃圾!你的反应是什么样呢?

说实话,从前这样的事情对我来说糟糕透了,我的脑子里会只剩下那个批评我的人(凭什么他这么说!他有什么资格这么说!....),到最后,我甚至会完全忽视所有的赞扬,只留下他的批评。

如果你的反应和我一样,那恭喜你,陷入了第一个不理性陷阱——赞同的谬误,即认为我们一定要让所有人满意的心理。

一个公式精准的描述了这个现象:

“1条侮辱+1000条赞美=1条侮辱”。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得到认可,甚至希望得到所有人的赞同,可是这并不现实,并且是不合理的。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没有必要讨好每个人,如果你会耗费难以置信的时间从他人身上寻求认同,那你需要醒一醒了。

2)完美的谬误

即:认为我们能够完美的处理好任何事情。

完美,是一个超棒的词,人人都希望能够得到这样的评价。所以,完美的谬误,就成了我们大部分人都会陷入的一个思维陷阱,无论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

“xxx怎么可以离婚呢?!再也不相信爱了!”(明星也是人嘛)

“为什么玩狼人杀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我的身份!我怎么这蠢啊!”(这分明是两回事呀)

“我竟然.../我怎么会../等等.”

仔细倾听自己的话,把用这些字开头的话记录下来,你会发现我们经常性陷入完美的迷思,潜意识中会认为,如果我们不完美,别人就不会欣赏我们,所以沟通时很少说“我不懂”“我不行”。

但其实事实是什么样的呢?

世上没有生而知之,任何人都是通过学习不断成长的,不要妄想一开始我们就能门门精通,无所不能。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同时接受不完美的他人,存在即合理(在一定领域内),这是理性思考的前提。

3)过渡推论的谬误

即:夸大事情发生的频率和严重性。

夸张是一种很好的交谈技巧,一些褒义的词语应用在人际交往中会很有帮助,例如:“你今天漂亮极了”“美呆了”“WOW”,但在其他场合就并不合适了。

回想一下,你有没有说过这样的话:

“你从来不听我说话。”

“你老是迟到。”

“我没法想任何事了。”

试着进一步思考,你就会发现这些“绝对的”陈述几乎都与事实不符合。

在负面的评价上,我们总是倾向于用夸张性的词语,意图让对方(或自己)意识到问题严重性。但与此同时,严重歪曲的事实会让对方感觉极其不快,甚至引发争吵。

在这种情况下,试着用更准确的话来进行表述:

“这个星期,你已经迟到了三次了”,“你常常不听我说话”,“我没法想出一个新奇的观点”。

听起来是不是更加有利于沟通呢?

4)应该的谬误

即:总认为XXX就应该是什么样的。

应该的谬误,意如其名,就是认为世界就应该是想象中的样子,无法认清现实的不理性思维。

和完美的谬误一样,当我们陷入“应该的谬误”的时候,也有着固定的句式。

“作为女人,你应该相夫教子。”(滚!大清早亡了)

“XXX这么努力,你应该关注他!”(抱歉,我不追星)

在应该的谬误中,注意以这些字开头的话:

“我以为..”“她应该...”“她不应该.”

不要总是你以为,世界不是围着你转的,接触新事物前,请先把脑子里的旧观念整理一下,清出去。

5)灾难性预期的谬误

即:认为某件事一定会往糟糕的方向发展

灾难性预期的谬误,可能是最可怕的不理性思维习惯了。

对于这个谬误,需要结合心理学上一个经典的延伸,叫作:墨菲定律,即你越觉得糟糕的事情会发生,那它就一定会发生。

将二者组合起来,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可怕的循环:

当你开始料想糟糕的后果时,自我预言建立,当灾难真正发生的时候,预言应验。

在这个过程中,自我预言同肌肉一样得到了锻炼,直到下一次同样的情况,你会更加相信同样的预言,然后一次一次,屡战屡败...直到彻底破坏你的信心。

站在旁观者的视角,我们会发现,当我们用消极的方式去思考时,我们的行动也会变得消极。

所以在一件事没有发生前,可以将坏的方面纳入考虑之内,但要记得,即便结果是糟糕的,那也没有什么大不了,找出问题解决就好。

6)无助的谬误

即:认为生活不是自己能够掌控的、

“我性格就是这样,让我去演讲,别开玩笑了。”

“我想换个工作,但是我不能这么做。”

“我不能/我做不到/我不行...”

无助的谬误无非上述这几种,但却是我们每个人都掉进去过,并且是经常掉进去的不理性陷阱。

为什么这么说呢?

——每个人都有突破自我的时刻,回想一下,在突破过后,我们是不是忽然发现,那件事自己曾经唯唯诺诺,自认为做不到,现在却觉得也没有什么大不了。

曾经的我们正是陷入了“无助的谬误”,而突破后的我们,到了新的境界,又会对新的事物产生无助。

面对这种现象,只要记住一句话即可:“如果你想做,就有很多事情可以去做,任何情况,选择都不会只有两种”。

7)因果论的谬误

即:认为自己是引起他人感觉的唯一原因

造成因果论谬误的出发点是好的,即换位思考。

通过换位思考,我们更加容易理解他人,为他人着想,但凡事都需要适度。

你的确可以坚持自己原则,选择一种避免带给别人痛苦的方式。你也可以为了你所关心的人生活的更容易,选择麻烦自己。

然而你必须要明白,如果你坚信自己是引起他人感觉的唯一原因,未免太自恋了。准确的说,他们是在用自己的感受回应你的行为。

说你让别人生气,心烦或快乐是不正确的,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别人用生气、心烦或快乐来回应你的行为。同样的道理,他人也并不是引起你情绪的唯一原因。

面对因果论的谬误,我们需要放过自己,更需要放过他人。



这七种不理性思维基本上可以涵盖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困扰,那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摆脱他们呢?

步骤很简单,只有三步(但需要不断的练习):

1)监控自己的情绪反应

只有我们了解自己陷入怎样的陷阱,我们才能得以摆脱。

拿一张白纸,记录你一天的言行,并附上你当时的心理想法。

相信我,这会让你认识到“另一个真实的自己。”

2)找出有哪些不理性思维习惯

现在可以将你所记录的言行摆放在桌上,准备出一支红笔,对照着上述七种不理性思维习惯,开始勾画了。

准循着One by one的原则,判断你的言行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

找出你一天中的不理性时刻,然后回忆当时你的心理想法。

当我们能找到潜藏不理性思维习惯时,事情就成功了一半了。

3)逆向思维,理性思考

理性与不理性永远是相对的,当我们认识到不理性的缺陷,利用逆向思维方式,探求理性的做法。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方法:

针对同一件事情,在原有的观点上,增加2-3个可能设想,在同类事情再次发生时进行运用。(谨记:不要再踏入思维陷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