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祖国风光(2307)拉萨千佛崖

 猎鹰个人图书馆 2017-04-14

祖国风光(2307)拉萨千佛崖

在拉萨林廓路西南角,也就是德吉南路(林廓西路)到江苏路(林廓南路)拐角处有一座陡峭的山崖,这里正是药王山的背面。拉萨林廓转经路也正是从山崖的半腰处穿过,原来这只是一条在崖壁上开凿出的石阶小路,后来有信众不断将小路凿宽,慢慢就成了现在这样宽敞的石阶路,路旁崖壁上到处都是凿刻的佛像经文。翻过山崖便可看到一座大约十几米高二十多米宽,像刀切一样的岩壁,上面刻满了各种各样的佛像、菩萨及经咒符号,这就是拉萨转经路上有名的朝拜圣地——巴热如布摩崖石刻。


20世纪70年代巴热如布摩崖石刻前的转经人

《巴热如布千佛岩》 油画 1980年


巴热如布摩崖石刻是以不动佛为中心的大大小小数千尊佛像、菩萨和藏文经咒组成,远远望去,一座幽黄色的岩壁在不同的光线下隐约可见佛影的显现,神秘而又壮观!近看,看似平整的岩壁上布满了密密麻麻、层层叠叠、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的菩萨、护法神像,而且不少影像都是上下叠加在一起,显然是数代人的合力巨作。有些刷过颜色的地方历经数年风雨冲刷与山石风化的颜色融为一体,大有浑然天成的自然之美。由此,一些现代人习惯称这里是拉萨的千佛岩。

20世纪70年代巴热如布摩崖石刻前的转经人

20世纪70十年代药王山后山崖下的转经人


       据说公元十四世纪,拉萨大贵族多仁·班智达为了积功德出资请人刻凿,后来有人不断添加,便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在拉萨,藏人有一种习俗,家里若有老人去世便要请寺庙的喇嘛到家里诵经超度亡灵,喇嘛将根据死者的生辰推算出需要供奉的唐卡或铜佛,以超度逝者亡魂早日升天转世,这种唐卡便被称作度亡唐卡佛像。如若一些家境贫寒的人家请不起度亡唐卡或铜佛像,就买些颜料到巴热如布选定部分石刻佛像刷新一遍,便可求得与请度亡唐卡同样的功德。这种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常来这里写生、拍照,当时这里除了偶尔有转经的人经过,平时几乎没人,尽管那时我对壁画崖画石刻并不是太懂,但这里的一切却令我心驰神往,没事总喜欢爬上爬下,仔细欣赏每一处崖壁上奇奇怪怪的石刻佛像。那个时候正值文革后期,拉萨所有的宗教场所都处于关闭状态,像这种自然崇拜的山野圣地更很少有人关注。

上世纪八十年代山崖旁朝佛的牧民群众

20世纪90年代摩崖石刻前的转经人和放生羊

上世纪90年代摩崖石刻前的转经人

上世纪90年代摩崖石刻前做佛事募捐的寺庙僧人

      岩壁上的石刻没人注意他们的存在,甚至包括转经的人,更没人在上面涂抹颜色,所以这里的石刻还都保持着山石的本色,周围的一切尽显原始的自然形态。那时,摩崖石刻的下面还是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河,不远处宽阔的地方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湖泊,河边古柳茂密、绿草如茵,一座小木桥蜿如一条小蛇躺卧在河面上,转经的老人牵着小狗缓缓从小桥上经过,那种诗意的景致永远定格在我的画里,也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脑海里。

20世纪70年代药王山后山转经路下的河流

《小木桥上的转经人》(照片) 油画 1981年 (原画丢失)

《河边的古柳》 油画 1981年

20世纪70年代巴热如布摩崖石刻前一片幽静

如今,巴热如布已经不只是度亡逝者的圣地,更是转经人顶礼膜拜的朝圣之地,是拉萨林廓转经路上最壮观最热闹的地方。林廓路到了这里似乎既成了一个终点也成了一个起点。尤其遇到重要的宗教节日,这里的转经人犹如洪流,人山人海,蔚为壮观。

2009年摩崖石刻前磕长头的转经人

上世纪90年代萨噶达瓦节期间,摩崖石刻转经路上人潮如涌


       巴热如布摩崖石刻也早已没了原来的模样,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历经多次维护修建,石刻造像也多次经过涂色刷新,使得原来的石刻完全变成了一面凹凸不平的壁画,色彩绚丽壮观,基本看不出原本凿刻的痕迹。当然,这些大多都是信教群众出于行善业而为之。现在的巴热如布千佛岩已经成为一座带有现代建筑元素的宗教胜地。

20世纪80年代的摩崖石刻

不论是过去的冷清还是现在的繁华,巴热如布依然在延续着古老的山石崇拜文化。在西藏,凡是城镇村落附近的高山都认为是有灵性的神山圣地,过年过节人们都要登山祭拜。药王山与红山(布达拉宫)遥相呼应,自古便是藏族百姓心目中的风水宝地,尤其药王山的背面山势陡峭,地貌奇特,具有自然神奇之魔力,所以这里自古都是拉萨百姓祈福消灾、超度亡灵等神圣的地方。家里遇到灾难或老人去世,便有家人在这风水宝地修一个小小的房子,里面供满各种擦擦,或玛尼石等圣物,这种风俗不知延续了多少年,现在这里山坡上的土仔细分辨多都是被风化了的擦擦变成的。

20世纪80年代摩崖石刻前凉晒擦擦的信徒

20世纪80年代山崖下刻玛尼石的信徒

巴热如布千佛崖更是百姓心中的神山圣石,一些虔诚的老人到了这里除了顶礼膜拜,还要将身体的各个部位在山石上摩擦一遍,有的信众用小石头在山石上轻轻敲击,取其石粉放入口中吃下,这一切都认为可祛病消灾,降临福运。现在在千佛崖的下方就可看到一个可溶下两三个人的石洞,这正是信教群众长年累月敲击形成的。

20世纪90年代,摩崖石刻前转经老人在山石上磨蹭身体,以求祈福

佛头背后山洞是信教群众用石头敲击而形成的,后来被涂上颜色,犹如佛界仙境一般

20世纪90年代,藏历现年期间在山崖上撒隆达(印有经咒的小纸片)群众

20世纪90年代,萨噶达瓦节摩崖石刻前转经的盛况

现在的巴热如布千佛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